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32

第32章 小儿疳积

“疳积”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名,以面黄肌瘦、腹胀肚大,大便不调为主证。好发于幼弱小儿,常伴毛发干枯、多汗、头大颈细、易发脾气等。多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病后失调,或虫积等致脾胃受损、营养吸收障碍而得病。疳积,尤其不能忽视的原因是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在食物的质和量上都不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要求,使本来娇嫩的脏腑、薄弱的脾胃受损。另外,没做好断乳前充分准备,用较长的时间,向婴儿添加辅食,使肠胃对多种食物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面是用野蛮的突袭性的断奶方法,仓促断乳,易造成消化紊乱、造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体重不增以至减轻,是最初的症状,时间长久,身高也会低于正常。皮下脂肪消减。同时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失去弹性,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病初往往多哭而烦躁,继之外呆钝,对周围不感兴趣。睡眠不佳、易醒多汗,食欲不佳,以至消失、腹泻或便秘,抗病力低、常常患病,特别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疾患。疳积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提倡母乳喂养。病后必须做好营养方面的调养,以使真正痊愈。

内金山楂神曲散

【组成】 鸡内金30克,山楂90克,神曲90克,麦芽90克。

【制法】 用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30克,糖水调服,

【功效】 和脾健运。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初期。

【用法】 每日服3次。包煎亦可,用量加倍。

内金五谷虫散

【组成】 鸡内金、五谷虫各150克。

【制法】 将2药烘干,碾成细粉,再用细筛筛成细面。

【功效】 消积理脾。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中期。

【用法】 每次3克,每日3次。

牵牛子槟榔饮

【组成】 牵牛子20克,槟榔20克,山楂60克,木香1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加水煎煮,滤汁,去残渣。

【功效】 消积理脾。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中期。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

内金山药糊

【组成】 鸡内金(干品)6克,山药(干品)15克。

【制法】 将鸡内金与山药用小火焙干,一起研末,入锅,加适量的水,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熬成糊。

【功效】 补脾健胃,消食化积。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 日服1剂,分3次温热食用。

山楂蜜

【组成】 山楂500克,蜂蜜500克。

【制法】 将山楂洗净去核,切成薄片,入锅,加适量的水,煮烂,用饭勺捣碎山楂,使其呈糊状,再加蜂蜜,继续加热收膏,稍凉后装瓶即成。

【功效】 健脾开胃,补中润燥。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 日服3次,每服5~10克,开水冲化饮服。

苍术蛋壳方

【组成】 苍术10克,鸡蛋壳10克。

【制法】 取以上2味共研细末,每取药末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燥湿健脾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症见大便稀薄、发育不良。

【用法】 将药糊填敷脐中,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热水袋熨20分钟。

消疳膏

【组成】 桃仁6克,杏仁6克,大黄6克,栀子6克,芒硝6克,鸡蛋清1个,面粉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鸡蛋清和面粉,调匀备用。

【功效】 攻积导滞,清热通便。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便秘、烦热不宁之症。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绷带固定,24小时后去药,每隔7天用药1次。

苍术荞麦米醋方

【组成】 苍术25克,荞麦粉60克,米醋适量。

【制法】 将苍术研为细末,过筛后与荞麦粉拌匀,掺入米醋适量,炒热,捏成药饼,备用。

【功效】 消食化积。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

【用法】 取药饼1个敷于患儿肚脐窝上,盖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

香萸蛋清方

【组成】 香附12克,吴茱萸12克,草30克,侧柏叶30克,鸡蛋清1个。

【制法】 将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与鸡蛋清调匀。

【功效】 消积化食。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 敷于肚脐。

山楂芒硝葱饼

【组成】 山楂7粒,栀子7粒,红枣(去核)7枚,芒硝30克,葱白9根,面粉30克,白酒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面粉和白酒适量,调和制成药饼2个,备用。

【功效】 健脾消积。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食积不化、大便不通等。

【用法】 冷敷于脐部神阙穴和相应的背部命门穴,每隔2~3小时取下药饼,并加白酒适量再敷,每日数次,共敷3昼夜。

草侧柏鸡蛋饼

【组成】 鲜草叶15克,鲜侧柏叶15克,吴茱萸3克,生香附3克,鸡蛋1个。

【制法】 将鲜草叶和鲜侧柏叶共捣烂如泥,再将吴茱萸和生香附研为细末,加入鸡蛋清适量,调和均匀,制成药饼1个,备用。

【功效】 清热消食,和胃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身热、烦躁不宁、脘腹胀痛等。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绷带固定,药饼干燥时去药,日敷1次,连敷数次见效。

消积祛虫散

【组成】 甜酒曲1个,芒硝6克,杏仁10克,栀子6克,使君子肉7粒。

【制法】 将以上5味共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备用。

【功效】 消疳杀虫。

【用途】 适用于疳积虫症。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绷带固定,次晨除去,连敷3天。

苍耳黄丹姜方

【组成】 苍耳全草、黄丹、生姜各适量。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熬成膏,备用。

【功效】 健脾开胃,杀虫消积。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食欲不振等症。

【用法】 贴敷脐部和囟门。

玄明粉胡椒方

【组成】 玄明粉3克,胡椒0.5克。

【制法】 把以上2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消积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腹痛。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皮硝敷脐方

【组成】 皮硝30~60克。

【制法】 取以上1味放于布袋内,备用。

【功效】 导滞除胀。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大便不通。

【用法】 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大黄双仁膏

【组成】 桃仁6克,杏仁6克,大黄6克,栀子6克,芒硝9克,鸡蛋清、葱白汁、食醋、白酒各少许。

【制法】 将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加入鸡蛋清、葱白汁、食醋、白酒各少许,调匀成糊状,备用。

【功效】 润肠通便,泻火攻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大便秘结、口臭等。

【用法】 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用3次为一个疗程。

艾椒黄酒糊

【组成】 艾叶1克,胡椒1克,黄酒适量。

【制法】 取以上2味共研细末,调入黄酒适量使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温脾祛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症见腹泻腹痛、喜温、口淡、舌白腻、脉濡。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次为一个疗程。

芜荑阿魏葱方

【组成】 芜荑、阿魏、槟榔各等量,葱白7茎,生酒糟适量。

【制法】 将以上5味共捣如膏状,备用。

【功效】 杀虫消疳。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初起、脘腹胀满、神疲纳呆、呕吐、大便干结等。

【用法】 敷于脐部和脾俞穴,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减轻症状,以愈为度。

槟榔枳实醋方

【组成】 槟榔12克,枳实10克,萝卜子10克,醋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加醋调匀,备用。

【功效】 行气,消积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积滞引起的腹痛。

【用法】 敷患处。

白矾面粉醋方

【组成】 生白矾30克,面粉适量,米醋50克。

【制法】 将生白矾研为细末,与米醋、面粉调和,备用。

【功效】 平喘,消食化积。

【用途】 适用于小儿痰嗽喘息、小儿疳积。

【用法】 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布包过夜。

铁苋菜鸭蛋清方

【组成】 鲜铁苋菜25克,生姜50克,葱50克,鸭蛋清1个。

【制法】 取以上前3味捣匀,与鸭蛋清调匀。

【功效】 清热解毒,消积,止痢,止血。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 敷于脚底心。

六月雪佩

【组成】 六月雪30克。

【制法】 将以上1味研细末,布袋盛之,备用。

【功效】 清热利咽,泻火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 将药袋佩戴于小儿胸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