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鬼谷子商学院: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关口才讲义
11282500000013

第13章 与上级谈话的原则

〈原典〉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释义〉

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所以,与聪明人谈话时,就要让他明了这些方法,与笨人谈话时,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说,谈话有各种方法,所论事情会不断变化(掌握这些)终日谈论,也不会把事情搞乱。事情不断变化,也不会失其原则。故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乱不虚,听话善辨真伪,聪颖则善断是非,出言要变化莫测。

古为今用

生活中不免会接触到一些油滑的人,常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对于这些人是既羡慕他们这种在别人面前游刃有余的能力,同时也讨厌他们的油滑。那么怎么来看待这种性格油滑的人呢?如果我们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情况,是不是也需要变得油滑一些,以适应现实呢?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已经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这个意思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该坚持的事,你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协的事,应该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做出适当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不但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好斗的公鸡,也觉得你情商偏低;但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只会点头奉承,那不但会被认为生性圆滑,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适应力的角度看,为人适当圆滑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他们往往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出在当时最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能够很快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当中。

在办公室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办公室中,大家都在憋足了劲往上爬,但是僧多粥少,位置就那么几个,肯定不会每个人都有份,要想得到提升,除了本身的工作能力之外,和上司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要将自己老板的“路数”摸透,否则即使你有“金刚钻”,也揽不上“瓷器活”。

与上司沟通,只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老板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找机会私下与老板协商;人和是“话题”,先了解老板的个性,才知道施力点何在,花最少的力量,争取最大的效果。

一般来说,上司可以分为“听者”和“读者”两大类。 如果你向喜欢听取口头汇报的上司提交一份长篇报告的话,那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他只有在听取口头汇报时才能抓住要点。

对喜欢当读者的上司,你谈得再多也只是浪费时间。他只有在读过材料之后,才能听取你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领导需要详细的报告,那你无论如何要准备详细。如果领导需要的是建议或 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你做简单的报告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行事方法与众不同,要想改进与上司之间的关系的话,你需要适应上司的习惯。因此,对于那些身为下属的员工来说,必须花一些时间对上司的性格特点做一番了解。

(1)花时间去了解上司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上司在公司里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个人目标是什么?他有些什么压力,尤其是来自他的上司和同级经理的压力?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他的工作方式是什么?他希望别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2)了解上司的长处和弱点。哪些事情他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哪些方面他又希望得到下属的支持和协助?关键是要做到扬其所长,抑其所短,这一点与管理下属是相同的道理。举例来说,你的上司精通市场业务,而对财会工作却有些不甚了解,那么影响上司就意味着事先做好细致的财会分析,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

(3)了解上司的领导风格。上司是希望扼要地汇报还是属于事无巨细都应该向他汇报?汇报工作时,他是希望下属提交一份数据和图表极为详尽的书面报告,还是做口头陈述,甚至有时还应考虑在什么时间向上司汇报更合适?

(4)了解上司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上司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如有些领导性格爽快、干脆,有些领导则沉默寡言,事事多加思考。你必须了解清楚,然后适当地利用领导的性格特点。

(5)了解上司的好恶。他经常抱怨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否分辨出他是发怒还是满意?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撞枪口,说领导不爱听的话。

对上司的性格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在日常交往中,就要根据不同上司的性格,有的放矢地说话,以免出错。

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而定,说话不看对象,难免事与愿违。我们常常在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缺乏变通而导致的处事僵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必要改变一下,学会见缝插针,见人说话了?

商学案例

赵先生过五关斩六将地好不容易通过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面试,开始了试用期的工作。赵先生的上司是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年轻人,刚到公司,赵先生显得很谨慎,做事中规中矩,一天,赵先生向上司汇报完工作后,上司随便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后,他话锋一转问赵先生的兴趣爱好。赵先生就和他瞎扯了几句法国小说,结果上司来了劲,张口雨果闭口巴尔扎克和他聊了起来。

话题轻松,聊的又是赵先生的“强项”,自然有恃无恐。刚进大学那阵子,赵先生曾猛啃过一阵欧洲小说,没想到还真会帮上大忙。这家伙也是同道中人,而且水平比自己只高不低。领导这么有兴致,当然要奉陪。两人聊了1个多小时还没尽兴。赵先生觉得既然和上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聊得又这么投机,自己肯定给领导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看来过试用期是没有问题的了。赵先生觉得浑身轻松,在剩下的时间里,赵先生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就放开了,和同事的交流也慢慢多了起来。

很快,试用期就满了,没想到上司告诉他没有通过试用考核,这让赵先生大惑不解,硬着头皮问原因,结果对方说“这个岗位要求员工性格比较稳重……”闹了半天,原来是嫌赵先生话太多。

不久后,赵先生又去了一家芯片制造公司上班,这回上司还是个小伙子,赵先生再次遭遇“不幸”,在和上司的一次交谈中,谈了几个技术问题后,上司突然问:“×××是你们辅导员吧?那个傻人是我哥们,什么好事他没干过,现在居然当老师了噢!”“傻、傻人?又是陷阱?”有了上次的教训,赵先生一时想不好该如何作答。上司看出了他的尴尬,大大咧咧地拍起了他的肩膀:“紧张什么,该问的都问完了,不过是随便聊聊嘛!但是我们公司向来很宽松的,你好像太拘谨了一些噢……”

赵先生这样的例子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由于不了解上司的性格而表达不到位,很容易和上司造成隔阂,从而给自己的前途蒙上阴影。在职场中,员工必须知道该如何和不同类型的上司打交道,才能在职场走得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