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5200000006

第6章

——宋·刘炎《迩言》

贫穷卑贱祸患灾难,是增进品德的阶梯;钱财多地位高生活舒适安逸,是身躯陷落的沟壑。

白受污易黑,反白难;自君子为小人易,自小人为君子难也。

——宋·刘炎《迩言》

白色受到污染易变成黑色,但从黑色再变成白色就难了;从君子变成小人很容易,从小人变为君子则很困难。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

——宋·刘炎《迩言》

暗箭伤人,可深入骨髓。喻指阴谋诡计对人的危害极深。

自古创业而失之者寡,守成而失之者多。

——宋·范祖禹《唐鉴》

自古以来,打天下又失天下的事少,守天下又失天下的事多。

忧于未然,惧于无形,故卒无忧惧也。

——宋·范祖禹《唐鉴》

担忧在事情发生之前,惧怕在事情萌芽之前,这样,到死都没有什么可担忧和惧怕的了。

筑防之忧溺,贮水以救焚。

——宋·张耒《唐论》

构筑堤防是因为忧虑水灾,贮备水源是为了防备火灾。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宋·张镃《仕学规范·行已》

不乱说话,就像没有缝隙的瓶子;提防坏思想,就像不可逾越的城墙。

安当注意将,所以为有备无患之图也;危当注意相,所以重扶颠持危之责也。

——宋·王迈《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二札》

国家安定时应该注意将领,这是为了有准备而无祸患;国家危急时应注意宰相,这是为了注重内部维护而无颠覆和危亡。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宋·刘攽《刘贡文诗话》

平时不烧香拜佛,事情突然降临时才急忙抱住佛脚求它发善心。

善医者,不以无病而废药石之储;善国者,不以无事而忽先具之备。

——宋·张孝祥《论先备札》

善于治病的人,不因为暂时没有病人就把储备的药物抛弃;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因为暂时没有忧患就忽视过去已有的戒备。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不容易传出家门,坏事很快便会传到千里之外,仁人君子不得不引以为戒。

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

——宋·王溥《唐会要》

杜绝在将要发生的时候,不要等到降临了才后悔。

穴蚁能防患,常于未雨移。

——宋·刘克庄《穴蚁》

蚂蚁能够防止祸患,在于未下雨之前就知道搬家。喻指有备无患。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曾巩《咏柳》

柳条刚刚抽芽,便依仗东风耀武扬威;打算用满身的飞絮去遮盖日月,不知道还有霜雪去惩罚它。喻指不可小人得志,猖狂一时,否则会受到惩罚。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元·施耐庵《水浒传》

不要相信正直无比,必须防备假仁假义。

蜂刺入怀,解衣去赶。

——元·施耐庵《水浒传》

蜜蜂飞到人的怀里,要赶快脱掉衣服驱赶。喻指祸患临头,要学会保护自己。

吉藏凶,凶暗吉。

——元·关汉卿《双调乔牌儿》

吉与凶相互依存。

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关汉卿《救风尘》

船到了江河中心才去补漏洞,岂不太迟了。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

虽然人没有伤害老虎的思想,但老虎却有伤害人的歹意。

与其戚于已败,曷若严于未然?

——元·张养浩《戒贪》

与其伤心在败露之后,为何不严格要求自己于败露之前呢?

一事差,百事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

一件事情出了差错,就会使很多事情也出现错误。

青萍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

——元·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

微风初起时青萍微微地摆动,不久便会成为狂风,把万树千枝连根拔起。喻指要防患于未然。

有得须有失,无福亦无祸。

——元·朱庭玉《道情》

得与失、福与祸是互相依存而存在的。

天也有昼夜阴晴,人也有吉凶祸福。

——元·郑庭玉《后庭花》

天有白天晚上、阴天晴天,人有吉凶祸福。

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元·欧阳玄等《宋史·宋绥传》

人心愿意安逸在舒适的环境中,而祸患就产生在疏忽大意的时候。

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元·欧阳玄等《宋史·宋绥传》

在无事时要时刻警惕,消除事变要在未萌发之时。

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元·欧阳玄等《宋史·胡宿传》

忧患来临,常常隐藏于细微的地方,而发生在疏忽大意的时候。

不以顾己而忘其恶,不以逆己而遗其善。

——元·欧阳玄等《宋史·王岩叟传》

不要因为顺从自己就忘记他的邪恶之处,也不要因为不服从自己就忘记他的善良之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佚名《合同文字》

天上的气候风云变幻,无法预测;人难免遇到突如其来的灾祸或福气。

好将前事错,传与后人知。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最好把前事的错误告诉后人,让后人都知道。喻指警示后人。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番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在得意洋洋的时候不要得寸进尺,须防人世间的事情反复无常。

莫大之恶,一语可成;小忿不思,罪如丘陵。

——明·方孝孺《家人箴·慎言》

大的坏事,一句话就可以造成;小的忿怒不加控制,随意发作,就可造成像山丘一样的罪过。

已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忧,不如预谋。

——明·方孝孺《杂铭·户》

已经做了错事才后悔,不如开始时就警戒谨慎;祸患来临时才忧虑,不如事先考虑好再去做。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明·方孝孺《深虑论》

灾祸常常出现在疏忽之中,祸乱往往产生在不令人怀疑的事情上。

寻丈之谬,实始毫厘;君子蓄德,无忽细微。

——明·方孝孺《杂铭·尺度》

数丈长的误差,实际是从毫厘般的小差错开始的;君子完善自己的德行,不应忽略细微末节。

继世而有天下者,必视前之得失而损益之。

——明·方孝孺《深虑论三》

继承历史而获得天下的人,必须根据前一朝代的成功与失败来决定取舍。

富盛之久者,自然骄奢淫惰,此盛之所以必衰。

——明·胡居仁《居业录·帝王》

富裕和兴旺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产生骄淫懒惰,这就是兴旺必然要走向衰败的客观规律。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

——明·吕坤《呻吟语摘·省察》

有了高兴的事情,要控制一下自己;有了恼怒的事情,也要控制一下自己。

未有甘心快意而不殃身者。

——明·吕坤《呻吟语摘·存心》

没有只顾一时的快乐放纵自己的人而不灾祸临头的。

骤者,举世所惊;渐者,圣人独惧。

——明·吕坤《呻吟语摘·治道》

突发事件,全社会都会引起惊骇;祸患的萌芽,贤明的人能引以为戒。

小人非才不能动人,小人非才不能乱国。

——明·海瑞《乞治党邪言官疏》

小人如果没有才干,就不能够动摇君主的主见,更不能够祸乱国家。

势到七八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警戒》

力量用到七八分就行了,这就像拉弓一样,如果拉得过满,就会折断。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瑄《读书录》

一个念头的欲望如果不能够加以控制,它所带来的祸水将要漫到天边。

若欲不忙,浅水深防;若欲无伤,小怪大禳。

——明·徐祯稷《耻言》

如果想不慌忙,浅水时就要深筑堤防;如果想没有损伤,出现小的祸患时就充分重视。

忧先于事者,不入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及于事。

——明·徐祯稷《耻言》

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忧虑;事情发生后再忧虑,就无济于事。

曲突无燎灾,预备无荒年。

——明·徐祯稷《耻言》

使烟囱弯曲就不会有火灾,平时有足够的准备就不会有荒年。喻指有备无患。

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明·刘基《拟连珠》

忽略小事,祸患必然产生;轻视弱小的敌人,灭亡就会迅速降临。

剖腹浣肠,不如无病;决蹯解腕,不若豫防。

——明·刘基《拟连珠》

与其做剖腹洗肠的大手术,不如不生病;与其截去双肢,不如事先进行预防。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明·刘基《郁离子·虞孚》

大旱之时要预备船只,天热之时要准备皮袄。

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明·杨仪《明良记》

一次失误可以成为千年笑柄,等明白过来已是百岁的老人。

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无悔者。

——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

一时痛快满意的事没有谁不喜欢做?但往往事情过后没有不后悔的。

萌芽不伐,将折斧柯。

——明·李梦阳《空同集》

在树木刚萌芽时不伐掉,等长成大树再去斧子砍伐恐怕连斧柄都会折断。喻指祸患应及早消除。

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

——清·魏源《默觚·治第十一》

乱世并不是从乱世中产生的,而是产生于天下太平的盛世之时。

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对他人有坏心眼,反倒害了自己。

蛇蝎之乡,不可久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

毒蛇、蝎子集聚之处,不能长期居住。喻指不要和狠毒阴险的人在一起。

荒迷不悟,则倾覆及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恣意妄为而又执迷不悟,垮台的灾祸就会不期而降。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清·李汝珍《镜花缘》

福近身时容易知道,祸在远处则难以防范。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一件事考虑不周全,将来必酿成大祸患;就好像器皿有一小洞必要漏水一样。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贫穷低贱时,不把眼睛盯着荣华财富;荣华富贵时,心中仍然不要忘记过去的贫穷低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精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有远见,聪明之人在危险尚未形成前就能躲避;祸患多隐藏在细微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大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