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书与成才
11338700000004

第4章 读书絮语(4)

以上列举了几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可谓各尽其妙,但它既不可能穷尽世间所有的读书方法,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完全适用。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实际上读书同烹鱼、做菜也是同一个道理,只要做得味道鲜美可口,采用煎、炸、烹、煮或其他什么方法,你尽管可以去自由选择和自由发挥。厨师可以把鸡做成烧鸡、酥鸡、黄焖鸡和其他各种菜肴,一个叫化子拣到一只鸡,既没有锅碗瓢盆,也没有任何佐料,和一团泥巴把鸡一糊,往火堆里一扔,就做成了别具风味香酥可口的“叫化子鸡”。谁能说这叫化子鸡不是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又有谁能说这种做叫化子鸡的方法不是一种令人称道的好方法呢?我们在读书和求学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名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和借鉴他人方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宜于自己的高效实用的方法,以有效地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17.与书同行

人生的路曲折而漫长,与书同行,我们便有了穿越黑暗抵达光明的指路明灯,有了不断“扩容”、“升级”超越自我的激情和智慧,有了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努力创造人生辉煌用之不竭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与书同行,我们的生活才充满阳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在人生之旅的漫长征途上,尽管有的时候会有风霜雪雨,电闪雷鸣,但只要有书籍与我们同行,我们的心中依旧会充满阳光。如若不信,请去问躺在病榻上笔耕不辍的高士其,请去问坐在轮椅上捧着书本孜孜以求的张海迪,请去问斜靠在轮椅上用荧光屏同世界对话指点宇宙的霍金。或许他们都频频颔首微笑不语,然而,我们却从他们那灿烂的笑靥中,看到了他们心中由书的精灵凝聚而成的金光四射的太阳。在书的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生命的绿洲便会衰萎枯黄,甚至会衍生祸及人类社会的魑魅魍魉。有位科学家研究了美国历史上的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哲学家,在其儒雅家风的熏陶下,其后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是珠克家族,其始祖珠克是一位与书卷无缘目不识丁的赌徒和酒鬼,在其骰子传家世代酗酒的八代子孙中,出了300多个乞丐,60多个盗窃犯和7个杀人犯。这两个家族八代子孙人格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人们的成长须臾不可无书。

与书同行,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便拥有了用之不竭的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领域的吐故纳新无时无刻不在加速进行。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上,仅是把圆形的轮子作为运输工具的零部件,就耗去了20万年的时间,大约又经过了漫长5000多年,人类才又发明了蒸汽机来推动章 技术和信息的总量,比过去5970年所开发的全部总和还要多,还要大。面对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老化周期的越来越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使自己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怎样才能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劈波斩浪?唯与书同行。因为唯如斯,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吮吸着书籍的乳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我们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永葆生机和活力,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神安泰,是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他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他的大地母亲只要他身不离开大地母亲,他便所向无敌。后来,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在同安泰的格斗中发现了这一秘密,遂将他高举在空中,使他离开大地母亲,将他扼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人之与书,犹如安泰之与大地,须臾不可分离。一旦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书与我们同行,我们便像安泰一样失去了力量之源,随时都面临着被滚滚时代浪潮所淹没的危险。

与书同行,我们才拥有了今日的充实和明日的辉煌。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人生旅途的任何年龄段上,书永远都是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代浙江金华名士胡应麟,是一位与书同行的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他自幼酷爱读书,每日坐拥书城,读书、编书、著书不辍,“一生于他无所嗜,所嗜读书。饥了当食,渴了当饮,诵之可以当韶?览之可以当夷施。忧藉以释,忿藉以平,病藉以起。”(王世贞《酒山房记》)

当然,章 当水喝,可以解忧、泄愤、祛病的程度,而是说不管我们年老年少,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也不管春夏秋冬,寒暑冷热,也不管生活的节奏有多么紧张,我们都应当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任何时候都有自己正读的书、欲购的书和寻访的书,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书的世界里,舒舒展展又冷冷清清寂寞地活着。虽然,章 政界显要、文坛巨匠欣然前往,一个个胸前别满了各种各样金光闪闪的勋章,上帝忽然看见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一个没有佩戴任何勋章手捧书本行而行的人,便对筹办颁奖大会的天使说:

“这个颁奖大会没有召开的必要了。你看(上帝指着人群中那个手捧书本的人),那个人已经拿走了最高奖,未来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18.在书店读书

在书店读书可真是一种享受。走进书店,你就融入了知识的海洋,犹如驾一叶扁舟在无垠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去追寻梦中的“美人鱼”,去寻访心中的海龙王,去遍谒烟雨浩渺中的仙山琼阁,踏破万顷碧波采摘知识的浪花。在书店里读书,完全摆脱了蛰居于书斋埋首苦读的拘泥和窝憋,摆脱了读书时到处翻箱倒柜寻觅不见的烦恼与无奈,就像我们无法触摸到深不可测的海底一样,我们也无法读尽书店里那堆积如山的书卷,只要你愿意读下去,书店里永远有你读不完的新书,学不完的知识,会不完的新老朋友,圆不完的梦想。倘若你在不经意间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本久久寻觅不见的书,心中的那份喜悦无异于在异国他乡与一位心仪已久的老友邂逅,无异于一个贪婪的珠宝商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宝藏。

走进书店,你就步入了群芳争妍的百花园,犹如一只蜜蜂舒展双翼无拘无束地满园尽情飞舞,自由自在地在花团锦簇间采撷百花芬芳。在书店里读书,并不像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一样,每读一本书都必须找图书管理员去办理烦琐的手续,不必紧锁着双眉去查阅图书目录,也不必担心尘封的书卷中呛人的霉菌污染我们的感官。那高高低低的书架上摆放着的长长短短的书的长龙,犹如五颜六色的花簇竞相怒放,你看中了其中任何一朵即可随手采撷,而且采撷到的每一枝花朵都还顶着晶莹的朝露,散发着泥土的馨香。清代诗人郑子尹曾写诗一首,描述朋友莫友芝奔波于京中若干书店之间访书的情状:“莫五璃厂回,又回璃厂路。似看衔书鼠,寂寂来复去。”做一个往来于大大小小书店之间的“衔书鼠”,可谓其乐无穷。

走进书店,你就泡入了洗涤灵魂的汤池,在聚精会神的阅读中让先哲前贤当代才俊的思想溪流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田,一洗身心蒙尘,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在书店里读书,使我们的灵魂发生震颤的,不只是那浩瀚无垠的书的海洋,还有那川流不息的读书人流。我曾在某书店看到过章 渴盼、求助的目光正向我投射过来。这么多年以来,每当我读书写作想偷懒的时候,每当我对物质生活的某个方面略感不足的时候,这幕画面便立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促我猛醒,敦我奋进。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是说来,一个热爱读书者走进书店,岂不是饥饿的人闯进面包房了!

19.读书与幽默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正襟危坐的读书人捧着一本被翻得缺角少页的书,同幽默会有什么联系,然而,正像幽默和幽默的话题都令人忍俊不禁一样,一个个情态各异的读书者翻着各色各样书本,自由自在地排着松散的长长队伍,这本身就是一副生动的幽默画卷。

幽默的内涵丰富幽深且众说纷纭,它的触角几乎伸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也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之中,尤其深深地扎在了浩繁书卷的沃土之中,或者说在书山上栽种的幽默果更加馥郁醇厚,回味悠长。我们很难想像,有哪一位素与书卷无缘胸无点墨的人,可以成为幽默大师,更无法想像,在一个人人都不读书的社会里能够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幽默。

书是生长幽默林的土地,是幽默家赖以成长和发展的源泉。历览中外古今,但凡幽默大家,虽非人人皆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学界泰斗,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是手不释卷的饱学之士。从鲁迅、林语堂到“竹林七贤”,从萧伯纳、马克?吐温到莎士比亚,无不是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不敢想像,一旦切断了幽默大师同书的联系,他们笑态各异的尊容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旦这世界没有了书,那异彩纷呈的幽默作品和仪态万千的幽默的百花园,会不会一夜之间即枝叶凋零?一旦书香被铜臭抑或别的什么气味所排挤,那各具魅力的长长的幽默大师和幽默者队伍,究竟还能不能作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而在世界上存在?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早在一千多年前说的话,或许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幽默与读书的关系会有所启迪,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人们各具特色的读书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幽默图画:

孔子一生手不释卷,“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历经千古而盛传不衰。晚年,悲叹来日无多,凄然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于是,更加惜时如金,发奋努力,“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彬彬矣。’”

战国思想家、文学家庄周,“其学无所不窥”,名震诸侯。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一生,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即使是千金之利,卿相之荣,也丝毫不为之所动,依旧心静似水,志坚如钢,轻轻松松地喜笑着隐居田园,读书著书,做自己的“化蝶之梦”。

东晋逸士刘伶,每每纵酒狂饮之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脱得一丝不挂,手捧书本,晃晃悠悠朗声诵读。有人看不下去,跑来相劝:“你身为礼教中人,本当恪守礼法,如此放浪形骸,成何体统!”刘伶竟翻着白眼球回敬道:“我以蓝天为屋宇,以大地为床铺,以房屋为袍衫,你老先生好生无理,怎么冒冒失失跑到我裤衩里来啦?”

宋代文学家苏舜钦以《汉书》下酒。苏舜钦酷爱读史,灯下读《汉书》,每每读到紧要处,便拍案而起,仰天长叹,继则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又坐下读书,又击案,叹息,饮酒,读书……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一生勤奋读书与写作,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他读书的时间多来自于三上:

枕上、马上、厕上。

清代学者顾千里夏日裸体读经。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一身西装革履,却头戴中式瓜皮圆帽,津津有味地吸着大号烟斗,“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金石考据学家赵明诚的读书生活,既充满欢乐和和谐的气氛,又富有幽默和浪漫的色彩。她和她的丈夫在领到国子监的膏火银后,常常便径直跑到集市上去,转旧书摊,泡古玩店,遇到可心的,便买下来匆匆归去。

回家途中,必再顺道买些瓜果梨桃之类,到家后一边兴致勃勃地剖食着瓜果(或品着茶),一边饶有兴味地玩赏着新购置的残简、古书和金石铭文,寻找新的发现,比较各种不同版本的异同。他们还常常抱一堆史书做竞猜游戏。李清照在其所著金石录跋语中作了这样的描绘: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一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收书既成,于是几案罗列,枕藉会意,心谋目往神授,其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20.读书与做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与做人的话题悠远深邃且见仁见智。读书对于端正人的品行,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固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是否读书者就一定比不读书者、或读书多者就一定比读书少者品行高洁、才能高强呢?恐怕又不可一概而论。

(一)

知书方可达理,达理方可明志修身,修身方可远恶向善,吮吸着道德和知识的乳汁健康地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昂首前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写道:“欲子弟为好人,必令勤读书,识义理,方为家门之幸,否则本根拔矣。今人既不能读书,岂能通义理,而欲为好人,得乎?天下岂有不读书、不通义理之好人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袁枚章 道德和智慧的源头的观念,深深地溶化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与生俱来又终生永不褪色的“胎记”。那说不尽的世代相传余味绵长的读书佳话,诸如韦编三绝、孟母三迁、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朱买臣负薪读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等等,比亘古及今民间盛传的神话更具传奇色彩和征服人心的力量。这些读书佳话的主人公就像大大小小的圣殿里供奉的诸神塑像一样有的索性昂然位列诸神行列之中,他们本身来自于民众,由于人们对他们嘉德懿行的折服和景仰,便成为世世代代的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在这些偶像的感召和激励下,历朝历代的人们心向往之,身向随之,这种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苦苦追求,又不断涌现出新的读书佳话,新的读书佳话又对其后世产生了新的垂范和鞭策作用,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中华民族历经千古而盛兴不衰的儒雅之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崇尚读书,重视读书在立身做人中的独特重要作用,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宗教和图腾。

(二)

读书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点燃了我们心灵智慧的火花,然而,我们切不可以为读书是修身成才的唯一门径。一位伟人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一个人德性的修养,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形成,内心的开悟,本不是唯读书之华山一陶?禅宗的南宗开创者惠能,目不识丁,就连那首流传千古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惠能口述求别人写到墙上的,然而作为禅宗的实际创造者,其口述传世的《坛经》是中国佛学著作中唯一被称之为“经”的佛教经典。惠能在中国佛教史乃至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贡献是极为伟大光辉的。是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社会和思维方面的知识,亦可陶冶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素养,并非唯有读书一条“独木桥”。

况且,书乃人类思想文化的积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尧舜曾读何书?尧舜之前更读何书?当是时,只有自然宇宙人生社会这部原始大书,想不想读书,姑且不论,即使想读,更向何处去求呢!

(三)

人类是踏着书的阶梯告别愚昧,一步一步走进文明的,如果不是书的发明和人类的读书活动,人类至少还要在洪荒愚昧的漫漫长夜中徘徊更长的岁月。然而,我们却不能以读不读书或读书多少作为标准,来品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品行优劣和人生价值,书固然催生了数不胜数的圣贤才俊、泰斗巨擘,世界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灿烂辉煌,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历史上饱读诗书,腹藏万卷,但却言是行非,人格分裂,甚或行若禽兽,所作所为皆属“兽下境界”者,亦不乏其人。据《宋书?范晔传》记载,范晔少好学,博读经史,年十七进入仕途,颇有文名,曾任尚书吏部郎等职。晔生活极其奢华,“乐器服玩,并皆华丽,妓妾亦盛饰”,而其“母住止单陋,唯有一厨盛樵薪,弟子冬无被,叔父单布衣”,以致范晔因参与拥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以谋反罪被处斩时,其母“以手击晔颈及颊”,其妻及子切齿痛骂,“取地土及果皮以掷晔”。连自己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如此愤恨至极,可见所谓满腹经纶的范晔,人格已经卑劣到了何种地步。被誉为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的狄更斯,自幼家境贫寒,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练习写作,一生写下了20余部作品,以犀利的笔锋蘸着燃烧的激情,无情地揭露和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伪善、寡廉鲜耻和金钱崇拜等丑恶现象,讴歌家庭的温馨,爱情的圣洁和友爱的珍重。但生活中的狄更斯却截然相反,他生有6个儿子和3个女儿,却从来不去关心他们,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他竟然同时和自己的三个胞妹姘居,并同自己的大妹妹结婚。当我们捧读《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或狄更斯别的什么作品,被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感动得涕泪纵横的时候,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手握椽笔催人泪下的世界文豪,其行为竟会如此的为世人所不齿!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推论,说天下的饱学之士大都如范晔、狄更斯者流,说一套,做一套,论读书,堪称人杰,论做人,实在卑鄙龌龊。但此类读书人并非绝无仅有,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

既然读书不是修德成才的唯一门径,某些腹藏万卷的读书人也难免知行不一,甚或堕落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败类,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书是否就可读可不读,或者干脆不需要读了呢?绝对不可。

首先,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告别了无书的世界,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读书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立身社会的一种生存状态,而且是人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必要途径。武训、惠能和刘项固不识字或读书不多,但我们今天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知道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武训、惠能和刘项,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了解范晔、狄更斯及其著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一个人特别是手中拥有某种权力的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其后果恐怕是灾难性的。李嘉庭案发后,办案人员没能在他家找到几本书,倒是在他的卧榻上发现了两本境外出版的禁书。嗜赌成性的马向东更是从来没有什么读书的兴趣,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竟然先后8次偷偷南下澳门,尽情豪赌,一掷千金。

其次,书是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人们在现代社会获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源泉,也是人们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和聪明智慧,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基石。自然宇宙人生社会这部大书如今早已被我们的先辈翻阅过无数次了,历代先哲前贤阅读这部大书的所感所悟及其聪明智慧,大都写进了书卷之中,我们只有通过读书站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石之上,去仰观俯察和思考,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才可能逐渐感知个中的神奇和奥妙,才可能读出些许新意来。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创造的既定的文明条件基础上繁衍生息和创造历史,如果没有读书,便无法实现人类文明的链接与创新发展。

最后,读书对于开启人的心智,陶冶人的德操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许多劳作越来越多地被机械能、电能和原子能所取代,读书却仍然是原汁原味的手工活儿。读书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读书人都成为德才兼备的匡世雄才,也不能保证读书人队伍中没有些许品行卑劣者出现,但总体而论,读书对于人们的成长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犹如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一样,弥足珍贵又无可替代。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迅猛异常,即使复有武训、惠能、刘项再世,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其“天才”或“悟性”,成就其功业而名垂后世。

(五)

亘古及今,尽管围绕读书与做人的话题见仁见智,但至少在下面这样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一是勤读,坚持一以贯之。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求学非花笨力气,下苦工夫不可,来不得半点偷懒和投机,并且必须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按照孔子的观点,仅仅做到勤学苦读、博学强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始终以一种基本的观念来贯通所学的知识,这个基本观念,既包含读书求学贯穿始终的基本方向,也包含读书求学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还包含做人处事恒常一贯的基本准则。古语云:做到老,学到老。读书对于做人和人生的伟大助力,犹如流水冲石,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流水,不断线,生命不息,奔腾不止,那石头上的纹痕才会显现出来。

二是多读,坚持只读好书而不读坏书。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始终坚持只读好书而不读坏书,是其修德检行,不断进取的一个必要条件。世间的书是读不尽的,有人做过精确的计算,现在仅一年出版的新书足够一个人一天24小时昼夜不停地读600年。当然,我们应当争取一切点滴时间尽可能地拓宽阅读的视野,广泛涉猎,务求吸取多方面的养料。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缜密,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但章 催人奋进的良药,而坏书则毫无疑问是将人引向邪路,侵害人的灵魂的毒药。如果良莠不辨,一古脑浑浑噩噩读下去,即有误入歧途之虞;更有甚者,倘误将毒药当良药,饮鸩止渴,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三是笃行,坚持学以致用。孔子倡导“博学于文,待之以礼”(《论语?雍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努力读书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改造我们的世界观。

在这方面孔子的高足子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圣贤之耳,恶至甚矣。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阖导牖进,猛气消损,骄节屈折,卒能政事。”最后在卫国事变中结缨而死,为正义而献身。

我们无从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像子路一样,通过读书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命运,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与书墨无缘愚昧无知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希望,一位伟人说,文盲永远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其实,在现代社会,愚昧无知岂止是站在政治之外,毫无疑问同时也站在了任何机遇和成功之外,站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文明之外;一个满腹诗书行若禽兽的人,比一个胸无点墨操行败坏者更坏、更阴险狡诈,因而,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更令人可恶,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一个一生手不释卷并且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人,承载着时代的嘱托和希望,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或许未必一定会创造什么辉煌,但是,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声名远播,必定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