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20

第20章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以儿童为多。发病前15天内在流行地区有居住或逗留史。发热可迅速上升至39℃。患儿头痛、背痛以及肌肉关节疼痛。皮疹出现于病程第3~6天,以斑丘疹,充血疹为主,持续3~4天隐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局部皮肤不红肿。多数病人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皮肤淤点等。本病西医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急性期病人宜卧床休息,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饮食宜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高热病人可酌情静脉输液。本病可归属温病中“瘟疫”范畴,系感受疫疠毒邪所致的急性热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透疹,活血化淤。

登革汤

【组成】 金银花、连翘、赤芍、白茅根各15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30克,葛根20克,甘草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热退后1~2天停药,疗程7~10天。

大黄茵蒿汤

【组成】 大黄5~10克,石膏40~100克,茵陈、青蒿、白花蛇舌草各30克,栀子、知母、柴胡、金银花各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通腑,凉血活血止血。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瘟败毒饮

【组成】 石膏、水牛角各30~90克,知母9~15克,甘草、黄连各3克,栀子、桔梗、丹皮、淡竹叶、黄芩各9克,赤芍、玄参、连翘各1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热退后剂量减半。

化湿解毒汤

【组成】 蒲公英、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土茯苓、水牛角(先煎)各20克,藿香、法半夏、牡丹皮各10克,大青叶、木瓜、金银花、连翘各12克。

【制法】 将上药加水1200克煎至600克

【功效】 宣毒化湿,清营凉血。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5岁以下者减量1/3。

葛根银翘柴胡汤

【组成】 葛根30克,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白扁豆各15克,香薷、淡竹叶各10克,生石膏60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透表解肌。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杏仁银翘通草汤

【组成】 杏仁、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蔻仁、通草、淡竹叶、柴胡各10克,厚朴、法半夏各12克,薏苡仁30克,滑石18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利湿,宣化畅中。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水牛角石膏栀子汤

【组成】 水牛角(先煎)30克,生石膏50克,生地20克,栀子、黄芩、赤芍各10克,玄参15克,知母12克,黄连9克,丹皮、甘草各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气凉血解毒。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竹叶半夏石斛汤

【组成】 淡竹叶、法半夏、石斛各10克,麦冬、谷芽、神曲各15克,太子参、生石膏各30克,甘草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泻余热,益气生津。

【用途】 适用于登革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偏脾虚者去石膏,加云苓、佩兰、白扁豆、藿香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