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乔家大院
11344700000013

第13章 雅俗并存的装饰

乔家大院的装饰受到清代好古之风与晋商豪奢风习的影响,呈现出雅俗并存的双重文化属性。在以重农抑商为主导的封建王朝,经商牟利屡屡遭到文人的诟病。因此,晋中豪商便竭力向文人靠近,还自命儒商,提出儒贾相通、义利相通的观念。清代文士以古雅为美,表达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的博古图案备受士大夫阶层的青睐。所谓博古,就是青铜器、瓷器、玉石、书画等古玩类纹饰。与之相应,商人们也以追古来附庸风雅。在乔家大院的各类装饰中,便随之大量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博古图案。然而,商人所追逐的古物绝非文人乐于把玩的青瓷和璞玉,也没有以清雅、质朴表达清贫、守节的内涵。为与豪华的商宅相匹配,乔家大院的博古图案披金戴银,遍身珠光宝气,更添加了无尽的吉祥含义,营造出花团锦簇、喜庆祥和的氛围。

在乔家大院的博古图案中,典雅和富丽并行不悖,在标榜主人文士身份的同时,也在彰显其富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钟与磬结合而成的“金声玉振”。《孟子·万章章句下》有“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同时,孔庙前的第一座石坊也以“金声玉振”命名。在乔家大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二者还增加了富贵、驱邪、祈福、迎祥等含义。富贵之意不必多说,金钟和玉磬自然组成了“金玉满堂”。同时,洪亮的钟声可以趋吉避凶,磬与鱼的结合则成为“吉庆有余”。这样,原本朴素的金声玉振就成为内涵丰富、雅俗共赏的新生题材。除此之外,在古雅的文玩中夹杂暗八仙、财宝等俗物的做法也屡见不鲜。

篆书也是博古图案的一种,如各类篆书寿字组成的“百寿”图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吉语。此类图案与古钱、汉瓦、汉墓条砖、青铜器相结合,多数通过贴金彰显富贵,成为雅俗共赏的典型。其中古钱的内容有布钱、刀币、吉语钱等,从先秦齐法化到新莽货布,从五铢到半两一应俱全,集中反映出晋商对富贵的执著。富贵吉祥的“延年”、“万岁”、“富贵”、“宜子孙”、“长乐未央”、“富昌宜侯王”、“子孙永宝用”等汉瓦和青铜铭文备受主人的青睐。同时,“建安三年”、“太和七年”、“阳朔元年”、“五凤”等模仿汉墓砖文或青铜铭文的带纪年文字则意在标榜其文学修养。

汉纹同为博古图案的一类,其造型古朴、年代悠远,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乃至更早的青铜时代。乔家大院的汉纹遍布门楼的砖雕屋脊、檐下的木雕挂落、脚旁的石雕门鼓,以及全宅各处的彩画,显示出这种图案的风靡一时。如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些汉纹几乎都组成了一只只或正或倒的蝙蝠。倒置的蝙蝠除与“福”谐音外,还在暗指“福到了”。同时,这些汉纹还增加了大量的玉片、古钱等寓意富贵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