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30

第30章 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开创事业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离不开对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孩子没有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能力。所以,只有自幼对孩子灌输是非观念,孩子才会慢慢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小给孩子正确的美丑观念,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孩子分清是非

也就是要丰富孩子的道德知识,使他们对是和非把握得很准。父母应积极丰富孩子的道德知识,提高孩子的道德知识水平。多给孩子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述古今名人从小养成良好道德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美丑观念,掌握正确的是非标准。

(2)教孩子不要过于崇拜他人

一个人有没有鉴别力,关键在于他能不能不受他人的影响独自去判断一件事情,自主地做出决定。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他人是对的,过于崇拜他人。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有主见的。当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鉴别与判断。

有一次,大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听讲的基本上是研究部门的学者。罗素登上讲台,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2 2=?

然后,罗素诚恳地征求听讲者的答案。

出人意料的是,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主动表示愿意回答。

每一位听众都在心里暗暗琢磨:黑板上的题目肯定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大哲学家是不是要借此说明他新发现的哲学观点?

尽管罗素诚恳地请求台下的听众将答案告诉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贸然”地回答。

不得已,罗素只好请一位先生来回答。谁知,这位先生竟然面红耳赤地说自己还没考虑成熟。

最后,罗素坦然对台下的听众笑道:“二加二就等于四嘛,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计算题目呀!”

罗素幽默地告诉了人们:过于崇拜权威会使人迷信,束缚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扼杀自我的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于权威定势的人,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无法独立思考,一旦权威失去了依靠,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培养孩子的鉴别力,父母不要过于引导孩子崇拜某个人,当孩子崇拜他人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提醒孩子,崇拜不代表盲从,而是应该把他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只要孩子树立正确的崇拜观,就不会出现一叶障目、盲目附和的情况。

(3)父母不要对孩子太专制

大部分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让孩子听自己的,并不断地向孩子强调:“你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事实上,孩子太听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的儿童,发现具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往往意志坚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而那些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成为缺乏自我意识,没有主见,只会依赖他人的人。

可见,过于专制的父母压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展,其判断力和鉴别力自然无法发展。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民主的父母,不要过于专制。

教育孩子应该讲道理,让孩子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如果以家长的权威压服孩子,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从而导致孩子的判断力失常。

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后不知道为什么。

(4)正确引导孩子

当孩子的道德知识还不丰富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父母不应急躁,而应坚持正面教育,因势利导,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5)让孩子经得起诱惑

缺乏鉴别力的人,总是会被他人的思维所引诱,总是无法抵挡各种各样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父母要让孩子有清醒的头脑,认清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能全面稳定地把握自己。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来熏陶孩子,让孩子对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

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能经得起诱惑,爱读书、有大志的好榜样。

范仲淹的家境十分贫寒,他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一锅稀粥,自己每天早晚各吃一顿。没有菜,他就挖一些野菜,用盐水腌了就饭吃。

一天,他的一位学生来看他,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清苦,心里十分感动。

回家后,就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父亲马上让人给范仲淹送去饭菜。

可是,过了几天,当这位学生又来看范仲淹时,惊奇地发现他父亲送来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平时吃稀饭已经成了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在这里,好酒好菜显然对范仲淹是巨大的诱惑,而对好酒好菜的需求也是他本能的欲望,但是范仲淹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我本能的欲望,没有让它们左右自己。因此,范仲淹的远大志向从未动摇。

现在社会中诱惑孩子的因素很多。一些网站、报纸、杂志、电影、录像、图书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具有诱惑性,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经不起诱惑,那么,他就会沉迷于花花世界中,丧失自我。

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害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6)要积极支持孩子实践

孩子的明辨是非能力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父母应积极地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尤其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献爱心活动”“保护环境活动”“尊老爱幼行动”等等,让他们不断地通过对照和比较,发展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7)培养孩子的批判思考能力

没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往往缺少对事物的兴趣,缺少对事物的思考,习惯于听从权威、听从众人,习惯于从表面看问题,习惯于做一些不用思考的事情。结果,他们思想陈旧、相信权威、服从他人、依赖他人、循规蹈矩。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做事果断,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种自主意识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得益于父亲的教育。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父亲要求玛格丽特帮忙站柜台,安排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玛格丽特独立自主的能力。父亲还告诫玛格丽特,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

上学后,玛格丽特发现其他同学总是可以自由地玩耍、做游戏、外出郊游,而自己却在帮助父亲干活。

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谁知,父亲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去干这件事。你要自己决定你该做什么,不要随波逐流。”

玛格丽特不敢吭声了,父亲接着说:“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了父亲的话,玛格丽特不再想要去玩了,她主动地去学习了。

父亲经常这样教育玛格丽特,要有主见,要有自己的理想,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比如,父母在与孩子讨论问题时,应该主动地对孩子说:

“妈妈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妈妈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爸爸的想法是这样,你有什么想法,也许你的想法与爸爸的不一样,没准想到了爸爸想不到的。”

只有不断地鼓励孩子主动去思考,不被成人和权威人物的思维所限制。孩子才能够慢慢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对他人的思维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学会批判地去接受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