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事明察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11259400000056

第56章 击瓮救童

“击瓮救童”的故事描述了儿童的机智聪明。

此典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杰出的史学家,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考取进士,宋神宗(赵顼)时,出任御史中丞。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因为司马光和一些保守派都极力反对,于是被贬。宋哲宗(赵煦)即位,司马光入朝为相,将新法全部都废了,恢复旧制。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稳重练达,居然像个成年人似的。听人讲解《左氏春秋》一书,他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回来对家里人讲述。从此以后,他手不释卷,刻苦钻研,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有一个小孩爬上一只大瓮,一失足,跌进瓮中,被水淹没了。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害怕,纷纷跑了。这时,只见司马光拿起石头把大瓮击破,瓮中的水一下子流出来了,那个落水的小孩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