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29

第29章 修正孩子的攀比心

现代孩子,在一个物质社会中生活,难免会受其影响,进入到攀比的状态。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应该有,而且自己的东西还应该比别人的好。这样的心态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而且还会引起其内心的贪婪欲。抵制这种攀比心理,也是孩子增强修养的重要一方面。

这几天,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悦悦正在和妈妈闹别扭,因为她想要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所有玩具,可是妈妈没给她买全,而他们班的不少同学都已经把《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系列玩具收集齐了。树脂玩具、毛绒玩具、塑料玩具应有尽有,她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现在的孩子开始紧追潮流狂买动画片系列玩具,小小孩子开始变得“贪婪”。

提起孩子狂买玩具一事,齐女士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齐女士说,现在的商家很有生意头脑,在推出一部新动画片的同时,会推出动画片中出现的系列玩具。喜欢看动画片的女儿总是紧追潮流,缠着她购买那些玩具。等那阵子流行风一过去,那批玩具就“失宠”了。家里堆放的玩具泛滥成灾,都可以开个玩具店了。

比如说《天线宝宝》播出后,女儿迷上了“天线宝宝”;《长江七号》刚上映,女儿就迷上了“七仔”;福娃一推出,女儿又爱上了“福娃”;《功夫熊猫》来了,女儿随即喜欢上“功夫熊猫”……

现在,悦悦家堆满了玩具,“天线宝宝”已经被扔掉了,“功夫熊猫”有三五个,“七仔”大大小小有七八个,福娃数也数不清,而且是各种材料、各种型号的都有,还有电动的、会唱歌的。除此之外,女儿买衣服、买头饰,都要买带有这些玩具图案的。

齐女士说,2009年春节前,悦悦疯狂地迷上了动画片《星际飙车王》,除了缠着妈妈买了碟片外,还总是缠着姥姥、爸爸、舅舅等人买片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赛车,那些巴掌大的赛车刚推出时,价格很高,一个就有30元左右。悦悦已经拥有6辆赛车时,还很不满足,用她的话说,班里一个叫丫丫的同学有20多辆呢!自己只有区区6辆,很丢面子。

还有,悦悦看了《陀螺战士》后,又缠着她买了片中各种颜色的陀螺,也是和同学相互攀比,看谁收集得多。

齐女士谈到,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店在电视上做广告,宣传儿童套餐时也会用玩具吸引孩子。女儿每次看到,总会缠着她或家人去吃,只是为了集齐那些玩具。

为了给女儿买这些玩具,齐女士花了不少钱。她说为了满足女儿,买了数不清的玩具。家里都快堆不下了,扔了吧,又觉得可惜,这些玩具都是在刚刚上市时买的,价格不菲。一个尺把长的“虹猫”毛绒玩具竟然卖68元!由于玩具种类和数目太多,悦悦都没怎么玩,每个玩具都是崭新的。

印度杰出诗人泰戈尔也有句名言:“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能再在天空翱翔。”同样,家长们在物质方面无限制地满足、娇惯孩子的做法,无疑也是在给孩子脚上戴上深重的脚镣,使孩子在人生、在旅途中寸步难行,贻误终生。齐女士说她有时候真的很头疼,她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怎么会那么“贪婪”——上午刚刚缠着姥姥买了一个大的毛绒福娃,下午又拉着妈妈去买塑料福娃,好像就是为了满足一种“收集欲”。

齐女士忧心忡忡地说,虽然大人们尽最大努力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但是孩子并不珍惜这样的爱,学习方面很让人操心,写起作业来拖拖拉拉,经常是开学前一天夜里还在大人的陪伴下赶作业。如果有一点点要求未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哭闹。在孩子看来,如果大人拒绝为她买哪个玩具,就表明大人并不爱她。8岁的孩子当她的要求未及时得到满足时,甚至已经学会了旁敲侧击地讽刺、挖苦或激将大人。

其实,对孩子无限度的宠爱和无原则的放纵正是导致孩子养成坏习惯、让父母伤心头疼的根源。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人们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在孩子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满足——在很多人看来,生活富裕了,条件好了,爱孩子就是不断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

一味的满足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让孩子以为他所提出的任何要求,大人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在大人的“放纵”下,孩子会逐渐养成“贪得无厌”进行攀比的坏习惯。

在网上的一个教育论坛里,曾经非常流行一句话:“父母要学会藏起一半爱。”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但不一定会爱。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物质、金钱方面的满足让孩子们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讲排场、比阔气、要面子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卷进金钱的漩涡里。个别孩子在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邪念,去偷去抢,倘若任其发展下去,难免会长成为社会的毒瘤,最后走向犯罪。所以,家长们切勿掉以轻心,切勿在物质方面无限制地满足、娇惯孩子。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说:“父母对孩子过分的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爱,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进而变得自私,甚至冷酷、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