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21

第21章 小儿感冒

大凡是人,没有不患感冒的。体质好的感冒少,体质差的感冒频繁。由于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小儿患感冒时,有很多病毒感染可以引发心肌炎,最常见的是柯萨奇B组病毒。小儿由于抵抗力差,在季节变换时,极易患感冒,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感冒还可导致急性喉炎。小儿患感冒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在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是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和小儿中耳炎。因此,小儿感冒要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羌荆石甘汤

【组成】 羌活10克,荆芥12克,杏仁8克,生石膏25~4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5克。

【制法】 将生石膏煎30分钟,其余药物用水浸泡15分钟后,诸药合在一起武火煎沸转小火煎5分钟即可使用。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用法】 每日1剂,多次频频饮之。该药以温服为宜,服药后最好使其微汗。头痛甚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藁本10克;咳嗽痰多气喘加法半夏6克,茯苓10克,炙枇杷叶10克(布包),炒牛蒡子8克;热势持续不退加柴胡15克,黄芩15克,紫草10克,知母5克;口渴引饮加葛根10克,南沙参10克,生地15克;全身酸痛甚加独活10克,秦艽10克;恶心呕吐腹泻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竹茹8克,白蔻仁4克。

小儿退热饮

【组成】 银花9克,连翘9克,藿香9克,青黛3克,生石膏15克,地骨皮9克,白薇9克,生地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药煎好后,可加白糖调味。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高热加黄芩6克,大青叶9克,板蓝根9克;咳嗽重加前胡9克,杏仁6克;腹泻加葛根6克,茯苓9克,神曲9克。

丹栀热咳汤

【组成】 荆芥6克,防风6克,杏仁6克,甘草6克,银花15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黄芩12克,焦栀子12克,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前胡12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500克。

【功效】 解肌发表,开泄腠理,宣降肺气。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6个月~6岁每次25克,口服,1日3次;7~14岁每次50克,口服,1日3次。

克感灵灌肠方

【组成】 银花10克,连翘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山楂10克,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甜甘草5克。

【制法】 水煎2次,浓缩为20~40克。

【功效】 清热解毒,透热达表。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6~12个月者,每次5~8克灌肠;1~3岁者,每次8~ 12克灌肠。均间隔6小时1次。灌肠前需尽量排空粪便,用20克灭菌注射器和去掉针尖的头皮针细皮条轻插入肛门,将药液注入。移去注射器后,轻捏肛周臀部15~30分钟,以利于药液保留。如遇灌肠后15分钟内即需排便的患儿,则便后稍等片刻再灌注。

清热灌肠合剂

【组成】 金线吊葫芦6克,白毛藤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柴胡15克,淡竹叶6克,生石膏(先煎)10克。

【制法】 水煎2次,每次加水约500克,煎至约10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和解透邪。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每日1剂,待药液降温至约37℃时,用灌肠器连接导尿管缓缓灌入直肠内,插入深度按患儿年龄大小10~15厘米,每次保留20~30分钟排出。3日为一个疗程。

大黄方

【组成】 生大黄(后下)3克,板蓝根6克,玄参6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3克,淡竹叶3克,荆芥6克,豆豉6克,牛蒡子6克,银花9克,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辛凉解表,通腑泄浊,清泻肺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藿香竹叶洗方

【组成】 藿香15克,菖蒲15克,扁豆15克,滑石20克,荷叶20克,金银花30克,竹叶10克,薄荷15克。

【制法】 用以上8味加水共煎煮2次,合并两次药液,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暑湿感冒。

【用法】 待药液温度40~50℃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金银花薄荷酒洗方

【组成】 金银花20克,薄荷15克,白酒25克。

【制法】 取以上3味加水煎取药液75克,去渣加入白酒,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惊厥。

【用法】 可全身擦浴,重点擦浴擦洗患儿曲池、大椎、风池、风腑及腋下等处。

地龙冰片方

【组成】 地龙20条,冰片少许,白糖适量。

【制法】 将以上3味共捣烂,放置1小时后,去地龙留黏液,加入75%酒精2克,调匀,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敷于脐部,每日2~3次,当日即可见效。

丁香朱砂散

【组成】 白丁香1.5克,朱砂1.2克,麻油、生姜汁各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用麻油、生姜汁各半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效】 通经散邪。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外擦患儿食指、小指、掌面,每次擦15分钟为度,每日3次,至愈为止。

麻杏石甘散

【组成】 麻黄3克,杏仁5克,生石膏4.5克,甘草3.5克,竹沥汁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用竹沥汁调成膏状,备用。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痰多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

石膏银翘方

【组成】 生石膏2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蝉衣10克,鲜薄荷叶适量。

【制法】 取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每用取药末6克与鲜薄荷叶共捣成泥状,备用。

【功效】 疏风清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恶寒轻,发热重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药3~4次即愈。

双仁白前蜜方

【组成】 杏仁6克,桃仁6克,白前6克,前胡6克,牛蒡子3克,冰片3克,薄荷3克,蜂蜜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7味共研细末,用蜜调成膏,涂在膏药上,备用。

【功效】 宣肺止咳。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兼见咳嗽者。

【用法】 将膏药贴于脐部,每天换药1次,5天基本痊愈。

桑菊葱蜜膏

【组成】 桑叶3克,菊花2.5克,薄荷1.5克,桔梗1.5克,杏仁3克,连翘2克,甘草1克,葱白3根,芦根4克,蜂蜜7.5克。

【制法】 用以上前7味共研细末,加入葱白捣成泥,再用芦根煎汁与白蜜共调成药膏,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

【用途】 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汗出不爽、面赤咽红、呼吸急促、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

风寒饼

【组成】 杏仁6克,紫苏6克,半夏3克,陈皮3克,茯苓3克,甘草1.5克,前胡3克,桔梗3克,枳壳3克,葱白连须3根,生姜1片,生萝卜汁10克,红枣3枚,蜂蜜7.5克。

【制法】 将以上前9味共研细末,再加入蜂蜜、葱白、生姜,共捣成团;再用生萝卜汁和红枣共煎的汤入药团,调饼备用。

【功效】 散寒解表,行气和中,止咳平喘。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

【用法】 将药饼敷于神阙穴,12小时换1次。

绿豆茅根方

【组成】 绿豆3克,鲜茅根6克,鲜芦根6.5克,荷叶1片。

【制法】 将鲜茅根、鲜芦根共捣成糊状,再将绿豆研为细末,掺入药糊中调匀,涂在荷叶上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用法】 将荷叶贴敷于神阙穴,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麻黄香薷公英方

【组成】 麻黄15克,香薷15克,蒲公英10克,板蓝根10克,桔梗12克。

【制法】 用以上5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理气,止咳平喘。

【用途】 适用于各种感冒。

【用法】 每次取药末1克,敷于脐孔中,外用胶布固定,3日后去药,不愈可再用1次。

葱白连翘糊

【组成】 葱白12克,连翘9克。

【制法】 取以上2味共捣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属轻症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至愈为度。

葱姜熨脐方

【组成】 鲜大葱头3枚,生姜1片。

【制法】 把以上2味共捣成糊状,备用。

【功效】 祛风散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另用热水袋熨之,约20分钟,身上微微出汗,即去之。

荆防败毒散

【组成】 荆芥3克,防风3.5克,羌活3克,独活3克,柴胡2.5克,前胡3.5克,枳壳3克,桔梗4克,川芎2.5克,茯苓4克,甘草1.5克,白萝卜汁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11味共研细末,用白萝卜汁调和,装入消毒纱布袋中,备用。

【功效】 解表祛风,去湿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受风寒较重者,症见恶寒头痛、鼻塞咳嗽、身重关节痛者。

【用法】 放在脐上,用热熨头热熨之,以小儿皮肤出微汗为度,每日1次。

绿豆蛋清饼

【组成】 绿豆粉100克,鸡蛋清1个。

【制法】 将绿豆粉炒热与鸡蛋清调合做饼,即成。

【功效】 养阴,解毒,退热。

【用途】 适用于感冒高烧不退,尤其适用于小儿感冒高烧者。

【用法】 敷胸部。3~4岁小儿敷30分钟取下,不满周岁小儿敷15分钟。

葱姜酒

【组成】 生姜30克,葱白30克,食盐6克,白酒15克。

【制法】 用以上前3味共捣如糊状,再将白酒调入,用消毒纱布包好。

【功效】 疏散风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

【用法】 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腋下、肘窝,涂擦一遍后让小儿静卧。

明矾酒

【组成】 明矾12克,面粉少许,烧酒适量。

【制法】 将明矾用烧酒浸化,然后与面粉拌匀,制成饼状。

【功效】 燥湿祛痰,杀虫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风痰壅塞(感冒)。

【用法】 敷于患者脚心处,每日换药1~2次,连用2~3日。

白芥子鸡蛋方

【组成】 白芥子12克,鸡蛋清1个。

【制法】 将白芥子研细末,鸡蛋打破取蛋清,与白芥子末调匀。

【功效】 利气豁痰,散寒,消肿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尤其适用于小儿感冒高热不退者。

【用法】 敷足心涌泉穴。

头发鸡蛋清外用方

【组成】 头发1团,鸡蛋清1个。

【制法】 鸡蛋打破,取蛋清。

【功效】 退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发高烧。

【用法】 用头发蘸鸡蛋清反复涂擦患者足底、手心、肚脐周围及胸部、背部,以保持体表蛋清不凝固为好。涂擦完毕可用干净布将蛋清抹去。可使体温在15分钟左右降至正常。

菖葱香袋

【组成】 鲜菖蒲20克,鲜葱白20克。

【制法】 用以上2味共捣碎,装入布袋,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邪散风。

【用途】 适用于小儿感冒。

【用法】 将香袋挂于患儿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