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19

第19章 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本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潜伏期3~5天,短的12~24小时,多在夏秋季流行。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在口腔和皮肤上出现水疱,即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在手足皮肤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的水疱,半球状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呈白色,主要发生指(趾)的背面或侧缘,尤其指(趾)甲的周围及足跟的侧缘。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心火上炎、复感湿热毒邪所致,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银翘竹叶玄参汤

【组成】 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玄参10克,生地10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20克,生石膏20克,蝉蜕6克,知母10克,滑石10克,白茅根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银翘莱菔子竹叶汤

【组成】 银花10克,连翘10克,莱菔子9克,竹叶6克,栀子6克,薄荷3克,枳实3克,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表里面解,上下分消。

【用途】 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热泻脾饮

【组成】 金银花10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0克,黄芩10克,赤芍12克,大青叶12克,连翘9克,石膏15~30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泻脾,解毒凉血。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日一个疗程。

加味薏苡竹叶散

【组成】 薏苡仁15克,竹叶9克,滑石10克,连翘9克,茯苓10克,通草6克,金银花12克,板蓝根15克,白豆蔻5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辛凉解毒,淡渗利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1~4岁每次服20~50克,4~7岁每次服50~100克,7~9岁每次服100~150克,均日服3次。

银翘散加减方

【组成】 连翘、银花、牛蒡子、芦根各9克,桔梗、薄荷、荆芥、淡豆豉各5克,竹叶、生甘草各4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藿香枳壳白芷汤

【组成】 藿香10克,枳壳10克,白芷10克,滑石12克,薏苡仁12克,薄荷6克,黄连6克,大青叶15克,生甘草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清利解毒方

【组成】 银花、连翘、黄芩、知母、车前草、赤芍、丹皮各10克,板蓝根、生石膏各15克,六一散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祛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

卤地菊汤

【组成】 卤地菊15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蚤休9克,萆9克,荆芥6克,防风4.5克,苍术4.5克,白术4.5克,黄连3克,蝉衣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疏风清热,渗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6日为一个疗程。

栀子石膏三黄散

【组成】 栀子50克,生石膏、生地、丹皮、金银花各100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克,朱砂、冰片各25克。

【制法】 将上药共为细末制成散剂。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1日服3次,温水送服,每次剂量如下:2个月~1岁者0.125~0.5克;1~3岁者0.5~0.75克;3~12岁者0.75~1克。口腔溃疡甚者取该药适量吹敷患处。

宣透散

【组成】 金银花、芦根、生石膏各8~12克,葛根、连翘、紫草、牛蒡子、薄荷、蝉蜕、生甘草各3~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银翘解毒汤

【组成】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赤芍、薏苡仁、甘草各3~6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化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解毒透疹汤

【组成】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衣、浮萍各10克,黄芩6克,木通、生甘草各3克,滑石(包)9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透疹。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二仁消毒汤

【组成】 藿香、石菖蒲、连翘、薄荷(后下)各9克,黄芩、半夏、蝉蜕各6克,滑石18克,薏苡仁12克,杏仁、通草各3克。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热解毒化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发病初期,邪袭肺卫,加金银花、牛蒡子各9克;口腔溃疡期,毒热伤阴,去薄荷、蝉蜕,加芦根、生地各12克,竹叶6克。

清瘟败毒饮

【组成】 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皮各10克,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紫草、黄芩、生地、甘草各6克,红花3克。

【制法】 将上药水煎,取汁20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化湿活血。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按每千克体重服用5克药汁,幼儿分2~3次服用,婴儿频服,6天为一个疗程。

疏风泻黄散

【组成】 生石膏(打,先煎)15克,藿香8克,焦栀子、板蓝根、银花、连翘、炒牛蒡子各10克,防风、荆芥各6克,川连2克,生甘草5克。

【制法】 水煎2次,取药汁混合。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利湿。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3剂为一个疗程。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10克,扁桃体肿大加薄荷(后入)5克,口腔溃疡外搽锡类散。

解毒泻黄散

【组成】 藿香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防风、炒栀子、决明子、生升麻各6克,土茯苓、白鲜皮各12克,玉蝴蝶、蝉衣、清甘草各3克(为3岁儿童剂量)。

【制法】 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清泻积热,化湿解毒。

【用途】 适用于手足口病。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