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11286100000003

第3章 汤武革命的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汤灭夏的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了一场决战。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从此,汤建立了我国的第二个王朝,即商朝。

鸣条之战是我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战例。

夏朝在桀即位以后,他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桀很聪明,无论什么东西,很快就能学会,但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却把劲头使在游猎征战上。

有个大臣实在为夏朝的命运担心,就进宫边哭边劝道:“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

桀却说:“我拥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一样。如果太阳能从天上消失,或许我才会亡国。”

夏政每况愈下,而此时由殷迁至毫的商族,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逐渐强大起来。

汤当商族首领时,商人只有35平方千米那样大的一小块地盘,但汤能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在自己日常使用的一个铜盘上,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句话,表示要天天进取,不断进取。

汤很关心民众的疾苦,他说:人见水才能照出自己的影子,一个国家只有观察民众的情况,才能知道治理的好坏。

以民众生活作为施政得失的标准,无疑会使国家昌盛、发达起来,所以商族在汤时代,力量迅速得到了增强。

汤很重视人才,对有才德的人,不论其出身贵贱,皆可以被重用。伊尹和仲虺就是他的左右手,一个出身低微,一个出身贵族,都被汤任命为相国。

仲虺的祖先世代在夏代做官,很有地位,因见不满桀而投奔了汤,汤早就知道他的才能,遂任命其为左相。伊尹为有莘国的奴隶,汤娶有莘国国君女儿时,他作为陪嫁跟随了汤。

伊尹在向汤进献饭菜食物时,趁机向他讲述如何治国安邦、统一天下的道理。汤觉得伊尹很有本事,就把他从奴隶中提拔出来,作自己的助手,任命其为右相,地位更在仲虺之上。

汤重才的名声传扬开去,不少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投奔,商汤如虎添翼。

夏桀看见商在汤的治理下很快强大起来,就任命汤为方伯,即东方诸侯长,还授予他掌有讨伐诸侯的权力,可代自己执行“王命”。夏桀的本意是想笼络汤,却没想到正好使汤有了扩大势力、剪除异己的方便条件。

汤为推翻夏朝,进行了深远谋划和长期准备。他首先利用中原百姓崇拜天帝的宗教思想,广布仁德,以争取人民的拥护。在征伐葛国时,汤就是这样做的。

在汤地盘的西边紧紧相邻的是葛国,它横亘在汤通向夏的要道上。葛国的葛伯对汤怀有敌意,不服从商而忠于夏桀,作风也与桀相同,不理国政。葛国在他的统治下,各方面都搞得十分糟糕。葛伯由于无心治理国家,连天地鬼神也不愿意祭祀了。

当时的人们都很迷信,认为天地鬼神都是主宰人命运的,必须经常用牛羊和稻谷去祭祀他们。

葛伯不祭神灵,这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汤看准了这个弱点,就派兵把葛国灭了。

为了安抚葛国的民心,汤又从自己管辖的地方运来了大批的粮食救济葛国平民,并组织他们开荒种地,让他们只向商国交纳收成的十分之一。

这一系列的富民政策,不仅使汤取得了实际利益,而且对周围的邻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归顺汤的诸侯日益增多。

汤在征伐葛国的同时,为不让夏桀对自己起疑心,还让伊尹去夏桀处供职。

伊尹带着贵重的礼品去拜见夏桀,并告诉他说,汤绝没有谋反之心。夏桀看见那么多礼物高兴极了,连声称赞汤的忠心,并把伊尹留在朝内。

伊尹则利用这个机会,仔细观察夏政,调查中原地形,并在夏臣中宣传商汤的好处,对他们进行策反。有了伊尹,商汤对夏桀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汤灭葛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铲除夏桀党羽的战争。最后只剩下韦国和顾国两个死心塌地跟着桀的诸侯国。这两个小国都在汤伐桀的进军路上。于是,汤伐桀时,先灭掉了这两国,然后挥军直逼夏的都城斟寻。

公元前1600年,汤终于兴兵伐夏了。会战开始之前,商汤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这就是《尚书》中的《商汤誓》。

在誓词中,商汤揭露了夏朝政治的黑暗和夏桀的残暴,声称要替天行道,代表天意去讨伐他。《商汤誓》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这则动员令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誓师后商汤挑选良车70乘,士兵5000人,联合各地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策略,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

桀仓促应战,西出抵挡,同汤的军队在鸣条展开了战略决战。在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桀的主力部队,桀败退归依了属国三朡。

汤随后又乘胜攻灭了三朡,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就是现在的安徽巢湖市,不久病死。汤回师西亳,在这里召开了有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的地位。从此夏代宣告灭亡。

鸣条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它是我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