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1379900000022

第22章 小儿发热

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通常以小儿腋下体温37~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超过39~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最为常见。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疫苗反应等;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另外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全、暑热证、间脑综合征、脑出血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有发热就要做退热处理,一般只在高热(腋下体温39℃以上)才做退热处理。但是部分宝宝体温虽只有38℃左右却很烦躁,或有痉挛素质(易发抽风)的宝宝,虽未达高热,也应做退热处理。

金银花饮

【组成】 金银花10克。

【制法】 金银花加水煎汤,加糖调匀。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发热。

【用法】 代茶饮。

五汁饮

【组成】 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各等量。

【制法】 五汁和匀。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发热。

【用法】 凉服,也可炖温服。

柴胡荆芥洗方

【组成】 柴胡20~50克,荆芥20~50克,紫苏20~50克,薄荷20~50克。

【制法】 将以上4味加热开水冲泡20分钟,或煎煮5分钟,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表,疏肝解郁。

【用途】 适用于小儿外感高热不退。

【用法】 将药液用毛巾蘸之反复擦洗全身,每次15~20分钟。

朱砂元明姜蛋方

【组成】 朱砂9克,玄明粉30克,老生姜30克,青壳鸭蛋1个。

【制法】 用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再将老生姜捣烂取汁,以生姜汁和鸭蛋清调和药末为糊状,备用。

【功效】 表里双解,导滞退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高热神昏。

【用法】 涂敷胸窝处鸠尾穴。

莽草丹参洗方

【组成】 莽草30克,丹参30克,蛇床子30克,桂心30克,菖蒲30克。

【制法】 把以上5味加水3300克,煎煮去渣,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发热。

【用法】 温热洗浴。

退热洗方

【组成】 连翘15克,黄芩15克,藿香15克,羌活15克,葛根15克,蒲公英50克,生石膏50克,钩藤15克,大黄10克。

【制法】 取以上9味研极细末,每5克药末分装于一小瓶中备用;洗浴时每周岁取1小瓶,将药末煎煮成300~500克,再加水调好温度,备用。

【功效】 清热解表,通腑除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高热。

【用法】 温水沐浴患儿,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冰片擦剂

【组成】 冰片适量。

【制法】 将冰片研为细末,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调匀备用。

【功效】 通络散热。

【用途】 适用于小儿高热。

【用法】 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浴全身皮肤,多擦颈部、腋部、腹股沟、肘窝等部位的浅表大血管处,以擦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