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历史文化
113331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历史地位。

敦煌,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军筝战略要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发展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中西交通交流枢纽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及当时世界文化最重要的交流汇合扩散地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着名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

敦煌,现今地域面积虽仅31200平方公里,但她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曾有过特殊的历史贡献。因为,她孕育出了敦煌莫高窟这一随着历史发展变化时隐时现,不断显示其博大精深,至今仍折射着夺目历史光辉的文化艺术圣地,这一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中国古代敦煌地区的历史演变发展,同中华民族历史演变发展相一致,有自己的普遍性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原王朝统治巩固、稳定发展时,敦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事业也蓬勃向前,蒸蒸日上,成为中西交通交流融会贯通,再进而东进西出的桥梁和纽带,从而使各民族间团结融合,共同发展和进步。在中原王朝衰落、崩坏,内地战乱、分裂、分割时,敦煌地区要么为少数民族所占领统治,而一般则成为小环境较为安定的“福地”,成为中原各地人民和文生儒士逃避战祸、保存和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的较稳定地区。我们并非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但此种时期,敦煌地区较为松散的政治统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曾做出了特别的历史贡献。

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辉煌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延续和发展;是中西历史、文化与艺术相互撞击、相互吸收而结合的结果。敦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既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并向西推移的结果,又是作为中西交通交流枢纽与“咽喉”的中国西部与中亚、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交汇交融的结果。敦煌地区特别是促成了中原文化和艺术与西部文化与艺术,中亚、欧洲的文化与艺术融汇结合后,反传再进入中原地区并对中原文化与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中西交汇融合后的文化与艺术也再反传进入西部、中亚和欧洲等地,对其文化与艺术的进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就现有的地质、考古资料,我们还很难确切地说明远古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面貌。但从现今敦煌及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大量的、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性质待定的原始文化遗迹遗存中,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敦煌地区的人类历史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甚或更早的时期。与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共处相同纬度的敦煌地区,远古时代有着更适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况且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有丰富遗存遗物的新石器时代敦煌地区所居人类,是不可能远徙而来的。那么,敦煌及其附近地区是否是人类的又一重要发源地,这有待于地质、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现。

古代中国的敦煌地区,无论从其历史演变、建置沿革的角度,还是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交流的角度;无论从敦煌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还是从历史地理、历史地域的诸多方面去考察认识,都应当是一个范围极其广泛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地域概念。无论远古时期稍后的“三危”、“流沙”地,还是文明时代的“敦煌”、“沙州”,敦煌地区大都以现今的敦煌市为中心,以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艺术紧密联系和辐射于:北面的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和俄罗斯的一些地区;西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东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其中部地区;南面则直跨青海省,联系和影响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的西北部;东面达宁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地区;东南面直连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影响兰州及其附近地区(陇右)。自然,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敦煌地区的意义,又是和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边疆地区地域概念密切相关,而伸缩、变化和发展的。

进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敦煌及附近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我们认为,就敦煌地区原始社会末期的实际情况而言,当时的敦煌地区,古籍中追记的“三危”、“流沙”、古“雍州”,地域范围是十分广大的,不能把她仅限于今天的敦煌市。她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文明发展的概念。自然,敦煌地区的原始社会时期相对于中原地区要稍为长远一些。我们研究所表明的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敦煌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是这一地区考古挖掘资料的不断涌现的有力证明;另一方面是我国众多的史籍都开始有了较多的记载,并证明当时这一地区的文明文化的发展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且相互间开始有了联系,并不断加强和密切着这种联系0春秋、战国和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分化、改组和变革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前期的敦煌地区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其奴隶制的开始稍晚于中原地区,延续的时间则稍长久于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的中晚期,敦煌及周围地区由于匈奴等游牧性更强的民族的略带封建制的半奴隶制的推动和影响,最重要的是在战争的推动下,加速了中原地区影响的进展,开始发生较大的变革性的变化。原有的居牧民族大量迁徙,开始进入西域、中亚等地区,进而最终影晌了这些准内陆地区的居民构成,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历史进步。

历史的大变革、大分化和大改组,必然带来历史的大发展。随着中国历史进入汉代,敦煌地区迎来了一个决定自己今后历史、文化与艺术历史地位的大发展时期,这是与敦煌地区地处当时西陲战略要地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汉代的国防,特别是在汉代的前期,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日益强大并开始影响汉代统治者政权巩固的匈奴族的南向扩展势力。为此,直接引发了中原汉王朝与西域、中亚各地区的联系的进一步加强,而敦煌地区重要的地位就显露了出来。从这一方面而言,是匈奴民族侵汉的行为这一契机客观上促成了敦煌地区历史地位的不断上升。敦煌地区从此开始成为今后中原王朝最为重要的边疆军事战略要地之一,成为中西陆上交通交流最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宽泛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丝绸”贸易而已,它开通之日就已经在汉代直接转化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生产和生活方式交流传播的“文明之路”。遥遥千万里的“丝绸之路”,撒满了传播人类文明进步的种子,这些饱含着各民族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精华的种子,从东撤向西,从西撤向东,互相交流融合,发芽生根成长壮大,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历史情形,无论是中原王朝高度集权专制统治稳固的条件下,还是中原动荡衰乱时期都是一致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是影响和贡献的范围及大小有所区别罢了。

随着汉王朝各种矛盾的激化,开始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向覆灭,中国秦以来形成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之网,第一次被扯破。至隋王朝重新统一之前,虽有局部的统一,短暂的全国统一,但就总体而言,中原大地再没有形成坚强牢固统一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空前动荡混战的时期。这一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发展有自己特殊的自我成长发展的意义,从而为敦煌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敦煌地区,虽也有政治统治权的不断更替,但这种政治变革、政权更替相对来说对敦煌地区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所以,在这一大动荡的封建势力重新分化组合过程中,敦煌地区的震荡是较小的,反而促成了其间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敦煌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融合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高潮。为此,准备了敦煌地区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为中西交通交流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周王朝对北方地区的统一,为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隋的统一全国,又为唐乇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的空前发展准备了条件。从北周时期到唐王朝前期,在原有基础和条件准备的情况下,敦煌地区较平稳地过渡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繁荣发展的时期。唐王朝的历史,在史学界各史家而言,一般是大书特书的。这一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无论是其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特别是其文化艺术的发展,掀起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又一个高潮,其文化艺术成就也进入了中国封建时代敦煌地区文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唐王朝盛极一时的统治和发展,自“安史之乱”后,开始走向衰落,其后虽也出现过断续的“中兴”,但终究无法挽回其覆亡的命运。这种中心统治的危机,反映到敦煌地区自然有其特殊的历史表现。

唐王朝中后期,直至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先吐蕃后西夏先后两次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统治,进入了敦煌地区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潮。在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影响下,虽然敦煌地区一段时间里遭受了落后的“农奴制”的统治,但这一时期民族间相互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交流交往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