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随着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稳定繁荣,纺织业已成为普遍的民间手工业,更加发展。据史料所载,当时凡皇帝赏赐臣民或人民赎罪,均用谷帛或缣布。赐缯之多,多者至万匹,以缯帛赎罪者,亦数十匹不等,尤以蜀布齐缣最为有名。同时在汉族人的影响帮助下,中国四周的各民族,大都已知道和学会了纺织技术。
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也通过中外使节商旅的往来传到了西域和中亚。斯坦因曾在西北汉代古长城一座烽燧尘封堆积的室中,发现了八封干干净净用古窣利文字体书写在纸的函件,“他们显然很喜欢用新发明的纸作书写材料”,“据造纸史权威故冯魏斯勒尔,用显微镜考察的结果,证明这些书函的材料,是现在所知道的最古的纸,制法是把麻织物弄成浆,然后由浆以造纸”。造纸术的发明发展,为中原文化的西传和西方文化的东传准备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第六节)东汉时期通过敦煌地区中西交通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一、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西域诸国,到哀帝、平帝时,已自相分割,分化为五十五国。公元9年王莽篡汉后,为了显示新莽政权,对边疆民族进行了任意的凌辱和欺压。他对西域各国“尽改其王为侯”,把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1979年在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所属汉平帝到王莽时期的汉简中,就有称匈奴为“共奴”、“恭奴”,并贬“王”为“亡”的记载。适时匈奴势力侵入塔里木盆地东北,接近匈奴的焉耆首先迫降于匈奴。新莽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焉耆杀汉都护但钦;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遣五威将王骏、西城都护李崇将戊己校尉郭钦出西域,焉耆复杀王骏。郭钦引兵回师,李崇收余众退保龟兹。后王莽死,中原大乱,李崇死于西域,从此中西交通中断。西域各国在和匈奴的争战中,最终败北,臣服于匈奴势力,西域尽没于匈奴之手。此间先是由于王莽的骄横狂妄而导致西域各族的反对,断绝与中原交往,并不断对沿边各地进行侵扰;随后,西域为匈奴控制后,频繁侵扰劫掠边地。迨至东汉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一时间“郡县城门昼闭”。匈奴成为东汉王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
在经过对西域地位问题的反复争议后,汉明帝出于“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通西域则必驱逐呼衍王”的战略思想,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和次年,两次派军出击匈奴,终于保卫了边境的安全,重新开通了中西交通。此间东汉王如随军派遣了投笔从戎的班超为假司马,他对后来中西交通的畅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另外,班超颇通军事,很有胆气,又娴习政治,富于权谋。他到西域的目的,是招降西域诸国,仅有吏士36人随行。班超首先靠智勇降服鄯善,升任司马,然后率其众沿昆仑山北麓由南道进入于阗。于阗王已早闻班超在鄯善所行,乃斩杀匈奴所派监护使,投降东汉。随后又定疏勒,于是东汉王朝恢复了西汉时的西域都护,置戊己校尉。当时汉以陈睦为都护,耿忠为戊校尉,屯田车师后部金满城;关宠为己校尉,屯田车师前部柳中城。
公元75年,匈奴动员两万多骑兵,大举反攻,值明帝崩,东汉大丧,救兵不到,匈奴摧毁了东汉刚建立的在西域的统治势力。公元76年(东汉章帝建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下诏征班超回京。明年(公元77年),又撤退伊吾屯田军队,西域道又不通,北道诸国复又转入匈奴之手。班超以超人的智勇,扮演了当时最主要的角色。他因西域之兵,就西域之粮,以制西域之变的思想和行为,取得了成功。
班超首先在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用于阗、汗弥、疏勒及康居兵一万余人攻破姑墨,解除北来之烕胁。东汉章帝见到班超“平通汉道”的奏折建议,派徐干为假司马,将弛刑义众兵千人前往援应班超,重定受莎车引诱而叛的疏勒。班超再上书建议,主张连络天山以北乌孙牵制匈奴,东汉政府于元和元年(公元84年)再派和恭统兵800西赴疏勒接应班超。班超统汉兵1800人,平定了疏勒的再叛,击溃了龟兹援兵5万,征服了莎车。随后自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始,东汉多次出兵进攻匈奴,匈奴被迫西徙。其间班超又击败了大月氏的进攻。永元三年(公元91年),龟兹率姑墨、温宿降于班超,后三年班超又征服焉耆、危须、尉犁诸国,打通了西域北道。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前后20余年,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促使西域50余国再度和中原王朝建立了友好相处、和平交往的关系,为西北边疆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班超与张骞,在西域人民的记忆中,在西域的历史中,是永远不磨灭的两座丰碑。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壮年竭忠孝于沙漠”,西域既定,年已七十,衰老被病,深恐“疲老捐死于旷野”,思归故里,乃上书请回,其书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和帝感其英雄垂暮之语,征超还。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班超终从遥远的西域回到了别离31年的洛阳故土,次月病卒。旧传敦煌沙州故城西,曾有班超当年所掘大井数眼,“深不见底”。古城内还有“塞柳屯名继父风”的班勇当年驻节敦煌西域副校尉府遗址。
二、东汉通过敦煌的中西关系
班超东返病卒以后,由于继任西域都护任尚等庸劣无能,曾一度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再次中断20余年。北匈奴的各种势力又纠合于一起,再次乘机征服了西域各国并不时威胁敦煌。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为抑止匈奴势力的侵扰和进一步扩张,派遣长史敦煌人索班率兵千余人进屯伊吾,招抚车师前王及鄯善王降汉,暂时恢复了西域与中原的关系。此时,班超之子班勇承继父亲遗志,力主设置西域副校尉驻敦煌,未及实行,细奴与车师连兵屡寇边境,并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朝廷内部闭关之议占了上风,班勇之议遂罢。公元122年,敦煌太守张避冒死上书,苦谏不能放弃西域,封闭玉门关、阳关,认为“失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尚书陈忠也上书陈辞河西即危,不得不救”,“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案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汉安帝纳其议,于是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弛刑士500人,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县西)。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龟兹王率同其属国姑墨、温宿来降,班勇发龟兹等国之兵万余进击匈奴伊蠡王,收复车师前部。次年,班勇再发敦煌、张掖、酒泉三郡兵6000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进攻车师后部,斩其王及匈奴使者于索班被害处。再次年,班勇进军天山以北准噶尔高原,平车师六国,追击匈奴呼衍王,俘单于从兄,降其众2万余人。第四年,班勇发诸国兵4万余人,会同敦煌太守张朗率河西四郡兵3000人,分南北两道进军平定了焉耆。西域全部内附,中西交通交流再次畅通无阻。
汉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北匈奴再次东来侵扰劫掠,敦煌太守裴岑率领郡兵3000人前往西域进剿,大获全胜于蒲类海。在今日巴里坤城,还耸立着裴岑所树立的胜利纪念碑。徐松《西域水道记》载《裴岑纪功碑》文说广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呼衍王再寇伊吾,伊吾屯兵损失惨重,敦煌太守司马达又率敦煌、酒泉、张掖属国吏士4000余人前往救援,驱逐匈奴残部,使其向西远遁。此时的敦煌不仅是西域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而且是汉王朝统辖西域、维护中西交通交流的军事政治中心。
东汉时的中西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市场,还是中原和西域的贸易,中原、西域和中亚的贸易。当时,一批一枇的骆驼队,随着中原商人们的脚步,经过西北贸易基地敦煌,通过一望无际的盐泽大沙漠,通过吐鲁番盆地,沿着天山南麓和北麓,沿着昆仑山的北麓,缓慢而又坚定地西进,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中,中亚的原野上,到处都有贩卖中国丝绸的中原商人和西域商人。中亚的许多城市里,大月氏的商人,印度的商人,安息、罗马的商人不断地增多,一些佛教寺院也开始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
在中原商业西进,中国的手工业制造品,特别是西方人喜好的丝织物大量进入西方市场时,中亚和印度的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根据斯坦因的报告和他在敦煌周围地区发现的许多希腊、罗马式艺术品,可以证明当时的罗马商人似已到达中国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