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42

第42章 误区四十一忽略了对孩子爱心的培养

天下的妈妈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邓颖超曾经说过:“妈妈的心总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话,那结果就适得其反。”

爱心是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爱心。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赏识,而不能因为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或者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而否定孩子的爱心,更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打击孩子的爱心。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有爱心是错误的,从而自我否定这种爱心行为,变得冷漠和自私,这对弦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若不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上下工夫,就可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哀伤、痛苦,特别是年老后的悔恨和不幸。

当然,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而要反省我们做父母的是否缺少了对孩子的爱心培养。

芳芳是个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好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这学期,她们班转学来了一位名叫薇薇的新同学,薇薇的其他科的成绩都不错,唯独英语成绩不太好,于是,作为英语课代表的芳芳就主动地向老师请求,想帮助薇薇尽快提高英语成绩。

期末考试结束了,在芳芳的帮助下,薇薇英语成绩提高很快,加上她其他科目的成绩本来就不错,使她一下子进入全班的前10名,甚至超过了热心帮助她的芳芳。家长会上,老师特别表扬了芳芳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问、主动帮助同学的爱心行为,薇薇的妈妈也通过老师的联系向芳芳妈妈表示谢意。虽然芳芳妈妈表面上也觉得很自豪,但她心里总有点儿不是滋味。

回到家里,妈妈就把芳芳拉到身边,对她说:“你知道人家薇薇考得比你还好吗?”芳芳回答说:“知道呀!”她还很高兴地告诉妈妈:“其实,薇薇其他科还是不错的,也很聪明的,就是英语不好。我只是稍微地帮助了她一下,她就进步特快。这次期求考试后,她取得了好的成绩,我们都很高兴,她还郑重其事地感谢我,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现在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了!”妈妈听了女儿的这一番话,有点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傻孩子,闲着没事干了,竟然主动帮助人家,好像你学习多好似的。这下好了,你花时间帮助别人,耽误了自己的功课。你的帮助对象反倒超过了你,你又多了个竞争对手,还高兴呢?从今以后,你少瞎积极帮助别人,少管闲事,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上例中的芳芳在热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享受到了成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并赢得了友谊。但是,芳芳妈妈非但没有赞扬女儿的这番爱心,反而批评女儿多管闲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

我们都知道,助人为乐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良好的美德。但如果孩子的这种爱心行为遭到父母的反对,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因为父母的干涉而不愿意帮助别人,会变得心胸狭隘、自私,没有爱心和责任心,这不利于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享受到的爱多了,可是,心灵却变得狭隘起来,表现出更多的自私和没有爱心。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及时赞赏孩子的爱心行为

“人之初,性本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爱心行为,父母可以用亲吻、拥抱等方式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引导和赏识,通过这种赏识,强化孩子的爱心行为,受到赏识的孩子下次会更容易做出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心萌芽”视而不见,孩子做出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当然,在成人的眼光里,有时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可笑的,大人往往容易在不经意中嘲笑、打击孩子的爱心。这一点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如果孩子的爱心遭到你的质疑,孩子就可能会放弃“爱”。

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

父母培养孩子的爱心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教育孩子事情不分大小,而在于用心、主动去帮助。比如,从3岁起,每当父母、长辈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报纸、递眼镜等。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爱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爱是自然发展的,需要我们来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只要两代人相互珍惜,一定能把代沟变为彩虹。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

要鼓励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当然,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鼓励,而不是物质许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有的父母拒绝和不准孩子参加家务或社区劳动,生怕减少了孩子看书、习字的时间,怕分了孩子的心,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如果安排得当,适量的劳动与专注的学习交叉进行,可以调节大脑不同区域的负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可以迁移为相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对孩子进行情感的熏陶

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吟诵古诗《游子吟》时,设法让孩子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古意。同时,要扩大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和具体困难,乐于为父母分担责任;当家庭面临困难时,也不要向孩子说谎、隐瞒,而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孩子说明情况,说明困难,共同分忧解难,使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体验父母的爱心和抚养自己的艰难,从小懂得向别人奉献爱心的欢欣和快慰,知道战胜挫折、困难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

为孩子提供爱心的环境

父母应对爱心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类具体活动来增强孩子的自我调节意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比如和学校、社会积极配合,领着孩子参加一些善待自然的环保活动,善待他人的献爱心活动,都是很好的方式。

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让孩子热爱家庭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来让孩子做一个爱家庭的人、爱父母的人。比如,让孩子换位思考,通过做家务、照顾父母等方式,充分体谅父母的难处,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父母应严格要求孩子以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鼓励孩子怀着一颗爱心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