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11296800000015

第15章 陆游将爱国主义诗歌推向高峰

南宋中期的诗歌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为代表,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或“南宋四大家”。四大家中以陆游的成就最突出,杨万里和范成大次之,尤袤诗作保存下来的不多。

陆游,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历尽离乱之苦,从小就有忧国忧民之心。

陆游自幼好学,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他特别喜欢兵书,18岁便有诗名,25岁又拜师学习,更加确立了他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

陆游初期的诗风受江西诗派影响,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46岁时,陆游入蜀为官9年,得以亲临前线,在范成大幕府时因不拘礼法,被人讥为“恃酒颓放”,遂索性自号“放翁”。

在这之后,陆游曾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地方官,66岁时退居山阴。这一阶段,是他诗歌成熟和爱国热情最高涨的时期,特别是蜀中雄丽的山水和激烈的军事生活对他形成明朗瑰丽和豪放悲壮的诗风影响很大。

陆游晚年一直在农村赋闲,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和农村景物为题材的诗歌。这一阶段,他写了各种诗篇7000多首,是创作的丰收期。

陆游的诗歌数量在宋代诗人中最多,共存诗9400多首,其诗歌内容也极为丰富,触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

《关山月》除对战士虚度岁月空戍边和遗民含悲忍死盼恢复表示同情外,还对投降派的文恬武嬉予以深刻的批判。《书愤》则写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风雨交加之夜,老诗人还想到为国戍边,用梦思幻想表达他的爱国精神。《示儿》写于诗人临终之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最后呼喊出的爱国之声。

除了以诗歌吟咏抗敌复国的重大题材,陆游还善于从广阔的日常生活中开掘题材。如《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代卖杏花”,一句透漏了书斋狭小天地中的逸情别致。

《南宋楼遇急雨》中的“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一句,描绘了苍茫阔大的自然风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成为陆游诗中的审美对象,寄托着他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诗歌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时两者也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性具体表现在他始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不惜为国家牺牲,并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陆游往往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一首短诗里,或通过用事来概括现实。

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在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具有丰富而瑰丽的想象,也有奇特的夸张。陆游无时无事不思及恢复,但现实屡令他失望,他只好以记梦来寄托抗敌复国的理想。

陆游的记梦诗有99首之多,大多言恢复之事。这便是他能以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题材的原因。他善于将主观感受融入其中,体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他瑰丽雄奇的独特诗风。

陆游诗歌众体兼备,又无体不工,尤善七言诗。如《长歌行》兼杜甫之沉郁顿挫和李白之豪放飘逸,特别是最后“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4句,笔力雄健,令人感奋不已。

陆游的诗语言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很多已成为日常用语,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等,颇有感染力。

陆游继承了屈原、杜甫等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将爱国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一个高不可及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