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11286100000004

第4章 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之战,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此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此战例所体现的战争谋略和作战艺术,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而周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为周王朝的建立与兴盛,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开创古代历史的新时代。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衰落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周国经过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

周文王姬昌即位后,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灭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在政治上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

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他请求商纣免去严刑,还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又颁布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

通过这些措施,周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

为此,周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

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

在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周武王、姜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志求一战而胜。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羌、微等部落的部队会合。

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周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

接着,周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过后,商军亦至,周武王即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让姜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早已心向周武王,见周军临近,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

周武王乘势以主力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

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尔后,周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绝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

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

再次,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还有,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再次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还有在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的一个例子,同时也使后世的人明白:打仗并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