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71

第71章 圪洞堰的故事

静升东风水库,原名圪洞堰。这儿有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静升村有个放羊娃。每日在村东南草滩上放牧,羊儿渴了就在旁边的小泉上饮水。吃饱喝足,歇晌休息,傍晚归来,牧笛横吹,似乎已成定例。

一日,歇晌时分,两只小羊斗嬉对,羊蹄踢起泥土,露出砂盆一只。放羊娃心想:“拿回去给羔羊喂料饮水,倒也是用得着的。”于是顺手捡起,拿回家中。

谁知那砂盆放入汤水,大羊小羊喝不尽;加进料食,小羊大羊吃不完。原来砂盆是只聚宝盆。放羊娃将米麦存入盆中,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周济贫穷乡邻、亲友。

没有多久,县令得知,便令衙役去没收“充公”,以便存金储银,发财升官。衙役得令,到放羊娃家中,里里外外,翻箱倒柜,搜了个底朝天,哪里有聚宝盆的踪影,只好打道回府交差。其实放羊娃早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聚宝盆埋藏在村东南草滩的小泉旁边,从此泉水源源涌出,永不间断。

传说是美丽的,泉水是充沛的。有人说,放羊娃就是王实的独生子秀,这却无考,只知后世人称其为“功德翁”,但东风水库的前身——圪洞堰水塘,却实实在在是王氏所捐、所挖、所筑、所创。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五世麟趾在静升村东南捐地二十亩,掘土成塘,砌石筑坝,蓄水满池,植树堤堰。使静升、尹方、苏溪、南浦等沿河各村的千亩良田得以灌溉,当时称之为“圪洞堰”。之后,麟趾之子奋志,紧邻圪洞堰捐地三亩,也掘而成塘,以扩大水源,增加蓄水量,人们称其为“小圪洞堰”。一大一小两圪洞堰占地二十三亩。

当时,静升村从圪洞堰引水的干渠叫马头渠,常被洪水冲毁中断。奋志捐资筑堤,疏通渠道,并将父亲新置的旱地改为水浇地。

麟趾一家,家道实。祖孙父子数世好善乐施,多有义举。知县龙应时及县绅乡邻赠匾曰:“膏泽吾民”、“义高三世”。

后来,静升村民及王氏子孙多次对圪洞堰水塘深挖、扩大、加固,改称为“东风水库”。蓄水养鱼,灌园千亩,旱涝保收,成了静升人民真正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