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28

第28章 民生

衣饰

清代男子留长辫,有的油光可鉴,有的如蓬如蒿。女子裹足,以“三寸金莲”为美。辛亥革命后,男人剪掉辫子,留短发或光头;女人放足,令其自由发育,谓之“天足”。有身份的男人穿长袍马褂,戴礼帽;女子着旗袍,头饰金、银、玉饰,以示体面。普通人男子穿对襟上衣,女子掩襟,男女均穿掩裆裤。

旧时衣料,有钱人以绫罗绸缎为美,普通人多用土布。土布也叫小布,家织,粗糙耐穿。衣服式样,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老年人仍以穿对襟、掩襟衫、肥裆裤为主。

饮食

静升镇村民向以杂粮为主食,日食两餐。早饭蒸,午饭煮,偶或间以烤食。冬日合家围在炕桌边进食,清明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人们便端起碗筷走出家门,几十人聚在街头巷尾,一边吃着,一边谈古论今。于是趣闻轶事、流言蜚语,在饭场中流传开来。虽粗茶淡饭,却津津有味。旧社会多数人生活贫困,“糠菜半年粮”,即使是富裕人家,也不敢天天吃白面。

蔬菜冬春以萝卜、白菜、酸菜、山药蛋、南瓜、拉面瓜、干菜等为主,夏秋有西葫芦、豆角、玉蔓茎、茴子白等,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种什么吃什么,以煮食为主。

肉、蛋属奢侈品,逢年过节才能品尝到。婚丧宴宾,早饭七个碟子(葱蒜、咸菜、心肝、小肠、黄豆、豆腐、豆芽各一,全部凉拌),午饭四个盘子(一炒、一凉、一整、一片)。

山西是全国杂粮生产基地,晋中又是著名的面食之乡,因此,隶属山西晋中的静升镇用杂粮面、白面可以做出许多面食,据不完全统计,有72种家常饭,兹记如下:

蒸制食品馍馍(有时包豆沙、镶枣,有圆的、下方上圆的<此种亦叫卷子>);糖三角(发面,捏成三角形,包糖);窝窝(玉米面、谷面等,搅上豆豆磨的面甜,也有包豆沙的,有圆的,有长的,有似帽的);裹累(有槐花、榆钱、苜蓿等野生植物裹面做的,有豆角、山药蛋、萝卜、白菜、茴子白等菜裹面做成,有熟大米、熟小米等裹面做的);菜团团(面与菜和起,用手捏成椭圆团子,蒸熟蘸调和吃);花卷(有葱花油盐的、米面的、二合面的);包子(馅与饺子同)、稍麦(馅与饺子同);蒸饺(馅与饺子,大多为白面,也有高粱面、荞面的,有发面的、烫面的);发糕(俗称黄条条或石条条,玉米面为主,亦有米面的,蒸一大块,出笼后裁为小块);碗脱子(荞面的为主,亦有高粱面的,凉后切成小块,加调和吃或炒上吃)。

煮制食品掐疙瘩,别的地方叫揪片(有大而薄的,有小而厚的,有向下掐的,有往上掐的,有的和上韭菜、菠菜);拉面(圆、扁两种,扁的俗称打牛鞭子);面条,俗称旗子或擀家(白面、豆面的为多,有长的、短的,还有柳叶面等);切巴巴或称斜旗旗(有白面、豆面、包皮面的);蝌蚪或叫抿蝌蚪(豆面为多,亦有白面、杂面的);拨面(亦称拨家家,白面、荞面为多,有三棱的,有直片的);削面(只用白面);剔尖,俗称拔股(白面、真豆面的为上品,红面、杂面次之);切面(似拔面,但是切成的,较面条短而宽);河捞(白面为主,有时用荞面,有木河捞床、铁河捞床压的,有手拧河捞床拧下的;有电动、半自动河捞床压的);擦家家(白面、杂粮均可,有扁的,有圆的);擦片子(用削黄瓜的刀一层层削下的,只能用杂面);蘸片子(煮熟的大而薄的面片,白面为主,豆面次之,亦有稍掺点红面的,或和上碎韭菜、菠菜的,熟后捞出蘸上调和吃);搓鱼鱼(三认面为多,杂面次之,有圆的,有扁的,还有开膛的);猫耳朵,俗称圪陀陀(荞面、白面、三认面均可,死面、烫面的都有);煮陀陀(细玉茭面为主,煮在米汤里);饺子(羊肉馅而圆的亦称扁食,馅儿有羊肉胡萝卜、猪肉白菜、鸡蛋或猪肉韭菜等,还有牛肉大葱、虾仁三鲜的,亦有小茴香、茴子白、老西葫芦等为馅的);汤面(或叫炝锅面,俗称搁锅锅,较稠的汤面);压面(白面紧缺时的一种面食,用玉米面、高粱面压成);挂面(买来的为多,亦有自己吊的,有圆的、扁的、粗的、细的、空心的、加菜的、加蛋的,有白面的、豆面的、苦荞面的等);拌家(汤类、辅食品)等。

烧炸食品烙饼(发面、死面两种,内卷油、盐、葱、花椒面等);干馍馍(白面或二合面为料,常做上路干粮)、厚炫子(发面,不放油盐);摊摊(面糊烧成的,白面、玉米面较多,常掺菜、蛋等);煎饼(白面、豆面摊成的极薄的大饼,卷上菜或切开炒上吃);馅饼(包菜、肉馅的小圆饼);合子(与馅饼差不多,以新上市的韭菜或菠菜馅为佳,俗称韭菜合子、青菜合子);油焙糕(在鏊子上焙的油糕);月饼(另有团圆、月牙牙、葫芦芦、猴猴、兔兔);锅贴(生饺子用油煎熟);水煎包子(同锅贴一样做法);油扒饺子(剩下的凉饺子用油焙后吃);油扒馍馍(凉馍片在鏊子上用油焙热吃)等。

熬焖食品和子饭,亦叫和和饭(分煮面与不煮面的两种,最好的是南瓜、芫荽、油葱和子饭,也有煮山药蛋、红薯、豆角、萝卜等菜的);糊糊(用玉米面熬的);油茶(牛油或羊油、牛骨髓或素油炒熟的面,加水冲成)等。

炸炒食品油糕(有豆沙馅、红薯馅、糖馅、菜馅,还有和上糖不包馅的);麻叶(有通常食用的,即油条或油饼,有祭死者的固定造型麻叶);麻花(有长的、短的、甜的、咸的);元宵(有桂花馅、芝麻馅等多种);炸馍馍等。炒面(炒熟豆子、玉米,同枣磨成面,或干吃或拌汤水吃);炒裹累、炒煎饼(将煎饼切成菱形或长条,放少许菜炒成);炒馍馍(冷馍馍切成方块炒成);炒面(煮好的削面、拔面、掐疙瘩、猫耳朵、擦家家、拉面、河捞等,用鸡蛋或肉、菜炒成)等。

簇类食品糊糊(稀米汤为底料,放上玉米面或高粱面,有时放菜,有时不放,慢火簇成,蘸上调和吃);凉粉(有用现成粉面簇成的,有用新荞麦仁簇成的,凉了切成小块加调料吃)等。

静升镇村民过去以吃杂粮为主,因此营养比较全面,加之主食花样多,所以常食不厌。

居住

传统居室以窑洞、瓦房为主,室内有灶火、土炕。土炕根据人口多寡修筑。7尺至1丈不等,可睡5至8人。冬天室内夜可结冰,但“炕暖半间房”,只要往炕上一躺,暖烘烘的周身舒服。一所院落往往住十几甚至二十多人。室内摆设以柜、箱、桌、椅为主。

出行

过去交通不便,村民出行以步行为主,偶忽骑驴乘马。有钱人也有坐轿或轿车者,日行几十里。有竹枝词为证:“逢三六九好登程,各处辞行问一声,一揖问声捎信否,头天先往介休城。”(介休城距静升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