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13

第13章 千年古刹资寿寺

千年古刹资寿寺以“资群生于寿域”而得名,而誉世,而香火不断。然1993年12月25日晚,寺内十八罗汉头像被歹徒盗窃,随之飘零海外。时隔五年之后,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花巨资购得罗汉头像,并无偿捐还资寿寺。陈永泰先生用一腔赤子之情书写了一段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的两岸奇缘。

资寿寺,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0公里处的苏溪村西侧。寺院坐北朝南,筑在北纬36°、东经111°的缓坡上,背后青山连绵,寺前溪流潺潺,山环水绕,水秀山青。嘉庆年间,灵石知县、华州人王志瀜曾赋诗《苏溪夜月》(“苏溪夜月”是灵石县“古八景”之一):“何事名苏溪,赤壁景差肖。长坂树扶踈,泉声激清妙。山高明月来,东坡有诗料。”传说苏东坡曾来游赏此溪,虽无佐证,但此地美景确乎其然。

寺院以大型元代壁画和明代十八罗汉彩塑为经典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为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据现存的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年),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据说宋代寺中香火较为兴盛,每日朝钟暮鼓过堂上殿的僧徒多达20余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围林木失火而致毁。随之,众僧各奔东西,香火断绝。相传,元泰定元年(1324年),一个名叫法海的远道僧人,往绵山抱佛寺访友路过此地,目击寺院坍塌,甚是惋惜,遂留脚有日,在邻近几十个村舍,持钵沿门讲念经佛,意在激发当地村民复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举,甚为奏效。不日周围的乡绅、商号、村民等,纷纷捐助银两、财物,于泰定三年(1326年)动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兴工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葺完善,只是香火不及于前。好在后来的朝代里,虽屡有战乱,但寺院和佛像的损坏程度不大。现存的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古刹建筑群体,均为砖木结构。

古刹殿宇巍峨,飞檐四挑,楼阁高耸,亭台林立。顶部三色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壮观。主体建筑896平方米,以仪门的屏蔽砖雕壁墙(即照壁)为中轴。入门有一条长达20余米的砖砌围廊引道,由低而高渐次伸往院落。妙在这仪门的设置也颇有几分气势,其建制为两层楼式构造,主要精工于上层。顶部灰色脊兽,瓦挂青兽,四面飞檐,周围八柱支撑,形成回廊式样。登临鸟瞰,可一览全寺景观。

寺院殿宇分设前后两院。前院亦称外院,主要建有天王殿。落脚于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殿额傅山先生的书匾“山林埜趣”四个黑底金字,给人一种铜浇铁铸、雄伟挺拔的印象。据说这是当年傅山应邀在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讲学期间,慕名览寺所题。殿阔3间,进深2间,前后开门,可入后院,殿宇两侧设有四尊天王塑像,其身高均在3米左右。人物面部生动饱满,造型魁梧逼真,富有古代武士坚强有力的形象特征。

后院较为宽敞,在正中的平台上,坐落着大雄雷音宝殿,与天王殿遥相呼应。这是全寺的主殿。门额悬一块书有“万德巍巍”的横匾。笔迹柔中有刚,潇洒自如,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董承业谨献。殿阁3间,内设佛祖释迦牟尼的三身塑像。殿内两端配有弥勒佛殿和药师殿各3间,平台下面的东西两厢廊分别配有弥陀佛殿、三大士殿和地藏王殿、二郎殿,殿阔各为3间。其次,在两院间隔的左右上方,建有钟、鼓二楼。如从前院步入后院,会明显地看到,古人在设置这组建筑时,处处都讲究方位和构造的对称,就连院内四座小巧玲珑的碑亭,也是对称分布的。可见,该寺建筑的组合,主要吸取了我国传统对称美学的特点。

后院各殿宇的彩塑、绘雕、构制,各有其妙,且较为完善。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比较它们,以主殿、药师殿、三大士殿的珍藏最具魅力。

三大士殿的彩塑殿里三大士观音像及周围大小不等的十八位罗汉,尊尊体型优美,神情逼真,色彩清淡朴实,衣纹自然得体,可称之为全寺现存90余尊彩塑之最。他们有的合十沉思,有的怒目叱咤,有的谈笑风生……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突破了古代彩塑中千篇一律趋于雷同的模式,不愧为我国现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

主殿和药师殿的壁画它们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画面构图豪放,着色浑厚,工笔重彩,技法不俗,寺内所存的九幅壁画独具匠心,其画面分别记述了有关佛祖释迦牟尼的传说故事,图中有青山绿水、人物花鸟等,精妙之处还在于画面的勾埴处皆以立浮贴金装饰,富有很强的直感,且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衣纹线条清晰自然。咀嚼品味一番后,无不为古人精湛的技艺而叹服。

药师殿的藻井其构制设计精巧,独树一帜。且不说数十块方格中绘制的草药花卉之绝美,单就中部饰有贴金浮雕盘龙的两块长方形顶板,就够你领略一番的了。它们分别用无数小巧匀称的彩绘斗拱,依照八卦图样,层层向内上托,进深1米左右,形成盘龙八卦外卦的立体氛围。这种巧夺天工的奇制结构,在我国北方的寺庙古刹群里,也是不多见的。

以大雄宝殿为主的建筑工艺考究,造型古朴优美。此外,西北角还筑有藏经楼、真武阁、方丈院、千手观音殿、禅堂院;东南角建有关帝庙和戏台。它们同主体建筑朝夕共存,相映成趣。资寿寺以其雄伟的建筑和高超的艺术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15日,资寿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