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2000年1月1日起,取消白银统购统配,正式开放我国白银市场。交易设在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
这一决定标志着几千年来白银作为我国货币和储备等价物始终置于历代政府严格管制历史的终结,更是当前我国国运昌盛、金融稳定的表征,适应了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
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同被称为“贵金属”(还包括后发现的铂族元素),因其在地壳中含量稀少,采冶成本较高,性质稳定等因素,自然蕴含着货币潜能。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相传虞为舜国号,止于公元前21世纪。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舜到夏朝,将货币定为3种,或黄指金,或白就是指白银,或赤指铜。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白银就成为我国货币之一。
汉武帝时,用银、锡合金铸币。大者为“龙文”圆形,厘重8两,价值3000钱;中为“马文”方形,价值500钱;小为“龟文”椭圆形,价值300钱。此外,还铸有“三铢钱”“五铢钱”等,全国流通。西汉末,王莽颁诏铸“金错刀币”,币质为铜。此后,直至元亡1000多年间,我国流通币质多以铜为主,而银多作储备等价物或制造饰品、器具之用。
官府对采银业控制甚严。如《新唐书·食货志》载:“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唯银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因铜、银往往共生,采铜必获银,故宋律规定:“凡出铜地区一律禁止民采,全归官铸。”
银币的再次崛起
从东汉至元,历年官府累积了巨额白银。如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年收银达10万两,宋仁宗皇六年(1049年)产银21.9万两。白银囤积日增,必然会引发成为一般等价物,充当高面值货币流通。从明朝始,白银作为货币遂开始在全国流通,多将白银熔铸成锭,按两计值,推行“银两制”,至清达到鼎盛。
明清银锭常见的有4种:一称“元宝”,马蹄形,重50两;二称“中锭”,形似秤砣,重10两左右;三称“锞子”,亦称“小锭”“颗子”,重一二两至三五两;四称“福珠”,重多在1两以下。
清末,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掠夺下,我国历尽苦难和屈辱,白银即被充作赔款等价物。单是《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就强向我国索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2亿两,合3.66万吨(按一两合37.30克计)。每每忆及这段受尽欺凌的历史,国人无不痛心疾首。
银本位制和银元
15世纪欧洲开铸银元,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传入我国,俗称“洋钱”。洋钱面压鹰案,又称“鹰洋”;多为西班牙在墨西哥所铸,却讹称英国铸的英洋。
为抵御外洋,林则徐曾试铸银元,未成。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台湾曾仿铸银元,称“银饼”。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东开铸银元,称“龙洋”,重七钱二分,含银“十之九”。后来,各省纷纷仿铸,我国自铸银元从此渐成规模。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终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清廷统一规定每枚银元重七钱二分,含银九成,旋因辛亥革命,银元未及正式发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开铸孙中山半身侧像银元,作为开国纪念币。袁世凯篡权后,1914年,开铸袁世凯头像银元,习称“袁大头”,为法定货币。1933年,国民党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废“银两”改“银元制”,法定每枚银元重26.6971克,其中含银23.493448克,即银含量为88%。因铸帆船图案,故习称“船洋”。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推行纸质“法币”,严令禁止银元流通,从法律上而言,银元从此退出我国货币舞台,但抗战后国统区通货极度膨胀,法币崩溃,银元仍在市场暗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为法定货币,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金、银等实行统购统配,将白银置于国家严格管制之下,直至这次开放白银市场。
白银放开,百姓如何应付
开放白银市场,启动了我国贵金属商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接轨过程将逐步推进,白银荣成首选。短期内这一开放政策对寻常百姓来说,或许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将日益突显,寻常百姓该如何应付?
首先,要了解和关注白银价格走势。白银市场放开后,国家对其价格不再管理,而是随行就市。任何商品价格主要受制于供求关系。在市场机制下,一般地说,供大于求时价格将会下跌,求大于供时价格将上涨。1985年,我国产银611.5吨,供不应求,年需进口200吨左右。为刺激国内白银生产,1988年,国家将白银统购价格由每克0.55元提至0.88元,1994年又提至每克1.33~1.35元。估计1999年,我国白银产量会维持在1500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而略有过剩,这也是我国开放白银市场的物质基础。从国际上看,白银供求亦基本平衡,个别年份波幅一般也不超过10%。近20年来,国际白银价格多在每盎司(31.105克)5~6美元波动,按1988年汇率每克折人民币0.60~0.72元,按现时汇率计,每克折人民币1.33~1.60元。了解国际和国内市场银价走势,是进行营运和投资决策的前提及条件。
第二,若条件许可,不妨储点白银。在旧社会,我国历来有藏金储银的理念,以防纸币贬值和其他不测。山西富商就以囤积白银而名贯全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家为防盗,竟将白银铸成上千两重的一个个银锭密藏。现代理财观念告诫我们,储藏金、银并无增值作用,但保值作用却仍然存在。苏联解体后,卢布贬成废纸,老百姓一生积蓄化为泡影,但对储有金、银等的百姓则避免了损失。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许多国家纸币剧烈贬值,百姓遭殃,但对具有防患意识而预先储有金、银等的百姓来说,同样避免了损失。对老一代人来说,这方面经历不胜枚举。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处于盛世想到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不失是明智的前瞻选择。
第三,经营白银或许是一种新的谋生手段。白银市场放开,白银成为一般商品,公民都可依法经营。有条件的可开办白银经营店,可赚取批零差价;或开办银制品加工点,可赚取附加值,都是选择。若资金充裕,有实力甘冒风险,投资于现货或期货交易,逢低吸入,盈利抛出,都是生财之道。
第四,兴办白银废物回收。世界白银年消费量约2万吨,其中用于感光材料约占42.8%,次为电子业。回收冲洗胶卷后的废液或其他器材中的废银件,肯定比以前更有利可图。因以前回收的白银必须依法卖给国家,而国家统购价又低于国际市场价,现在价格将由市场决定,获利空间显然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