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之后,便采取拉拢波斯和中亚贵族的政策,缓和了同被征服地区居民的矛盾,又镇压了部分反对继续东进的高级将领。在内部趋于安定之后,公元327年春,亚历山大即率领军队向印度进军。在印度河上游(五河流域)的支流希达斯佩斯河,与西部印度波鲁斯王的军队相遇。亚历山大的军队第一次遇到印度人的“象军”,遭到强烈的抵抗。但其绕道渡河决战,击败了波鲁斯王的军队,俘获7万俘虏和许多战象。他利用印度诸小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占领了印度河流域上游的广大地区。此后,亚历山大继续率军东进,直达希帕斯河(印度河支流),并企图向恒河流域扩张,征服印度腹地。但是,亚历山大的士兵由于连年苦战,厌战情绪滋长,又受到酷暑、暴雨及热带疾病的袭击,因而怨声载道,拒不前进甚至哗变。而恒河流域的难陀王朝此时已很强大,因此亚历山大不得不停止东侵。在撤回之前,他将所占领的西北印度交给两个傀儡管辖,另设总督和希腊马其顿的驻军监管。公元前326年冬,亚历山大率军沿印度河南下直达印度河三角洲,然后分海路和陆路并行西归。至此,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入侵终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