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11370700000043

第43章 误区四十二粗暴对待孩子必要的情绪宣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更加丰富的情感、思想,有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判断,开始渴望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属于自己的世界。而繁重的学习任务、巨大的心理压力等,又使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情绪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中,他们也需要宣泄,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乖孩子”。所以,孩子偶尔出现的反常行为,是他们发泄这些压力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不一定正确。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正确加以认识,完全不给孩子这种宣泄的机会,孩子就只能把遇到的所有不愉快闷在心里,长此以往,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适度地让孩子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好处。如果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会给孩子个人和家庭带来危害。有些孩子闹事、出走、轻生,就是因为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宣泄造成的。

最近徐宇非常痛苦,心里很烦闷,可又不知道该对谁说。他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成绩仍然上不去。

这一天,爸爸说徐宇太让人失望了,他顺口说了一句:“我已经努力了,又不是我想考不好,再说我,我就不念了。”其实,徐宇只想发发牢骚,没想到爸爸却突然打了他一巴掌。还有一次,因为徐宇拒绝上辅导班,爸爸居然拿起板凳就要打他,幸亏被及时到家的妈妈制止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从此以后,徐宇的成绩一落千丈,情绪也越来越消沉,作业不肯做,上课非但不听讲,还总和老师作对,产生了严重了的厌学心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徐宇爸爸不仅采取的教育手段有欠妥之处,而且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发发牢骚,其实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孩子通过发泄来使自己的心情缓和。此时爸爸不但没有进行引导地,反而进行压制,导致了孩子情绪消沉并严重厌学的后果。

其实,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都有需要宣泄的时候,想要通过宣泄来舒散心中的积郁,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从而达到心理平衡。而孩子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很快调整心态,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情绪宣泄出来,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尽管有时他们的方式有些过激,父母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如果父母粗鲁地阻止他,遏制他发泄,效果会适得其反。那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宣泄的行为时,父母该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呢?有关专家建议父母们可以试试几下几种方法:

与孩子谈心、沟通

其实,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是语言交流,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受了委屈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帮孩子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先让孩子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再跟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父母还要抚摸孩子、亲亲孩子,让孩子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爱,父母充满真诚的鼓励、热情的拥抱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理解、宽容孩子的情绪宣泄

父母要学着理解孩子的情绪宣泄,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试着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孩子进行疏导,帮他解开心结。所以,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价,对孩子偶尔的不良情绪不要只是简单地阻止或训斥,更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选择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当孩子想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时,父母要给孩子适当发泄的机会。比如,通过交谈帮助他把怒气宣泄出来,或者让孩子出去打打球、跑跑步,或去大声地唱卡拉0K,等等,使孩子得到主动发泄、调整情绪的机会。方便的话。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有山有林的地方,让孩子能大声地喊出来。这些都是改变心境的好方法。平时也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些供孩子发泄的工具,如小飞镖、篮球、沙袋等,不过这种方法要慎用。

除此之外,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不能拿别人当出气筒,也不能失去理智,要适可而止。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孩子心理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父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宣泄的需要时,父母最应当做的是了解原因,满足孩子“发泄”的需要,学会引导孩子适当地发泄,要允许孩子发泄,理解发泄,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解开心结。当孩子得到适当的发泄时,他们的心情会变得舒畅,变得愉悦。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