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垒几个台阶”。凡属习惯,一般都伴随你度过了不少春秋,有些已经“积重难返”,一下子改掉,确有困难,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你有很长的“烟龄”,一日三包,犹嫌不足,突然彻底戒掉,恐怕生理心理都接受不了,那么你最好制定一个在若干天内去掉这个不良习惯的“渐次下阶的实施计划”,把这个戒烟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次减少,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下,直至彻底戒除。
创造一个有利于你克服不良习惯的环境。习惯的改变与培养,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主观努力,取决于你的决心和行动,但客观外界环境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可不要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章 同事和亲人,请他们监督你的行动,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你的反弹行为实施强制措施,至少可以提醒你不要违背自己的诺言。如果你决定不再喝酒,除此而外,最好再把家里彻底清理一下,不要留下一滴酒精,来一个“上楼抽梯”,堵死不良习惯寻机反弹和死灰复燃的一切“后路”。
咬紧牙关坚持不破例。要改变或培养一种习惯,总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朝着同一目标不懈地努力,稍微松一口气,破一次例,就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第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绕上去的还要多。”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就是这样,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为“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固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
在彻底瓦解前,又总是具有某种回归和反弹的本能。所以,在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你必须戒除一切侥幸心理,特别是自己怜悯自己的心理、放纵一次也无妨的心理和畏难焦躁心理。
要用理智和毅力强迫自己对自己实施“残忍”,咬紧牙关守住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一刻也不懈怠马虎,谨防一次破例可能导致的功败垂成。
43.你有没有病态羞耻心
古语说:知耻近乎勇。人无羞耻之心,必为万众唾弃。然而,病态羞耻心却于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某人找了位女朋友,一方面他深深爱恋着她,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女朋友长得不够漂亮,怕别人看不上眼而取笑。因此,他不敢带女朋友逛公园,遛马路,不敢带她在任何公共场合露面,也不敢向朋友们介绍,好像他不是在给自己寻找恋爱的对象,而是在给别人寻找观赏的对象。
某人满腹学问,相貌堂堂,且身躯伟岸,风度翩翩,只可惜患一痼疾怕在公共场合讲话。每遇这种场合,只恨地上无缝,实在无法逃脱时,只好勉为其难,每每是尚未开口,即大汗淋漓,浑身颤抖,面如母鸡生蛋,把一颗心提到了喉咙,开口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生怕一旦失口,有损于自己的“光辉形象”。
某人有位颇为能干的内当家,堪称里里外外一把手,他为此感到非常庆幸,且里里外外事事依赖妻子发挥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常常暗自嗟叹,深为家庭世界里的“阴盛阳衰”而惶恐不安,深为自己丧失了男子汉的尊严而羞愧难当,心灵深出每每被“矮人三分”的自卑与失落折磨得焦躁难耐。
“惧生症”。怕去没有去过的场合;怕吃没有吃过的饭菜;怕穿没有穿过的新式样衣服;怕玩没有玩过的娱乐工具;怕乘没有乘过的交通工具;怕干没有干过的事情;怕与没有交往过的人打交道尤其怕与陌生的领导或比自己身份高的人打交道。如此等等。有的甚至宁肯去做苦役也不愿去和一位陌生人谈几句话,一见生人,便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自卑羞耻。为自己没有别人长得漂亮而羞耻;为自己没有别人富有而羞耻;为自己没有取得别人那样的荣誉、地位而羞耻;为自己没有别人的学历高而羞耻;为自己没有别人的满腹才学而羞耻;为自己没有别人高贵的家庭背景而羞耻;为自己没有找到别人那样的漂亮爱人而羞耻。总之,是为自己的“不如人”而羞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羞耻心的产生是由于神经活动过于敏感所至。羞耻心同人的先天遗传神经活动的类型以及人的性格、气质有密切关系,但是,这种先天因素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主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因素。祛除病态羞耻心的关键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究竟哪些属于正常的羞耻感,哪些属于病态羞耻心,真正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尽可能的找出这种心理病症产生的直接诱因。一般来说,一个人染上了病态羞耻心的心理病症,也并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克服自卑感,勇于将自己的羞耻心公开化,就可以渐渐从中摆脱出来。林肯年轻时曾因演讲蹩脚而被轰下台,他也曾为此满面羞愧,无地自容。可是他并没有气馁,终于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出色的演说家和伟大的政治活动家。虽然林肯只有一个,但生活中像林肯一样患了这样或那样病态羞耻心的心理疾病,经过自我心理诊断和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走出病态羞耻心的泥潭,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也不乏其人。可见,病态羞耻心的心理病症是可以治愈的。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病态羞耻心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种顽症,它和内疚不同,内疚通常是指想像中或实际存在的过失行为的情感,它不包含自我厌恶的因素,病态羞耻心则伴有明显的自我厌恶。当羞耻心开始扭曲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时,这种羞耻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美国加州大学一位社会学家指出:其他情感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随着哭泣流泪渐次排遣而烟消云散,病态羞耻心则不同,它是最难认可也是最难摆脱的一种情感,它像一棵缠绕在老树上的枯藤,不仅根深蒂固,而且剪不断,理还乱,屡除难斩尽,当春乃发生。所以,对于病态羞耻心这种心理疾病,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44.如何面对飞短流长
有一句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别人的背后议论,只要不是恶意诽谤,一般说来不外乎四种情况:
一是确如其说,合乎事实的;二是事出有因,情节有出入的;
三是误解讹传,基本失实的;四是无中生有,以讹传讹的。如果我们知道了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应当怎么办?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往往是闻讯即火冒三丈,立刻找上门去,当面鼓,对面锣,说说清楚。
所谓“说说清楚”,并非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和人家摆事实,讲道理,弄清事情真相,消除误会和隔阂,求得相互谅解,而是“打”上门去,大吵大嚷,去争个高低上下,分个是非曲直,甚至拼个鱼死网破。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非但问题没能“说清楚”,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加深了裂痕,影响了团结,弄不好还会惹出意想不到的更大的乱子。可见,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古人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三国时魏国有个王昶,在明帝时官累司空。他在一封《诫子书》中说:“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其《十驾斋养新录》中也有“止谤”一条,文中说:
“谤之无实者,付之勿辩可矣;谤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
他们所主张的“自修止谤法”,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修身励志和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修止谤,是一种虚怀若谷、严于律己高尚情操的体现,也是一种最为明智的选择。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的自修达到了曾子所说的这样一种境界,任何飞短流长在我们面前都将无能为力。当然,即使是你闭门自修,也难免有人对你说短论长,因为巴掌再大也捂不住众人的嘴巴,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穿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是说来,自修止谤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大可不必对此耿耿于怀,也不要因此而动摇了自修止谤的信念,而应当坚定地相信身正者其影必不歪,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者,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古皆然。抛开这一点不说,从化解矛盾的时机和条件的角度来考虑,自修止谤也是一种最为明智的选择。因为从一般心理习惯上来说,当你对某人某事怀着不满情绪时,感情难免冲动,言语难免过激,举止难免失当,在这种时刻是非最易混淆,矛盾也最易激化。你气势汹汹,兴师问罪,必欲“说说清楚”,那只会火上浇油,对于弄清是非,解决争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你避开锋端,退而自修,扪心自省,既避免了矛盾的直接冲突,也给对方提供了思索的时间和机会。如果他属谤之无实,诽之失理,在你的自修面前就会受到极大的教育;如果他属偏听偏信,所言基本失实,在时间的检验和你的自修面前也会幡然醒悟,自惭形秽;如果人家说得符合事实,有理有据,你硬是要强词夺理,无理辩三分,不仅会把事情弄糟,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声誉。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自修止谤都是一种最佳选择。
我们今天“自修”修什么,怎样修?当然首先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自身修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实现自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此外,还要学习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文化的精华,学习历代先哲前贤、志士仁人的修身之道和嘉言懿行,学习当代英模的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更高的层次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一旦面对飞短流长,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泰然处之,不为之所困,不为之所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无名之火宣泄
“无名之火”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现象。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烦恼或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愤怒感,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焦虑情绪,当这种焦虑情绪尚未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妨害,一旦撑破了人的心理所能容纳承受的阈限,就会导致其精神崩溃,引发种种精神疾病。或问,生活中有种种心理问题者繁若群星,为什么精神病患者却极为罕见呢?这是因为人一般都具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宣泄,宣泄是人的本能,是人维护自身生存和精神健康的有力武器,有了这个武器的护卫,才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免遭精神疾病的侵害。不怕人的肚子里有“火”,就怕有“火”发不出来,憋在肚子里总有一天会憋出毛病,发出来才能维持心理的平衡,才能维护和保持人的身心健康。
宣泄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反应和间接的潜意识反应。例如:被人无端呵斥而极力辩驳;被人殴打而奋起还击;竞赛中被人打败而拼命反击,力图反败为胜,压倒对手等等,章 班长和全班同志、猪、饲养员先后充当了小于无名之火转移性宣泄的对象,把火宣泄到物或动物身上,一般对宣泄者本人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回应,但宣泄到无辜的人身上情况就变得复杂了。由此看来,转移性无名之火的宣泄,既将宣泄者本人推向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使其焦虑的沉重心理愈发沉重,也委屈了无辜者,无端的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还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那么如何做到既不得罪他人,又把“火”发泄出来呢?
宣泄有两条基本途径:外界途径和自身途径。所谓外界途径,就是当感到心烦意乱时,找人恳谈,把你的烦恼、忧虑一吐为快。如果不能说或没有对象可说时,可以尝试另一种办法,就是把发泄的对象从人转移到物上。可以找些比较容易成功的事去做,以加强自信心,也可以把某物想像为不愉快的制造者,对其怒吼,甚至可以拳打脚踢(当然是选择拳脚相加而不至受损的事物为对象)。千万不要把此人际间的委屈转移到彼人际间,把外面的气带到家里发泄在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因为人的情绪反应是对等的,你把别人当出气筒,人家也会以同样的“能级”进行强烈反抗,到头来只能是火上加油,把事情搞得更糟。所谓自身途径,就是自我安慰,通过自我心理梳理,把淤积在内心的不快消耗掉。自我解脱,自我排遣,自我疏导,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排泄”。当然,这些方法就处世和解决问题来说是消极的,但当一个人进退维谷无可奈何时,就保护心理健康来说,毫无疑问则具有积极意义。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松下公司就将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之中,对无名之火宣泄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在每一个生产车间都附设了一个“消气室”,任何一个员工对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别的什么人有怨气,都可以到这个“消气室”里来排泄。怎样进行排泄呢?当你进入“消气室”,就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给你送上一条热腾腾的毛巾,再端上一杯香喷喷的热茶,递上一支刚刚点燃的香烟,请你坐在沙发上先进行无名之火的“自我排泄”。如果“自我排泄”不能解决问题,你就可以寻求外界途径向等候在旁边的管理人员倾诉,管理人员在耐心听完倾诉之后,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如果心理疏导之后你仍然余怒未息,管理人员就会将你带到一个非常别致的小房间里,递给你一根木棒,然后悄然离去。在这个小房间里,摆放着公司大大小小所有管理人员的橡皮塑像,你无论对谁有意见,有怨气,尽管抡圆了木棒朝它使劲打,什么时候你觉着打累了,气消了,就该回车间继续工作了。据说,松下公司这种无名之火宣泄的方法,对于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6.如何对付紧张
紧张又叫应激,指人在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即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一个人能产生影响的刺激和情境被其感知到了,并做出主观评价后所产生的相应的某些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这个刺激或情境需要人做出较大的努力去适应,甚至超出一个人所能负担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或应激状态。
当人处在紧张或应激状态时,不仅有心理方面的变化,而且还会同时产生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例如: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会使人顿时心跳加快,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突然接到亲人逝世噩耗,会使人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如同炸裂一般,痛不欲生;驾车高速行驶,突遇人横穿马路,会使人周身的神经顿时为之绷紧,毛发倒竖,惊出一身冷汗。生活中有时候遇到某些非常情况,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分外激动,或怒火中烧,或纵情狂笑,或惊恐不安,或悲恸万分……这些都是心理上的紧张或应激。
人们常说“气死我了”,“笑煞人也”,“恨得我牙根痒痒”,“急得火烧眉毛”,章 笑、恨、急,都是心理应激,都可能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严重后果。因为,在应激状态下,会有更多的肾上腺素分泌出来注入血流,而肾上腺素这种紧张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损于健康的一面。
前一个方面是指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有助于刺激人的警觉,提高人们同各种危险做斗争的能力,后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它又会使血管发生炎性的变化,或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特别是长时间持续的或过度的应激,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紧张或应激是人类必要的生理现象,人如果一点儿不会应付来自环境的刺激,那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尤其无法在生活节拍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中生活下去。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生活的节律日趋加快,高效能、快节奏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迫使人们不得不在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学习和生活。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生活节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渐次加快的,当人们告别田园诗般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的时候,蒸汽机的巨轮无情地碾碎了人们长期习惯生活的缓慢节奏,将人们推进到讲求效率、追求利润、高速运转的工业社会和机器大工业时代,使得人们在不断创造着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日渐增多的紧张或应激状态。当人们乘坐汽车、火车和飞机,或在机器声隆隆的工厂里,反观过去慢悠悠地骑毛驴、坐牛车或耙耢锄禾的生存状态时,或许会有几分留恋、伤感与惆怅,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意也不可能重新回到过去的那个悠闲的时代,生活之舟不但不会调转船头,反而会加快速度一如既往地载着人们驶向更加紧张、高效的未来。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超级加速度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世界多极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地球村”里应接不暇的世界的精彩变幻,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被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的状况将面临着猛烈的冲击。这意味着人们在现代社会,将更多地面对着新的职业的选择,将更多的面对着陌生的领域,将更多的面对着意外事物的突然降临,自然也将更多地生活在紧张或应激的状态中。所以,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人们,要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就必须学会摆脱紧张的纠缠,适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对付紧张或应激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运动法。运动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总喜欢蹦蹦跳跳,伸伸腿、弯弯腰,或者环场散步、漫步小跑,章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你最好去搞一次长跑,然后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长跑会使你汗如雨下,伴随着汗水的流淌,紧张的心情也随之一起流失,沐浴则会使汗水和污垢一扫而光,伴随着哗哗流水,紧张的心情也一起被冲刷掉,从而使你产生一种恢复青春活力的感觉。
二是转化勇气法。信心和勇气是战胜紧张心理的又一有效方法。当紧张心理向你袭来的时候,你要咬紧牙关,从容面对,不气馁,不退缩,拿出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它。兵法云:窄路相逢勇者胜。在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同应激窄路相逢的几率将愈来愈高,只有善于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整,将人在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的怯懦、悲观和惊慌失措等不良情绪,不失时机地转化为信心、勇气和力量,坚定从容地面对一切挑战,才可能不断有所进步,有所作为,成为生活的强者。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充分坚定的自信心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三是散发法。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付应激时肾上腺素的分泌是一把“双刃剑”,既然如此,那么能不能把章 不能损害健康的地方去。为此,坦诚直率和“口无遮拦”便成为散发法的有力武器,即是说,你不管有什么话,也不管多么羞于启齿,都应当大胆地说出来,决不可顾虑重重,老闷在自己的肚子里。吐露、诉说的过程,就是对忧虑、怒气和压力的散发过程,就是把“双刃剑”变为“单刃剑”的过程。
四是忘却法。如果你总为某种险情的产生而紧张得不能自制,总为某种后果的出现而担惊受怕,惶恐不安,那么你最好先把它忘掉,只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去做眼前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比如说,你驾驶着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就不必去想一旦撞上了人、翻了车或者跑掉一个轮子结果会如何如何,不必为这些只有极小可能性出现的严重后果而忧心忡忡,而只须集中精力操纵好你的方向盘就行了。再比如,你去参加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你不必去想如果名落孙山将会使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尴尬境地,不必为自己的考试能力和这次考试结果而心存忧虑,而只须认认真真一道一道地去答题。否则的话,你越是担心什么样的后果发生,这种后果越是鬼使神差般要走到你的面前来捉弄你。这就像乘高空电梯,你只须往上看,随着电梯一直攀升,大可不必只顾往下看,总操心一旦掉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悲惨场面这种担心是毫无意义的。
五是固本法。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心理品质条件下,人的认知能力和应激能力是成正比的,即人的认知能力越高,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应对应激的策略和方法就越多,走出应激困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相反。所以,人们要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养,学习和掌握一些具体的应激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还是要在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上下工夫。
47.怎样尽快摆脱悲痛
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以及生活中不期而至的诸多天灾人祸,三灾八难,都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悲痛。人生在世,谁不渴望与欢乐常相厮守,与幸福形影不离?又有谁不希望悲痛和灾难永远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然而愿望总归是愿望,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芸芸众生,不管是身居要职还是市井百姓,也不管是家财亿万还是一文不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永远摆脱悲痛的折磨,也没有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没有留下悲痛的创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大千世界的人们都背负着同等重量的悲痛的十字架,更不意味着面对同样的不幸每一个人在悲痛中走过的都是等长的心路历程。人生的不幸和人们面对不幸的悲痛是一种客观存在,当不幸降临,悲痛袭来的时候,如果只是消极忍受,必将身陷悲痛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进行疗治,即使不能像秋风扫落叶般瞬间抖落身上的悲痛铁甲,也无疑会大大减轻悲痛的压力,使遭遇不幸的人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走出悲痛的阴霾。
怎样才能尽快摆脱悲痛呢?
向朋友诉说。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人总是社会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与可信赖的朋友谈话,向朋友倾诉淤积在心灵的痛苦,是宣泄不快和治疗心灵创伤的有效办法。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你不愿意彻底敞开心扉,完全裸露出自己那颗过度悲痛的心,宁愿一个人默默地忍受悲痛的煎熬,你依然需要强迫自己走出孤独,尽可能快地融入到朋友中间去。朋友间的谈天说地虽然不像心理咨询那样可以对症下药,直接抚熨心灵的伤口,但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某种慰藉。你必须明白,寂然独处只会加剧心灵伤口的疼痛,两颗紧贴着的心相互撞击产生的友谊的火花,则足可以温暖任何受伤的心灵。
投身于工作和学习。悲痛往往使人萎靡不振,过去欣然从事的工作或活动,这时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变成了备感无聊的苦差。但是越是在这种时候,你越是要鼓起勇气,挺直腰杆,“站直了,别趴下”,以坚强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为工作对于心灵的悲痛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或者集中全部精力投身于学习,把自己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让时光的流水渐渐冲淡心灵痛苦的记忆。一旦你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工作或学习,心灵的天平上悲痛砝码的重量便悄然缓缓地隐去。
转移注意力。倘若你被悲痛压得抬不起头来,你不妨尽可能地走出家门,去玩玩球、下下棋、看看戏、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打打扑克、弄弄乐器,或者一头扎进小说的世界里,随同艺术天地里那些天界人间古往今来的人神鬼妖去钻天入地、上山下河。倘或条件许可,你最好能安排一次远足,以寄情于田园山水之间,将悲痛泼洒在漫漫旅途。如果你必须呆在家里,最好订一个日常活动程序安排表,并且努力强制自己遵循,即使在开始的时候你所能做到的只是洗洗衣服、买买油盐酱醋之类,或者是散散步,转转市场,这对你冲淡悲痛也是有益的。你必须时时督促自己,直到恢复和建立起你生活的正常活动规律为止。
帮别人或社会做事。助人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可以使被助者受益,也可以使助人者建立起自信和自尊,获取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千万不要小看你帮别人或社会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当你身陷悲痛的泥潭的时候。因为无论你是经常帮别人排忧解难做好事,还是从事某种社会公益活动,造福于社会,都会使你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当你看到别人获益后灿烂的笑容,也于不知不觉中驱散了自己心头悲痛的阴霾,扬起自信的风帆,驶进快乐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