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间,皇宫中盛行斗蟋蟀,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本不是陕西特产,有个华阴县令想要巴结上司,选送了一只蟋蟀呈送给了上级,那只蟋蟀也真正为他争气,勇猛异常。于是上司责令他年年供奉。县令就派到乡官头上。街市上游手好闲之徒,获得一只好蟋蟀便养在竹笼里,抬高市价,当做宝贝。乡长地保想出坏点子,以此为借口照人头摊派钱款,上边每征收一头,就有好几户倾家荡产。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人,考过几次秀才,都落第了。他为人迂腐,不善于言辞,就被刁猾的公差报上去,当上了乡长的差事。他千方百计想要卸脱这责任,没有成功,不到一年,一点微薄的家产倒赔光了。不久又逢征收蟋蟀,成名不敢照户口摊派,自己又拿不出钱来贴,又焦急又担心。
他妻子说:“就算你死了也不起作用。乘自己还活着去找找吧,或许运气好的话可以碰上呢。”成名认为有理。他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铜丝笼,来到断墙脚下。
草丛深处,翻石挖洞,用尽办法,始终没有结果。即使捉到了两三头,又是些不合规格的劣等货。县令严格限期,催促交纳,十多天里,成名挨了上百下板子,臀部和两腿打得流血化脓,连出去捉虫的力气也没有了。在床上翻来复去,只想死去。
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的女巫,据说能降神占卜。
成名的妻子凑了钱去向她请教,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者太多,挤得把门口都堵住了。挨到自己进屋,就看见密室中间挂着一道帘布,帘布外面摆着一张香案。求卜的人在香炉里烧香,再跪拜叩首。女巫站在一旁朝天代为祝告,嘴唇一开一合念念有词,不知她说些什么。
求卜的人都恭敬地站在一旁听着。没过多久,帘布后面扔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的就是求卜者所求的事,不会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香案上,与别人一样焚香叩拜。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帘布掀动,一张纸片抛落下来。她拿起来一看,上面不是字而是一幅画:中间画着殿台楼阁,像是寺庙;后面的小山下,乱堆着各种怪石,一丛丛长刺的灌木中,伏着一头名为“青麻头”的上等蟋蟀;旁边一只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拿在手里反复观看还是不解其意,但看到那头蟋蟀,倒是隐隐切中自己的心事。就把画折起来藏好,带回去给成名看。
成名脑子里反复地想:莫不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点吧?细看图上的景象,与村东大佛寺非常相似。就勉强扶着拐杖,拿着图来到佛寺后面。那儿有一座草木茂盛的古墓,沿着坟墓边上走去,看见一片鱼鳞也似的堆石,与图上画的一模一样。就在乱草丛中侧耳细听,慢慢前进,就像寻觅针芥一样;他全神贯注地观察,哪里有什么蟋蟀的影子。穷搜冥索不止,突然看见一头癞蛤蟆跳过。成名愈加惊奇,急忙赶过去,癞蛤蟆跳进了草丛中。忙追踪拨草寻找,只见一只蟋蟀伏在草根上。他猛地扑上去,蟋蟀跳进了一个石缝。
用尖草去捅,蟋蟀不出来;用竹筒灌水进去,才出来了,模样儿十分壮健。成名追上去逮住它,仔细观看,只见它身大尾长,青颈金翅,心中大喜,盛在竹笼里带回了家。全家都很高兴,将它视为传世珍宝。成名将蟋蟀养在瓦盆里,用蟹肉、粟粉喂它,爱护备至,只等到了限期应付官差。
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看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打开瓦盆。蟋蟀一跃而出,小儿子大吃一惊,赶忙上前捕捉,等到扑在手中,蟋蟀已经腿断腹破,一下子就死了。儿子很害怕,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顿时面如死灰,又惊又怒道:“你这个孽种,你的死期到了!等你父亲回来,自会跟你算账的。”
儿子哭着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成名回家,一听妻子的话,心都凉了,脑袋隐隐生痛。
他怒冲冲寻找儿子,儿子却不见人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又化怒为悲,呼天炝地,哀伤欲绝。夫妻俩对着墙角哭泣,泪水长流,止也止不住觉得这辈子没了指望。
挨到天快黑,用草席去裹儿子埋葬。走近一摸,觉得似乎还有一些微弱的呼吸,不由一喜,便把儿子移到床上,到半夜里他果然苏醒过来了。夫妻二人稍稍有些宽慰,但是儿子还是痴头呆脑的,昏昏沉沉的总像睡着一般。成名回头看到空空的蟋蟀盆子,想到儿子又复活,但蟋蟀却再也找不回来,忧虑重重,脑子闪现的总是蟋蟀蹦跳的样子,想来思去,心中好生悲苦,不知不觉一夜已过。
太阳从东方升起,成名还直楞楞地躺在床上发愁。
忽然他听见外面有蟋蟀的叫声,一惊而起,赶紧去察看,蟋蟀果然还在。他高兴地去捉,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速度还很快。成名扑上去用手掌罩住,掌心里好像没有东西;手刚放开,蟋蟀又忽地跳了开去。成名急忙再追上去,转过墙脚,却不见了蟋蟀的踪迹。他来回四面观看,却见蟋蟀伏在墙壁上,仔细看去,蟋蟀身体短小,黑中带红,根本不是原先那头。成名见它很小,有些看不上,所以只顾四处张望,想要找到刚才追赶的那头。这时墙壁上的小蟋蟀,忽地一下跳到他的衣袖上。一看,形状就像土狗子一般,长着梅花翅,方头长腿,样子像是良种。于是他高兴地把蟋蟀收起来,准备献给上司;但心里七上八下,惟恐上司不满意,想先试着拿出去斗一斗看看。
村里有个游手好闲的年青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取名叫“蟹壳青”。每天拿出去与其他蟋蟀斗,总是胜利。他想靠它赚一笔钱,价钱抬得太高,也没人买。这天,他径直来到成名家里拜访,见了成名所养的蟋蟀,便掩着嘴嘿嘿地笑,就拿出自己那头蟋蟀,放进比赛用的瓦盆。成名一看,修长壮健,加倍地觉得惭愧,不敢拿自己的蟋蟀与它较量。那年青人执意要成名拿出他的蟋蟀来斗斗,他前思后想,觉得留着这头劣货终究无用,倒不如斗一斗聊博一笑,于是也把蟋蟀放进了斗盆。
小蟋蟀在盆里伏着不动,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那年青人又大笑一阵。试着用猪鬃毛去撩拨它的须,它还是不动,年青人又笑了起来。再三撩拨之下,蟋蟀突然奋起,向前冲去,于是相互翻腾搏击起来,还振翅鸣叫示威。不一会,只见小蟋蟀跳起,张尾伸须,直向蟹壳青颈项咬去。那年青人大惊,忙将两头蟋蟀分开让它们休战。小蟋蟀抬起头得意地长鸣,似乎是向主人报捷。成名不由大喜。
两人正在观看赏玩,有只公鸡一眼看见小蟋蟀,直走过来向它啄去。成名吓得惊叫。幸而公鸡一啄不中。小蟋蟀跳出去一尺多远;公鸡大步向前,紧追上去,小蟋蟀几乎已在鸡爪之下了。仓卒之间,成名不知所措,跺着脚,变了脸色。转眼间,只见公鸡伸长头颈,扑打翅膀,近前一看,原来小蟋蟀已经停在鸡冠上,用力咬住它不放。成名愈加惊喜,忙取下来收进了竹笼。
第二天,成名把小蟋蟀进献给了县令。县令嫌它太小,发脾气把他训斥一顿。他讲了蟋蟀的奇妙本领。
县令不信,拿它与其他蟋蟀斗,一只只都败下阵去;又用鸡来试验,果然如同成名所说的一般。县令转怒为喜,大大嘉赏了成名。
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大喜,用金丝笼子盛起来献给皇上,并且上疏详细说明这头蟋蟀的本领。进宫以后,用全国各地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一切蟋蟀佳品先后与它相斗,没有能胜过它的。每当听到琴瑟和鸣,它还会应着节奏跳舞。被皇宫上下称为奇物。皇上大为高兴,下诏赏赐给巡抚名马和缎匹。巡抚也很高兴,重重赏了县令。
县令一高兴,免除了成名的徭役,又嘱咐县学的主考官,让成名入学补了一名秀才。
又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才精神复原。自称化成了蟋蟀,轻捷灵巧,善于格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后来得知蟋蟀是成名所贡的,心中很高兴,也重重赏了成名。由此,成名富甲一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