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47

第47章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走势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对立统一规律的转化流向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道聚拢的走势。

社会主义运动之所以遭受挫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没有生命力,也不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错了,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过时了,失灵了。相反,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走进了误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才能发挥威力。前苏联取得政权以后,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以快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数倍的速度建设了配套的工业体系,改善了人民生活。特别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国民经济规模扩大,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限制生产力的发展,暴露了其僵化的一面。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怎么走前人所未走过的道路时,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放弃了自己的方式,探索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子,却把眼光都盯在苏联老大哥身上。大小国家一模一样亦步亦趋,没有结合本国的具体实践,没有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自己特色,缺乏创造力,从而造成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滞后;而且工业化与人均收入脱钩,与城镇化脱钩,与国民分配脱钩,造成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实质上是搞贫穷社会主义。

直到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先生根据马克思认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长处,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以后,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精神,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之后又创造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仅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高潮,而且启发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自己具体国情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西方发达国家从二战以后就汲取社会主义的长处实行全民福利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政策,迎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战后黄金时代,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美国一开始就把全民福利政策推向市场,当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全民福利政策加大了财政负担,须要改革时,美国已经先睹为快地取得了更高速度的发展,跃为帝国主义阵营的带头者。随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按照马克思《资本论》揭露的资本主义制度多种弊端,参照社会主义的长处对资本主义逐一进行修补,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实行股份制雇员持股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等措施,把绝对私人资本转换为相对私人资本,缓解了社会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通过大量中产阶级投资和雇员持股参加分配及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调节税,缓解了阶级对抗矛盾,通过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有力地延长了经济危机周期;资本主义国家为培养下一代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向资本家征收高达80%到90%的遗产税,致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号称“三代”无富翁的国家;通过调整殖民政策缓解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改良调节,不仅摆脱了资本主义的垂死腐朽命运,而且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也有为社会主义作准备的一面,从这个视角审视实践唯物主义的实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胜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道聚拢的走势,或者说是“合二而一”的发展阶段。但这还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结果,也不是意识形态的终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谁取代谁,取决于发展创造矛盾转化的条件,是个相当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甚至会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朝着全面进步文明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先生曾经卓有远见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化需要学习社会主义长处的实践,将不断扬弃和消弱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从量变到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新的经济制度因素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经济上为社会主义作准备。经过长时期准备,发展成熟,必然出现实践唯物主义者,取得政权转向社会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本身以主宰着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产生出它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因素。”但是,“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3页)在复辟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经受二次灾难的磨炼以后,也必然会重新怀念社会主义,出现否定之否定的第三环节,肯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向往社会主义,支持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党重新取得政权恢复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同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