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48

第48章 老子向往无压迫、无剥削、无战争人类完美形态的社会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所向往的完美社会形态。从老子的”大道之邦”和英国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宣言》问世,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论证完善发展到实践的斗争历程。

老子探求天道的目的是为了“治世救人”,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理想的政治秩序。老子从探求生成宇宙的本原及其演化运动规律,扩展到政治关怀和人生哲理。老子认为宇宙是物质运动演化生成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由于物质内部阴阳振荡对立斗争的自然规律决定的。既不是上帝安排创造的,也不受外力支配和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张松如著《老子说解》第25章)所以“天道无私有玄德。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同上第10章),是说天道创生万物而不占为已有,施为万物而不把恃,导引万物而不主宰,具有玄妙的德性。天道无欲为众生,奋斗不息,养育百姓。天道无为无不为。天道无主观意志,似无作为,实则遵循自然规律无所不为。天道不争而善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以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同上第66章)天道“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同上第7章)天道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天道均衡显公正。“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着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同上第77章)。

老子以天道推论人道,认为天道从无到有,人道应该从有到无。天道的本能无私无欲,无能生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第40章),人道的本能有私有欲,应该效法天道,抑制贪欲本能的放纵,复归自然本性,超凡脱俗,道德高尚,慈爱人民,无私奉献,同于天道。遵循自然客观规律有所作为,按照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治理社会,实现“民各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业”(同上第80章),无压迫、无剥削、无战争的人类完美社会形态。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老子出关传道的目的,就是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薄弱的河西走廊,建立“大道之邦”基地,取得民心,矫正人类社会的发展航向。类似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虚构的“乌托邦”之类的社会形态。“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同上第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