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31

第31章 称谓

静升镇地处灵石、介休交界处,称谓虽和灵石县城完全相同,但口头语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方言特色。

伯叔(有的称“叔伯”)相当于书面语言的“堂”。亲兄弟的子女间为“伯叔”关系,如伯叔姊妹;有时为了强调父辈是亲兄弟,还要冠以“亲”,叫“亲伯叔”,如亲伯叔哥哥、亲伯叔舅舅等;如果父辈已是伯叔关系,子女则为“重伯叔”关系,如重伯叔姐姐、重伯叔嫂嫂等;再往后,则称为“本家”、“家道”,相当于书面语言的“家族”,如本家叔叔、家道里的伯伯等;如果出了“五服”(旧时丧服制度,以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如果高祖父已不是亲兄弟,那么,他们之间则为“出了五服”或“一神供祖”之关系。

表(有的叫“姑舅”或“姑表”)父之姐妹、母之弟兄的子女,互称时冠以“表”,如表兄、表妹、表姑姑、表舅舅等;

姨(有的称“姨表”,也有的叫“表×”)母之姐妹的子女,互称时冠以“姨”,如姨嫂、姨妹、姨叔等。

妻妻子的亲属(除父母、弟妹),统称“妻×”,与普通话中的“内”大致相同,如妻哥、妻姑姑、妻姥姥、妻侄儿等。

盟结拜兄弟,如盟兄弟;互相间直接称兄弟,只是对他人讲时,才用“盟”字。

干结拜姐妹,如干姐姐、干妹妹;认下的亦叫“干”,如干爹、干女等,仅限与他人讲时;才用“干”字,当面称呼时不冠“干”。

后非血缘关系的父母,称“后×”,同书面语言“继”,如后妈、后爹。

隔山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关系,如隔山兄弟、隔山姐妹等。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则一般视为亲兄弟姐妹,也有戏称为“隔水兄弟姐妹”的。

蛮非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关系,即认下的亲戚。如蛮娘、蛮爹、蛮儿、蛮女、蛮哥哥、蛮姐姐等。

奶与书面语言“乳”同,因代哺形成的亲属关系。如奶妈、奶爹。

抬举与书面语言的“养”同,由抱养形成的亲属关系。如“抬举我的爹”等。

师由于师傅、老师形成的关系。如师娘、师弟、师妹等。

前家现夫称随嫁而来的子女或后妻称前妻所生的子女均叫“前家”。如前家的女、前家孩等。

弟兄指同父同母所生的男孩。

姊妹(不同于“姐妹”)指同父母所生的所有子女。如“我姊妹四个,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我”。

女婿父母称女儿的丈夫、长辈称晚辈的丈夫。如大女婿、外甥女婿、小侄女女婿等。

亲家因儿女的婚姻,双方的父母互称亲家;另外因抱养、哺乳、结拜形成的关系,也称“亲家”;女亲家有时称“亲家母”。夫女性之配偶(除母之配偶)。如姐夫、姑夫、姨夫等。

先生过去统称医生、教书的、算卦的、看风水的、能写会算的人为“先生”。

掌柜的过去对商人的尊称,老的称为老掌柜,年轻的称小掌柜;另外,对别人的男人也有尊称“掌柜的”。如“你家掌柜子”;对别人的父亲也尊称为“老掌柜”,如“老掌柜在家不在?”

“居宿的、做饭的、夫人、孩家妈、俺家那口子”等,均为丈夫对自己妻子的称呼。

“老头子、男人、孩家爹、俺家当家的、俺家掌柜的”等,均为妻子对外人称自己丈夫的称呼。

老亲前辈因婚姻而建立的关系。

底亲内部亲戚。

朋亲朋友、亲友。

先人、祖宗与普通话意义同。

立祖的坟地里或神单上最长的一位。

太比“老”更长一辈的人,称呼时加“太”,如“太老姑姑”、“太姥爷”等。

老对高一辈人(父母的长辈,除父母的父母)称呼时,要加“老”,如“老舅舅”、“老姨夫”等。

小妻子称丈夫的弟、妹,丈夫称妻子的弟、妹冠以“小”。如小姑子、小叔子、小舅子、小姨子等;某些隔辈的关系也叫“小”。如小外甥、小侄女、小外孙等。

大妻子对别人称丈夫的兄、姐,丈夫对别人称妻的兄、姐冠以“大”。如大伯子、大姑子、大舅子(亦称妻哥)、大姨子(亦称妻姐)。

同宗称谓系列表:

高祖父(俗称太老爷爷)——曾祖父(俗称老爷爷)——祖父(俗称爷爷)——父(俗称爹)——己——儿子——孙子——曾孙(俗称玄孙)——玄孙(俗称刮地)。

从己推算,上至高祖父为五服,下至玄孙亦为五服,再上或再下,均出了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