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11265200000005

第5章

事理虽然各不相同,但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未来之事虽然遥远,但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预测。

鸷鸟舍巢,必有探卵之患。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

老鹰离开巢穴,必定会有卵被偷走的灾难。

偷儿成大寇,处处去烟尘。

——唐·释贯休《经士马中作》

小偷儿变成了大盗贼,都是从细微之事开始的。

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困必无危。

——唐·周昙《鲍叔》

平安无事的时候不忘记危险是臣子的心愿,经常想到危险和困难必定没有危险。

明者鉴于未形,智者不再计。

——唐·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附虞寄》

明察秋毫的人,能够警戒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有智谋的人,计划一次之后不用进行第二次。

吉凶之机,间不容发。

——唐·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附虞寄》

吉与凶之间,可供选择的机会是十分微小的。

不知夫进退,不达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

——唐·姚思廉《止足论》

不知晓为官有进还有退,不明白停止和满足,危险和羞辱的拖累,一月之间就会降临。喻指人要知足,并懂得休止。

贪耳目之玩,忽祸败之端,是无智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

贪图音乐女色的玩乐,是灾祸与失败的开始,这是最愚昧无知的。

文史不存,何以贻鉴千古?

——唐·令狐德棻《请修近史奏》

历史典籍不存在,用什么来借鉴千古?

不杜之于欲萌,方悔之于既兆。

——唐·刘子元《思慎赋》

祸患萌芽之时不加以杜绝,必然后悔于严重之时。

谀言反复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唐·崔颢《孟门行》

阿谀奉承的话反复地说,就能使人心摇动不能自保。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唐·元结《至惑》

宠爱邪恶之人必会相信虚假之言,接近奸佞之人一定喜欢阿谀奉承。

顺水舟,多狂澜。

——唐·查淑英《行路难》

顺水行船,会有更多的汹涌波涛。喻指处顺境时反容易疏忽大意,出现危险。

持杯收水水已覆,徒薪避火火更燔。

——唐·李益《汉宫少年行》

拿着杯子接水,水洒得会更多;抽柴而避火,火会更加旺盛。

流沫诚足诫,高歌调易苦。

——唐·陶翰《乘潮至渔浦作》

对流言要有足够的戒备,高雅的歌调容易使人愁苦。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

——唐·郑谷《闲题》

世界上什么人能有自知之明?必须用好镜子来鉴定美与丑。

若比人间恶风浪,长江风浪本无心。

——唐·郑獬《观涛》

倘若与人世间的险恶风浪相比,长江的大浪是无心的。喻指人间风浪险恶。

垂旒蔽聪,黈纩塞耳。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马燧传》

皇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耳朵会影响听力,黄色的丝绢容易塞住耳朵致使听不到声音。喻指身居高位容易被阿谀奉承的小人包围而辨不清是非。

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宋·卢多逊等《旧五代史·杂传》

身处险境之人,顾虑很多就能获得安全;身居平安环境时,祸患常出现于疏忽大意。

祸机之发,间不容发。

——宋·卢多逊等《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祸乱的产生其实只在一瞬间。

除患于未萌,然后能转而为福。

——宋·苏徇《审敌》

把祸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然后才能转祸为福。

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宋·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营房状》

事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就难以应付突发事故。

覆车相寻,不绝于世。

——宋·苏辙《唐玄宗宪宗》

倾覆的车辆一个接着一个,世世代代不断。

于其未然而预防之,故无后忧。

——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

在未发生之时就加以预防,所以没有后顾之忧。

乘时投隙非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宋·陆游《雀啄粟》

见机行事钻空子,不能称之为有才能;不应得到的东西却得到了,未必是福气。

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宋·朱熹《改过》

看见别人的优点便寻找自身的优点,看见别人的缺点便自省吾身,这样才有好处。喻指以人戒己。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事情来临之前先有思想准备,处理起来便会得心应手;事情已经临头才仓促应付,就会常常感到措手不及。

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其盛也,漂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水流很小的时候,一捧土就可以阻挡得住;水势大了,就会漂卷木石,淹没丘陵。火势很小的时候,一瓢水就可以将其熄灭;一旦火盛起来,就会把城市烧成一片焦土,把山林化为灰烬。

销恶于未萌,弭祸于未形。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除恶要在萌芽状态,止祸要在未形成之时。

治之于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治之于盛,则用力多而功寡。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治理在事态萌芽之时,就会用力少而功效大;治理在事态扩大之后,就会用力多而功效小。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骄奢产生于富贵,祸乱产生于疏忽大意。

事当防微杜渐,不可长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事情应当防微杜渐,不可以任其发展下去。

事未有不失于微而成于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事情常常因小错而最终酿成大祸患。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不肯向好的学习,所以导致失败。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礼送得丰厚,话说得甜蜜,对此古人常常畏惧警惕。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宋·王安石《答王深甫书》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可以作为未来事情的借鉴。

一言之谬,一事之失,可救之将然。

——宋·王安石《谏官》

一句话的过错,一件事的过失,可以在还没有产生后果时进行挽救。

世间祸故不可忽,蒉中死尸能报仇。

——宋·王安石《范睢》

对人世间的祸患到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竹席里的死尸也可能报仇。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灾祸常常是从细小的事故积累而成,而才智勇气则多受困于某些喜好而发挥不出来。

金百炼以为鉴,而万物不能遁其形。

——宋·欧阳修《祭刘给事文》

用经过百炼的金属做为镜子,那么万物就不能逃避其本来形象。

患至而后图,智者有不能。

——宋·欧阳修《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祸患来临再想办法,就是有才智的人也无能无力。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宋·欧阳修《论李昭亮不可将兵札子》

不要寄希望于事情不会发生,而要依靠自己有准备以应对一切。

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

违背大家的意愿办事,又不仔细计划就轻率行动,做百件事则失败一百次,并且还会招来灾祸。

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于渐习。

——宋·程颢《上殿札子》

人世间的事,祸患常由于细微的小事而产生,而人的思想应警戒逐渐的影响。

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庸言》

看到别人的过失就知道了自己的过失,听到别人有过错就知道了自己也有过错。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飞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不要说下山已没有难走之路了,骗得行人错喜欢。走在万山丛中,一山走过还有一山在面前。喻指在顺境中也要时刻提高警惕。

贤者,吾敬之以为法;不贤者,吾敬之以为戒。

——宋·崔敦礼《刍言》

对有德行休养的人,敬重他并作为学习的榜样;对品德低下的人,尊敬他是为了以他为警戒。

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电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疑。

——宋·许棐《樵谈》

有德行的人对青天畏惧,但听雷电并不惊慌;走平地怕跌倒,所以涉风险时从容不迫。

戒于近者,不侈于远。

——宋·吕本中《官箴》

警戒于眼前的每一件事,以后也不会有不好的行为。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

——宋·吕本中《官箴》

忧虑自身的人,不会受他人拘束。

人之制情,当如堤防之制水,常恐其漏坏之易。

——宋·林逋《省心录》

人节制自己的性情,应当像堤坝预防水一样,常担心其漏坏堤坝。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宋·林逋《省心录》

饮食没有节制,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心术不正,是导致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吉凶悔吝,非天然,无有不由己者。

——宋·林逋《省心录》

吉凶悔恨,并不是由老天造成,都是因自己所为的。

豺狼能害人,其状易别,人得以避之;小人深情厚貌,毒人不可防范,殆其甚于豺狼也。

——宋·林逋《省心录》

豺狼能够伤害人,它的样子容易分别,所以人能够提防回避;品行低下的人表面上温柔敦厚,害人则难以防备,比豺狼还狠毒。

人无鉴于水,当求鉴于人;水鉴见人貌,人鉴见人神。

——宋·邵雍《求鉴吟》

不要用水照自己,应当用人来检查自己;用水照自己只能看见容貌,用人检查自己能看见精神。

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

——宋·袁采《袁氏世范》

看到坏人就十分警惕畏惧,就不至于自己也去干坏事。

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养猫是为了抓老鼠,但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而养不抓老鼠的猫;养狗是为了防止奸邪之徒,但不可以因为没有奸邪之徒就养不叫的狗。

天地不自险,险由人为之。

——宋·苏舜钦《太行道》

大自然不会自行出危险,危险都是人为产生的。

防微者,销患之本。

——宋·刘荀《明本释》

防止微小隐患的发生,是消除祸患的根本。

贫贱患难,进德之阶;富贵安佚,陷身之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