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书与成才
11338700000010

第10章 心灵驿站(2)

在竞争中自强不息。有人说,嫉妒专门与那些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者勾搭。章 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出现了贤者能者随时都有可能代替相形见绌者的趋势。有竞争,有对手,才能激励人们奋力拼搏,然而怎样去竞争,如何去拼搏呢?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

“你行,我比你更行,”决不可“你行,我就使你的绊子拆你的台!”

37.提防你的报复心

2003年12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上海27岁的男子袁某亲手用榔头杀害了自己年逾八旬的爷爷的惨剧,导致章 胡宝善教授夫妇被亲生儿子王林杀害!消息传开,举国震惊。报复心,可怕的报复心!它居然能唆使一个孙子举起榔头去杀害自己的亲生爷爷,唆使一个儿子挥舞罪恶的双手去活活勒死自己的双亲!

报复,从心理学上说,是人们受了某种强烈的损伤性刺激后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性行为。人们在强烈的损伤性刺激下,心底总是翻腾着一股不平之气,憋得心里难受,人的心理本能冲动总是纵容人们把这种不平之气撒在某一对象上,以发泄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从而由这种报复的心理产生报复的行动。

心理上的报复反应一般是人的心理机制的正常体现。任何一个心理发育正常的人,在遭受损伤性刺激后都会做出强烈的反应,相反,如果谁受到了这种刺激没有反应或者反应不强烈,那反倒是患了什么心理疾病。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报复心的产生是由挫折引起的。当一个人遭受巨大挫折的时候(包括财产损失,自尊心伤害,感情破裂,利益被侵等),很容易产生对被认定人实施报复的念头。这种念头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被不断巩固和强化,那么报复的行动就会接踵而至,以至酿成无法想像的后果。报复的危害是严重的。它不仅使被报复者深受其害,而且也使报复者本人难逃厄运。它使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从报复的方式和时间方面来看,情况千差万别。依报复者的知识、阅历和想像力等诸方面的不同,报复的方式主要有:

以毒攻毒,以牙还牙的;谋求加倍,欠一偿十的;“父债子偿”,转移报复对象的;“你不仁我不义”,赤膊上阵的;重金收买亡命之徒,报复者本人藏在幕后的等等。从实施报复的时间来看,主要有:现时见效,立竿见影的;居心叵测,寻机滋事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等等。但是,不管报复的方式和时间有什么不同,其结局只有一个报复者和被报复者共食同一颗苦果。

怎样才能防止报复心的产生呢?

加强思想修养,常作“扩胸运动”。报复心是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产物,是缺乏思想品德修养的表现。消除报复心和防止报复心的产生,都需要我们常作“扩胸运动”,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浩然之气,这样就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即使遇到了重大挫折或心理遭受到强烈的损伤性刺激,也不至于走上报复的道路。譬如,有人当众戏弄你,并辱骂你才疏学浅,使你当众丢丑,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以辱骂对辱骂,或者干脆来个“矫枉过正”,以暴力对辱骂,实施“越级惩罚”,再就是铭记在心,留得青山在,伺机进行报复;另一条路是化气愤为动力,奋发向上,用知识和才能来武装自己,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来熨平自己心灵的创伤。如果你常做“扩胸运动”,具备了较好的思想修养,心胸宽广,一定会摈弃前者而选择后者;否则,就很可能摈弃后者而选择前者。

热情拥抱生活,坦然面对挫折。没有遭受过挫折的人世间罕见,可是为什么同样是经受挫折的打击,有的人可以泰然处之,而有的人则选择了报复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迥然不同。前者有自己的执著追求,对生活抱有火一样的热情;后者则多属斗筲之人,平庸之辈,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极低,很容易产生自卑和绝望。如果你想和报复心说声“再见”,那么就请增添点生活的热情,再增添点生活的热情。“走你的路,让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

疏通“排气渠道”,常念“制怒”秘诀。人人都有愤懑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愤懑都产生报复,只有当愤懑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并且以不可遏止的势头恶性膨胀,冲破了一切理智的堤坝,才会孕育出报复章 朋友、亲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使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及时地得到宣泄,不失为防止报复心作祟的一个有效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理智的力量。清代著名政治家林则徐有一个座右铭:制怒。他所以时时用“制怒”来警策自己,是因为在数十年的宦海沉俘中,饱尝了失控的怒火酿成的苦果。

人的行为不仅受感情欲望的驱使,而且受理智的控制,像林则徐那样学会“制怒”,提高理智的控制能力,对于预防报复心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学法知法依法,切忌感情用事。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里,我们的言行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而且要符合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大千世界,悠悠万物,芸芸众生,谁也无法做到驾驭着生命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永远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名誉受损、人格被辱、权利遭侵等诸如此类麻烦的困扰,切勿头脑发热,挺身而起,使出某种极端的手段,而应当沉着冷静,坦然面对。倘若尝试其他途径不能解决问题,必要时诉诸于法律,寻求法律途径的公正解决,是一种正确明智的选择。

38.校正你的心理误差

人生的路曲折而漫长,不会总是铺满鲜花伴着掌声。如果你在一次岗位竞争中落聘,想一想自己虽然没能击败对手而获胜,但却从失败中取得了经验,为以后的获胜打下了基础,你就不会为自己的落聘而过分沮丧;如果你患病住进了医院,医生告知你必须施行手术,想一想器官的病变部分留在体内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麻烦,你就不会为自己的病痛而焦虑不安;如果你去参加一次技术比武,因技不如人而名落孙山,想一想自己虽然没有摘金夺银,但却通过亲历比武实践提高了技艺,增长了见识,你就不会为自己的榜上无名而萎靡颓唐。面对困难,想一想战胜困难后的柳暗花明;遭受挫折,想一想挫折如硎石有利于磨炼人的意志和性格;灾难降临,想一想度过灾难后的云开雾散;遇到失败,想一想今日失败乃明日成功之母……通过这样寻找“合理因素”,或设想“理想结局”,以弥补或减轻精神上的损伤和压力,这就是为心理学家们颇为倡导的自我积极调整心境的方法。

你要想生活得充实愉快,就不能没有心境的自我积极调整。经常保持心理的平衡才可能生活的充实愉悦,但是有些人在求得心理平衡时所进行的“合理化”解脱,却是一种心理误差:有人专爱当面说好话,背后捣人的鬼,不以为耻,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有人明知自己行为不端,却寄希望于“别人不会知道”,心怀侥幸而我行我素;有人因犯错误受到批评,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把别人的批评看做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来个“自认倒霉”而泰然处之……说得尖刻一点,所有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心理表现,是讳疾忌医,执迷不悟,自我麻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心理误差。这种心态和心理学家们倡导的积极的自我心境调整大相径庭。

不断校正自己的心理误差,才能驾驭着命运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破浪前行。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必须不断地转动方向盘,才能风驰电掣般飞速向前;航行在大海中的舰船必须不断地校正航向,才能劈波斩浪一日千里;人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也必须不断地校正自己的心理误差,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管是谁,有某种缺点或错误,有时候产生某种心理变态,诸如烦恼、焦躁、懊丧,甚至自卑、绝望等等,只要持续的时间不长,强度不是很大,应当说都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病态心理怎么样,而在于我们应当怎么样面对它,能不能对它的客观存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整。

校正自己的心理误差关键是要做到这样两条:一是不讳疾忌医。校正自己的心理误差的前提是要勇于承认和面对它,要做到这一条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修养,有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能够勇于解剖自己。二是在非常情景下要能够冷静自制。如果说一个人在心境平静的状态下,认识自己的心理误差尚有一定困难的话,那么当一个人遇到了非常情况心乱如麻的时候,认识和校正自己的心理误差就更加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冷静地坐下来,镇定镇定再镇定,仔细分析一下,把装在脑子里的各种想法都理一理,究竟哪些是积极的心境自我调整,哪些是消极的心理误差,哪些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哪些是需要摈弃的心理病症。切不可走极端,莽撞行事,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如是,我们方能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新长征中,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39.拓宽你的胸怀

心胸宽广,豁达大度,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品格高尚的表现。世界文豪雨果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胸怀。”但是,生活中也不乏心胸狭隘的斗筲之人,他们每每怨天尤人,总看着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遂意,觉得周围的人似乎个个都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一天到晚总有满腹委屈,满腔“不平之气”。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心胸狭隘,越是觉察不到或不敢承认自己的这种心理病症,有的虽然认识到了却又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拓宽自己的胸怀呢?

勿再“寻求公平”。寻求公平心理,是造成一些人心胸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朋友告诉我:“我这肚子常常被气得鼓包,疼痛难忍。”我问他个中原委,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和我是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差我一大截,可是她现在高级职称都弄到两年了,而我连中级还没到手;××有什么能耐?当年在我手下是小卒一个,如今反倒骑到我头上当领导了;××要不是有他老爹那棵大树遮荫,他能活得那么舒展吗?而我……”生活中像这位朋友一样者,还不乏其人。他们老觉得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总用自己某些不称心的方面去和别人相比,比来比去,比出莫名其妙的烦恼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来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如果你的境遇不如别人,你无论怎么怨天尤人都无济于事。你要想从寻求公平的泥潭里走出来,你就得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至于别人,他们的工作与报酬是否对应,能力与职务是否相称,生活条件比你是好是坏,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你无关。与其这样寻求公平寻来无尽的烦恼,倒不如将自己脑子里闪现最多的“这样太不公平”改为“各有各的活法”,循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去不懈地追求,这样对你拓宽自己的胸怀会大有裨益。

加强知识修养。人的心胸是否开阔也往往同其知识修养具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缺乏知识修养的人,思考问题往往比较简单,思维的向度相对比较单一,遇事容易想不开,甚至有时候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有了比较好的知识修养,往往就比较善于多向性思维,思路开阔了,眼界也高了,遇事也就比较容易想得开了。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结论绝对化,断言任何一个人的知识修养都同他的心胸开阔成正比,生活中也有些人虽然读书不多甚至目不识丁,但却大肚能容,一身豪气,相反,还有些人虽然读书不可谓不多,知识不可谓不丰,但却仍旧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行为粗劣。这实际上涉及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文无化”的问题,宜另当别论。总而言之,我们虽然不能把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开阔,同他的知识修养水平的高低简单地划等号,但是一般说来,经常看书学习,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尤其是攻读哲学和名人传记,确是一项很好的“扩胸运动”。

努力淡化自我。心胸狭隘的人一般都极端重视“我。”

的形象,“我”的得失,以及别人对“我”的评价,对凡是与“我”有关的事物,都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看到别人窃窃私语,便猜想一定是在说“我”的坏话;见别人的脸色不大好看,便猜想一定是对“我”有了成见;某项活动“我”最有资格参加,为什么偏偏没有受到邀请呢?如此等等。我们都很熟悉“负荆请罪”章 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你的胸怀就会开阔起来。

认识心胸狭隘的危害。心胸狭隘害己、害人甚至误国。《三国演义》上的周瑜,《水浒传》上的王伦,都是因为心胸狭隘而断送了性命。近代天文学家第谷,曾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因一个数学问题和同学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竟举剑决斗。决斗的结果,他的鼻子被对方用剑削掉,而不得不装上一个假鼻子。被削掉鼻子的沉重代价使第谷受到极大震动,促使他认识到心胸狭隘的危害,决心同那个心胸狭隘的自我告别,此后同以前判若两人。他提携德国青年刻卜勒研究天文,但刻卜勒在妻子的挑拨下以怨报德,初次见面就对第谷极不礼貌。

尽管如此,第谷仍然对刻卜勒鼎力相助,表现出一个学者、长者的恢弘气度。刻卜勒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第谷的宽宏大量和无私援助,他便无法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更无法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可见,心胸狭隘并非不可改变。只要你能够做到不再“寻求公平”,坚持努力学习,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像廉颇那样自觉以大局为重,像第谷那样对心胸狭窄的危害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下决心改变它,并且遵循正确的途径,那么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的心胸狭隘而苦恼,就会拥有一个像雨果所说的那样比天空更大的胸怀。

40.走出你的误区

说到误区,或许我们会感到有些陌生。什么是误区呢?举例来说,你是否为以往的某种过失而悔恨?是否为别人的误解而烦恼?是否为前途未卜而忧心忡忡?是否为事业受挫而心灰意冷?当你想说“不”的时候是否会违心地说“是”?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便是你的误区,亦即自我挫败的情感和行为。

误区,几乎人人皆有。生活之路曲折而漫长,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不仅要同冷冰冰的大自然发生联系,而且要同周围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发生联系,章 忧愁、焦虑、愤怒、失望、沮丧、恐怖、悲痛……使你陷入许许多多的误区之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正常的心理调整,很快从这些误区走出来,这本属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是不少人“不识误区真面目,只缘身在误区中”,自己长期身陷误区不仅自己毫无觉察,而且还要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也有些人长期身陷误区,自己虽然已经知道,但却习非成是,并不想从中走出来,或者想冲出误区又无力自拔。

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每一个人都有唯独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任何他人的生活轨迹,因而人们各自陷入误区的原因也会迥然各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走出误区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也应各不相同,有一位哲人说,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存在能够使所有的人按照统一的模式走出误区的“万能药方”。但是人总是社会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除了某些特殊的缘由以外,人们陷入误区往往会源于一些共同的诱因,因而走出误区也总有某些共同的规律可循。

一般来说,走出误区至少要做到:

爱字当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尽管有时候命运会与你作对,使你双眉紧锁,痛苦万状,甚至涕泪长流,但只要你爱这就足够了,你仍然会觉得生活中确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只要爱字当头,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爱学习,爱劳动,爱娱乐,爱自己的亲人,爱工作的同事,爱周围的朋友,爱天上的星星,爱水中的月亮,爱田野中的花草树木,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就会免遭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的烦恼。因为有爱就不会有失望,不会有沮丧,不会有怨恨和放弃,就有了走出误区的动力和希望。《诗》云:“爱而不见,搔首踟躇。”倘有一天一个人的情感意识中不见了爱,那可真的要身陷误区而“搔首踟躇”了。

主宰自己。生活中充满烦恼的人,大多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老握在别人手里,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别人说他某件事做得好他就高兴,说他某件事做得不好他就沮丧,说他能实现什么目标他就加劲干,说他干不成什么事他就放弃努力,甚至连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都以别人的主张为主张,一切以寻求别人的赞许为转移。像这样情绪忽冷忽热,目标忽东忽西,怎么可能生活得充实愉快呢?

只有那些善于独立思考能主宰自己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始终朝着某一目标脚踏实地地不懈进取的人,才可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有坚强的意志。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昂首挺胸,百折不挠的人,才有希望驶向理想的彼岸。

一个意志薄弱见异思迁的人,永远不可能走出自己的误区。

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同某些人相比,你可能学历没有他们高,薪水没有他们多,能力没有他们强,脑袋没有他们聪明,长得没有他们漂亮,工作没有他们遂意,住房没有他们舒适,生活没有他们富有……对于章 勇气和力量。

41.把握住你激动的“闸门”

激动,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当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时,就容易产生激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处在激动状态时,其思维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往往会突然改变原来一贯坚持的观点,使习惯性行为骤然改变其方向,或者会表现出丧失理智,做出被常人看做是莫名其妙非常滑稽可笑和不可理解的举动。有的还会表现出痛哭流涕,哈哈大笑,做出特殊的身姿、手势和面部表情,以至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困难等等。

生活里有许多事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激动,特别是那些同个人利益和面子密切相关的事情,常常成为把人们引向激动的“导火索”。诸如:评功评奖没评上,调职调级没调上,便大发脾气,口出不逊;某种请求被否决,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

体育比赛中裁判不公,一怒之下,便出口伤人,挺身而斗;捕风捉影地听说某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便雷霆大发,不问青红皂白,急急惶惶大兴问罪之师。如此等等。激动常常会导致有机体产生某种冲动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应有的影响或危害,有时也给自己种下苦果,悔之不及。

当然,激动也有其催人奋进的一面。列宁说,没有强烈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面对敌人的侵犯,热血奔涌,怒不可遏,挺身奋起,激动可以转化为战胜敌人的坚强意志和杀敌报国的英雄壮举;听了英模人物的事迹报告,心潮澎湃,情难自已,进而仿效之,学习之,激动可以转化为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推动力量;面对错误言行坏人坏事,是非分明,义愤填膺,进而批评之,斗争之,激动可以转化为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勇气和行动。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强烈情感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激动,不能笼统地说好,也不能笼统地说不好,关键在于人在激动的时候体现着什么情绪,在激情状态中的自制情况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如何。用辩证的观点来看,激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造成消极的后果。怎样才能使用好这把“双刃剑”呢?把握好激动的“闸门”至关重要。

把握好激动的“闸门”,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加强思想修养,养成浩然正气,对激动的情绪有所取舍,该激动的时候,就来个激情迸流,一泻千里,不让私心杂念阻挡激情潮水的奔泻。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因发表反对内战的演讲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数日后闻一多在昆明“掀髯作狮子吼”,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最后一次演讲》: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杀死李先生?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出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人民!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虽然闻一多先生为此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但他珍惜自己的激情,视死如归,为了民族大义,宁肯前进一步死,不肯后退半步生,这种甘愿为人民的正义事业洒尽热血的精神与世长存,堪称万代圭臬。

把握好激动的“闸门”,不该出手时不出手。要不断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不为一己私利和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开闸放水”。生活中,有些人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是谁,只要触及到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就牵动了他周身最敏感的神经,动辄雷霆大发。也有些人,天生属虼蚤的,稍不如意,便横眉竖目,一蹦三尺高,更有甚者,动辄呼天叫地,捋胳膊伸拳头,兵戎相见,酿出不该发生的事端。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不利于同志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青年应有的品格。

把握好激动的“闸门”,还要注意善于把自己积极的激动情绪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的激动情绪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章 改造社会的思想情感动力。“无情未必真豪杰”,但是如果有情仅是止于情,嘴上说激动,行动上不动,任何积极的激动情绪都失去了其意义。另外,表达激情的行动在形式和方法上也要分寸适度,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防止过犹不及。所以,当你扬起理想的风帆向新生活奋进的时候,当你被卷入生活激流中矛盾的漩涡的时候,当你驾驭着生活扁舟在驶向明天的航道上茫然四顾的时候,勿忘把握住你激动的“闸门”,尤其勿忘保持自己积极的激动情绪,并且适时地将激动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激情满怀地去创造明日的辉煌。

42.向不良习惯告别

懒惰成性、嗜烟如命、纵酒无度、好赌成瘾、假话成癖、玩物丧志、贪财好利……诸如此类的不良习惯,浪费了多少人的宝贵青春,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给多少人的家庭和人生罩上了一层浓郁的阴影!

习惯,是指人们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固定化、模式化的思维、行为或活动方式。巴甫洛夫对习惯的解释是: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在事业上能否有所成就,往往和他的习惯密切关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不良习惯则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不良习惯的厉害!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那又应当如何去克服呢?

认识你所养成的不良习惯的危害。如果你真的要同你的不良习惯决裂,将这种决心付诸于行动的前提是必须在思想上同它势不两立,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对这种不良习惯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充分认识克服这种不良习惯的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为你的“悬崖勒马”扫清情绪或情感障碍。如果你吸烟成瘾,并且为此染上了气管炎或肺病,戒烟的决心下了一次又一次,屡戒屡犯,那么你最好把报刊和有关书籍上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文章剪下来,放在你的办公桌上,贴在你的床头,装进你的衣袋里,每当烟瘾发作,你就一遍一遍地捧读这些文章。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专门到医院的标本室里,去亲眼看一看那些被尼古丁害死的吸烟“前驱者。”

我们的内脏,以期在你的脑子里打上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尽快地迈出第一步。对于任何一个染上不良习惯者来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计划和打算更有意义。很多人被不良习惯缠住手脚,并非认识不到它的危害,也并非没有下过戒除掉的决心,而是由于自己为自己寻找种种“合理”的借口,迟迟不付诸于行动。比如,你有睡懒觉的习惯,天冷的时候就会为自己找一个“等天暖和了就改”的理由,及待天气渐暖,你可能又想“从明天开始吧”,到了明天又会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推到明天的明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拖着。如果是这样,你就要当机立断,强迫自己开始行动:今天就起一个大早。万事开头难,迈开了第一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