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1
11321100000247

第247章 主教叙职权之争

中世纪早期,国王或皇帝掌握着授予教会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封地和神职的叙职权。11世纪中叶,罗马教廷经过改革,教皇势力逐渐增强。教廷中的改革派力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独立于王权或皇权,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应由教皇任命。这一主张威胁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私有教会制和以其为基础的国家教会的利益,从而引起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间的冲突。教皇格利哥里七世是教会改革运动的积极推行者,1075年为争夺对米兰大主教区的控制权,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发生争执,史称主教叙职权之争。斗争的实质在于,究竟应该由教皇还是由皇帝支配教会。这一争执引发了卡诺沙事件(1077),导致了德国内战(1077—1080),使德意志贵族的权力持续膨胀,极大地削弱了皇权。同时,在教皇的支持下,意大利北部地区成立了伦巴底自治联盟,也严重地损害了皇帝的尊严。这一争执波及至法国、英国。1106年英王亨利一世宣布放弃对高级教士授圣职之权,条件是教士先接受国王的封赠,后受教会圣职(受职者先为国王臣民而后成主教)。111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为争夺神职任命权进军罗马,教皇以皇帝放弃统治教会权及德意志主教放弃政治、经济权益为交换条件,答应为亨利五世加冕。

但这一条件遭到德意志主教的反对,教皇拒绝为亨利五世加冕而被监禁。后迫于无奈,教皇以承认皇帝的神职叙职权换取释放。随后教皇重又反悔,亨利五世再次出兵,驱逐原教皇,另立新教皇卡立克斯特斯二世。1122年卡立克斯特斯二世与亨利五世在沃尔姆斯签定宗教协定,双方和解。至此,历时40余年的主教叙职权之争暂告一段落。主教叙职权之争,是中世纪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长达200年斗争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