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57

第57章 创新科学技术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标本兼治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以“和谐共生论”和“科学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创新科学技术,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标本兼治,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具有发展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功能。以科学人文主义思想把科学的“求真”与人性的“向善致知”与“崇德”科学和技术的价值与手段统一起来,把科学人文主义与“和谐共生”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推动以智能化制造技术循环式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循环经济的技术层面是与传统的单项生产方式,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减量化,利用资源再生化,生态环境文明化,无废料,无污染,无缺料的新型生产方式。这是人类文明流进到人工化学时代的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新工业革命兴起,以纳米技术为新工业革命的人工化学时代核心技术力量,以原子和分子为材料生成的分子及至生命物质,从小到大物质深层次微制造技术,既是一种新制造技术,又是一种新材料技术;从单个原子出发构建出任何东西的微制造技术,也可以把任何东西分解新原子的微分解技术,是人工制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微观生产方式和循环生产方式。这是可以利用一切东西生产出一切东西的新型工业化。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给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太空技术等各个技术领域带来一场普遍革命。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国内外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当经济增强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类要继续发展经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生产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强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人与社会协调,人与人协调,安定祥和的社会。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进行新的制度安排。这种新制度框架的核心是要把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规制管理,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重新构造社会价格形成机制,重新调整社会利益分配关系。循环经济的问世是“科学与人文”整合,“和谐共生”思想把科学的价值与手段统一起来,发挥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步力量、革命力量功能的产物。

当前的循环经济只是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制约因素的不断增强,循环经济必将会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高速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以人为本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产生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先进的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必将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轨迹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