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11368500000003

第3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坚持“协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促进。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其次要指导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和综合能力强的人。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第三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使学生学会承受和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调节心理平衡,促进健康成长;第四要指导大学生加强美育修养。要通过艺术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感悟科学与艺术的奥妙,丰富人生的乐趣,提升生命的质量;第五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指导大学生实现从他律状态发展为自律状态,从他主性学习发展为自主性学习,从他塑式发展转变为自塑式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换言之,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学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新任务。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要着眼于未来,着手于现在,为学生未来奠定基础。为此,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获得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注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终身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掌握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的方法。

五、坚持“统筹兼顾”。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谓统筹兼顾,即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不同的互动形式构成不同的教育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创新在于把单向型与交互型相结合,把集体型与个体型相结合,形成多层面的教育网络格局,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受到教育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统筹兼顾”,利用多种资源,形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首先,在德育机制上突出发挥合力作用。高校德育工作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但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连接、协调、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的机制。党委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主动权。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密切协作,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地互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校,还应重视社会和家庭的作用,树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全方位角色互动观念。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它在大学生素质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不仅在教导子女生活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教导子女社会规范和形成基础品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强调学校德育应与家庭密切联系形成角色互动,如成立“大学生家长联谊会”,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要注重社会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在信息传播、交通通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已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其教育就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要树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观念,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此外,社会的政策导向与学校的德育目标应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这样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环境协调一致全方面互动,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再次,充分利用教育载体的互动作用。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物质依托,是进行教育实践的具体过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要在过去较为单薄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接受性,使之对广大同学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比如,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地逐步建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利用网络互动的载体作用,主动了解和学习使用网络,使之成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鉴于网络的间接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在现实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说出的心里话,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校园BBS论坛、班级QQ群的舆论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网络的发展现状,结合不同的需要,创建形式多样的网络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宣传教育。建立红色网站,发挥网上党校和团校应有作用,宣传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大政方针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增强正面宣传和影响,努力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建立独立的德育教学的网站、网页,突出德育教学专栏,如学校德育动态、“中华传统美德”等传统德育、先进人物事迹展,拓展德育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达到了生动、高效的育人效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础,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措施,以适应新时期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一15.

[3]魏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4]韦凡荣.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法的变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

[5]刘冬梅,范宝龙.注重发挥高校新闻传播媒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