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11325600000018

第18章 环境政策的协调措施(6)

欧盟在1993年提出了关于“增长、竞争与就业”的白皮书。白皮书在谈及失业问题时,首先在标题中使用了“增长”一词,并多次提及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在结论中又特别谈到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改变环境与生活质量之间,以及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的负相关关系。白皮书还提出欧盟目前的发展模式未能促进两类最大的资源即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朝着最优配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自然与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白皮书提出了技术措施(各行各业都努力创造“清洁技术”)、财政措施(对能源使用征收生态税)以及向所谓的“环境基础设施”(如回收设备、焚烧炉和废弃物处理设备)投资。毫无疑问,白皮书吸收了有关增长与发展相互协调的新观念和新思想。然而从区域开发的情况分析看,目前欧盟的区域政策并不具有战略性,这些政策仍奉行各自独立的条约和准则。换言之,欧盟的区域政策并没有从增长和发展的新思路来看问题,这实际上就限制了政策所具有的创新价值。我们以欧盟一些项目援助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结构基金。

为了实现各国共同的目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设立了具有财政机制的结构基金,这些基金包括: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RDF),此基金创建于1975年,旨在减少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欧洲社会基金(ESF),此基金创建于1958年,目的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欧洲农业指导与保障基金(EAGGF),此基金创建于1962年,旨在加速农业和乡村地区的发展。

欧盟区域政策通过结构基金的使用而实施。按照这项政策,欠发达地区可以从五个方面受到援助:

为了促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人均GNP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75%),通常由ERDF、ESF和EAGGF实施。

为了促进边远地区的发展或帮助工业处于衰退地区的经济复苏(这些地区的失业水平和工业部门经济活动人口比例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或者工业部门出现周期性的经济衰退),通常由ERDF和ESF实施。

为了改变25岁以上的人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和帮助失业一年以上的人重新就业,由ESF实施。

为了帮助25岁以下的年轻人获得职业培训,由ESF实施。

调整农业生产和销售结构(5a)以及推动乡村地区(5b)的发展,由EAGGF、ERDF和ESF实施。

希腊、冰岛、意大利南部、葡萄牙、前东德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成为受援地区。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欧盟所制定的确定受援地区的标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为用GNP和失业率这样的传统指标来分析不同区域情况还远远不够,这样的分析缺乏有关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指标。

部门基金。

从欧盟学者达塔(Datar)对欧洲各基金受援地区的分析,可进一步证实区域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达塔研究了1988年至1990年间受欧盟援助的50个项目。从这些项目在地域上的分布看,除了波恩,各国首都在受援项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项目在地域上的分布过分集中还可以从下面的情况看出:在一定的区域内,区域首府所接受的援助资金最多;大学城比其他非大学城接受的援助更多。

根据受援地区的性质,可将受援地区分为三类:

较发达地区:受援项目主要集中在研究与发展领域,援助对象主要是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

中等发达地区:(根据结构基金援助标准第2项),基金和项目分配较平衡。目前仍有许多公共机构或准公共机构,如地方政府、商会等参加这些项目。

受惠最少的地区:研究项目少且对公共部门的援助少。

从意大利的受援项目看,项目在区域上的分布同样存在过分集中的情况。意大利共受援了946个援助项目,其中伦巴第区有114个,拉齐奥区有159个,皮埃蒙特区有114个,埃米利—罗巴涅区有82个,托斯卡纳区有68个,威尼托区有49个,剩下的项目分布在其他各区内。

根据达塔的研究,欧盟的部门援助项目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经济的相互融合,反而还扩大了富裕地区与“滞后”地区间的差距。此外,这些项目说明了结构基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虽然这些基金都是用来援助“滞后”地区,但全都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这并不能给这些地区带来发展的动力。

虽然上面关于区域政策的这两个案例的分析还不完善,但要证实区域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则已经足够。当然,要说明欧盟的区域政策并不能给欧洲带来可持续的发展,还需要对欧盟的政策性投资给区域及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欧盟所援助的区域发展项目并不是为了追求生态发展的目的。

欧盟的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需要人们重新思考并且要充分考虑各项措施间的彼此协调。制定区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但必须考虑政策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来看,环境政策和区域政策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

欧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行动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目的是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避免以前那种只顾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的发展模式。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模式,有望实现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但欧盟在宏观的区域发展中,并没有带来环境保护的效果。

3.深绿色的行动

深绿色环境观念正影响着欧盟的环境政策,近年来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调整。1999年12月的赫尔辛基欧洲理事会就要求委员会在2001年6月准备一个提案,即一个“可整合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此,“生态”一词首次出现在欧盟最高机构的文件中。以前“生态”只出现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文件中或国际学术界,国际社会定义的持续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欧盟正是按照这条思路把“生态”正式引入政策领域的。欧盟在正式的战略性文件中已经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政策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经济增长要支持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使环境损害、资源消耗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脱钩。在实践层面上,可持续发展战略还作了如下改变。

经济增长注重质量的提高。

在发展观上从注重经济数量增长改变为注重质量的提高。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增长观,而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几十年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是衡量发展的标尺,这种机械的、单一的衡量标准歪曲了发展的真正内涵,而对GDP增长的片面追求又加剧了对环境的索取。GDP的使用,使得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大多倾向于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规模上的扩张,而不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环境危机要求人类迈向绿色文明,对当前以增长为中心原则的数量性发展观进行清理。欧盟在2001年哥德堡理事会决议中认为共同体应成为高生态效率的经济体,以一种考虑到环境容量的方式来使用能量和自然资源;这种高生态效率的经济体,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济上数量增长的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调整经济结构,制定部门可持续发展战略。欧盟吸取以前环境政策失败的教训,从2001年开始陆续制定所有经济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制定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共同农业政策,鼓励有机农业和其他环境友好的农业方式,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资源转向;可持续的渔业政策,制定鱼类存量(stocks)可持续管理的共同渔业政策,以确保欧盟渔业的长期经营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鼓励对环境更有益的交通政策,鼓励更有效率、更清洁的交通模式;在价格政策方面,促使价格公正,取消可能鼓励浪费资源、对环境有害的补贴,至2010年取消对化石燃料生产和消费的补贴,适当起用环境税,确保可再生清洁能源进入市场。

提倡环境友好的技术。

在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上,欧盟主张科技应有益于环境,因此,环境保护在科研计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环境领域研究经费也随着欧盟科研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多。欧盟第四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1994~1998)总投入为123亿埃居,其中环境领域投资10.8亿埃居,占8.8%,其中的三个重点目标是自然环境,环境质量和气候变化,环境技术以及用于环境监测和研究的空间技术。

欧盟选择环境研究项目的标准如下:①应有利于增强欧盟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所需要的科学基础,并把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持续管理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等因素协调起来考虑;②应符合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计划所确定的目标,把力量集中在那些仅靠成员国不能完成,或只有通过欧盟的参与和协调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的大项目上;③应有利于开发日益需要的环保产品、工艺、技术和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以上选择标准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是欧盟科技研究的重要目标。

1998~2002年实施的第五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包含4个主题计划,分别为:①生活质量和生物资源管理;②用户友好信息社会;③具竞争性和可持续的增长;④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其中①③④是直接促进环境保护的。

欧盟还尤其关注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安全和食物质

“变色龙示范项目”1998~2000年欧盟环境财政工具LIFE对住房建筑项目“变色龙示范项目”提供了支持。

现行的住房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极大,这可以从建筑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反应出来,主要问题在于采用环境不友好的材料,消耗过量的能源,房子占地过多,建设和拆除过程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使用了过多的原材料等等。变色龙(Iguana)住房,顾名思义就是像变色龙一样,可以吸收阳光的能量。这是一种从环境保护出发,进行全新设计建造的住房,是生态友好全环保型的住房。这种住房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的材料以减少污染,房屋朝向太阳以节省能源,配以“呼吸式”的墙壁和蒸汽控制/热能缓冲材料产生一个惬意的室内气候,在房子南面安装大量玻璃和一个太阳温室以吸收太阳能,同时在屋顶还可以安装一个能把光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光电系统),充分地利用太阳能。这种房子不仅环境影响小、节能,并且只要材料选取得当,其价格也不贵。变色龙项目的目的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住房的优点,整个过程也不需要尖端技术,只不过是在房屋建筑及其使用过程中考虑了环境影响,进行了新的设计。所以,只要欧盟推动欧洲人们一切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量、化学品的使用、传染病和抗生素等这些科技引起的问题。2004年出台的化学品政策规定化学品只能以对人体和环境没有明显影响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使用。并且欧盟积极抵制那些已经明确对环境有害的技术,例如欧盟对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就怀有戒心。

引入环境伦理。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有两个声明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其中一个是“关于动物保护的声明”,该声明呼请欧洲议会、理事会和委员会以及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涉及共同农业政策、交通、内部市场和研究等领域的共同体法律时应充分考虑动物福利的要求。《阿姆斯特丹条约》增加了“关于动物的保护和福利的议定书”,成员国“愿意为动物提供更好的保护并充分尊重灵性动物的福利要求”。这是对环境伦理的提升。

另外,欧盟的自然保护法律虽然是从资源利用或审美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法令,但客观上会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这虽然不能达到世界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所倡导的环境伦理的境界,但毕竟肯定了自然的价值,维护了生态平衡,实现了环境伦理的一部分目的。欧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威胁很多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农业、渔业及发展和经济合作领域中实施共同体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通过“Natura 2000”网络、栖息地和鸟类指令,通过建立国际生态网络以保护动植物物种。2001年哥德堡峰会后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一个理想的目标:至2010年,希望遏制住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这也是第六个环境行动计划中确定的目标。

倡导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消费取决于人的需要。人的消费需要可以分为单纯生存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三个层次。一般说来,低层次需要的一定程度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但低层次的需要,尤其是物质享受需要满足程度,却是因人的价值观念而异的。如果人的需要长期在物质享受上停留,就会产生恶性消费,从而推动恶性生产与开发。在欧盟国家,消费已经异化成一种刺激生产的因素,一种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因素。《21世纪议程》指出:“全球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这类模式。”“应该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增长观念以及形成关于财富和繁荣的新观念的必要性,以便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全世界都看到了转向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的必要性。

欧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积极倡导改变传统的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倡所谓绿色消费方式。欧盟在计划五、计划六中皆强调了人们行为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在约翰内斯堡会议的准备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一点。欧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倡导欧洲人们的环保态度、意愿、行为的转变。这些都表明欧盟试图引导人们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上迈向可持续性。

欧盟在环境政策上的所有这些改变实际上是对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是从物质、制度、思想观念这三个层面引导工业文明的转向,也是对工业文明的三个缺陷——财富异化、科技异化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克服。环境政策的上述变化符合绿色文明的理念,可以说,欧盟的环境政策正在迈向绿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