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25

第25章 小儿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以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之后。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由于机体抵抗力及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可轻可重。轻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湿音;重者主要表现为高热、严重缺氧及毒血症、酸中毒症状,并可能发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患儿要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保证足够的水分与养分的摄入。对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患者,应予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小儿肺炎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锻炼,多到户外活动,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避免受凉。

杏桔汤

【组成】 杏仁6克,桔梗5克,瓜蒌皮6克,贝母6克,前胡6克,黄芩6克,银花1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途】 适用于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4次服。1岁以下者药量减半,2岁以上者药量加重1/3。

补气健脾汤

【组成】 黄芪10~15克,丹参10~15克,党参6~12克,薏苡仁10~20克,金银花6~15克,鱼腥草6~15克,川贝母3~10克,地龙5~15克,桔梗5~10克,石菖蒲3~5克,山豆根3~5克,炙甘草3~6克。

【制法】 水煎2次,共取汁200克。

【功效】 补气健脾,清肺止咳。

【用途】 适用于支气管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3~5次服,2岁以内可频服。药量根据病情可酌情增减。

养阴清热活血方

【组成】 地骨皮10克,龙利叶10克,川贝母8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百部12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毛冬青10克,甘草5克。

【制法】 用上药加水400克,泡30分钟,大火煎30分钟,取汁,翻渣加水200克,再煎20分钟,取汁,2汁混合。

【功效】 养阴清热活血。

【用途】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3~4次服。药量减少者,加水相应减少;小儿畏苦者,可加1~2粒蜜枣同煎。10日为一个疗程。本方为8岁以上儿童用量,8岁以下或瘦小者剂量可酌减。发热者加石膏30克,青蒿10克;咳甚呕吐者加枳壳10克,柿蒂10克;有痰者加瓜蒌皮10克,法半夏10克;纳差加山药15克,麦芽15克;便秘者加玄参12克,白芍15克。

银黛汤

【组成】 青黛3克,银杏4~6克,木瓜6~9克,草豆蔻6~9克,百合6~9克,乌梅6~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宣肺降逆,健脾和胃,清热养阴。

【用途】 适用于支气管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3~5日为一个疗程,一般一至二个疗程可治愈。

消罗饮

【组成】 连翘8克,黄芩6克,薏苡仁6克,瓜蒌仁6克,冬瓜仁6克,桃仁6克,陈皮6克,制半夏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健脾燥湿,通肺活络,益气润肺。

【用途】 适用于肺炎。

【用法】 每日1剂,服,3日为一个疗程。脾虚加淮山药10克,莲肉10克;气阴虚加太子参10克,五味子10克。

清肺定喘煎

【组成】 杏仁6克,麻黄3克,瓜蒌12克,生石膏15克,桃仁5克,葶苈子9克(布包),炙杷叶6克,陈皮6克,鸡内金9克,炙甘草5克。

【制法】 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小火煎2次,每次约25分钟,煎取药量300~400克。

【功效】 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用途】 适用于肺炎喘嗽。

【用法】 分3~4次内服。以上为3岁小儿药量,小于3岁者,随年龄而减少。1周岁内者少量频服,每日服150克;1~3岁者分4~5次服,每日服200克;4~6岁者分4次服,每日服300克;7岁以上者分3次服,每日服900克,服药1周为一个疗程。

健脾活血方

【组成】 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天南星10克,丹参10克,蝉衣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200克。

【功效】 健脾益气,活血化淤。

【用途】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服药5日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一至二个疗程。

竺黄沙参山药合剂

【组成】 天竺黄4~6克,北沙参10~15克,淮山药10~15克,枇杷叶5~10克。

【制法】 剂量视年龄而定。上药加冷水浸泡,用温水煮沸后,再煮20分钟,取汁,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匀,加少许白糖再煮10分钟。

【功效】 补气养阴,健脾止咳。

【用途】 适用于迁延性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用10日为一个疗程。

肺炎合剂

【组成】 炙麻黄4克,杏仁8克,桃仁8克,生石膏(先煎)15克,葶苈子10克,桑叶8克,桑白皮8克,鱼腥草15克,前胡10克,炙百部10克,川贝母6克,生大黄(后下)4克,蚤休15克。

【制法】 水煎取浓缩药汁200克。

【功效】 清肺化痰。

【用途】 适用于支气管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灌肠。热甚者加黄芩8克,寒水石10克;痰盛加瓜蒌仁10克,鲜竹沥20克;憋喘为主加地龙10克,钩藤8克;腹泻加炒扁豆10克,熟薏苡仁15克;伴心阳虚加熟附片4克,生晒参10克,淡干姜6克,另煎服。

涤痰活血益肺方

【组成】 鱼腥草15克,车前子15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菀9克,象贝9克,桃仁9克,赤芍9克,黄芪9克,白术9克,前胡6克,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宣肺化痰,活血通络,益气扶正。

【用途】 适用于间质性肺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咳甚作喘加炙麻黄3克,细辛3克,蛤壳30克;盗汗加碧桃干30克,五味子3克;大便干结加全瓜蒌15克,炙苏子9克;厌食加豆蔻1.5克,神曲6克。

白芥子麻油方

【组成】 白芥子12克,面粉150克,麻油3克,清水适量。

【制法】 将白芥子研为极细末,与面粉调匀,再加入麻油和清水适量,调成糊状,涂于4层相叠的消毒纱布上,放入笼中蒸热取出,备用。

【功效】 利气温肺祛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肺炎。

【用法】 治疗时患儿取仰卧位,露出胸部,将蒸好不烫的药膏从锁骨下缘到两肋边缘贴满,每隔6小时更换1剂。

大黄芒硝蒜方

【组成】 大黄15~30克,芒硝15~30克,大蒜15~30克。

【制法】 用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与大蒜一同捣为糊状,备用。

【功效】 清热泻火祛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肺炎。

【用法】 治疗时患儿取仰卧位,露出胸部,将蒸好不烫的药膏从锁骨下缘到两肋边缘贴满,每隔6小时更换1剂。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5天。

二丑大黄蜜方

【组成】 白丑15克(生炒各半),黑丑15克(生炒各半),大黄30克,槟榔8克,木香4.5克,冰片少许,蜂蜜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用时加冰片少许,加入蜂蜜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肺凉血,止咳化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肺炎。

【用法】 敷于脐部,微见腹泻为度。

天花粉黄柏醋方

【组成】 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各等份,食醋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8味共研细末,用温热食醋调成膏状,然后置于消毒纱布上,备用。

【功效】 清热泻火,活血化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

【用法】 敷于胸部(上自胸骨上窝,下至剑突,左右以锁骨中线为界),每天换药1~2次。

青蒿夏枯草糊

【组成】 鲜青蒿30克,新鲜白毛夏枯草3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共捣烂成糊状(如无鲜品,可用干品粉碎后加醋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肺凉血,止咳化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肺炎以及风热型咳嗽、吐痰粘稠、口渴咽痛。

【用法】 敷于脐部。

栀子桃仁矾醋方

【组成】 生栀子90克,桃仁9克,明矾9克,食醋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加入食醋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热泻火,活血化痰。

【用途】 适用于小儿肺炎。

【用法】 敷于双肺俞穴和胸部,敷药前先用热水洗净用药部位,涂上一层香油,然后敷药,待局部发红,或有烧灼感时去药,每日用药1次,连敷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