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农耕桑田(兰州历史文化)
11258900000056

第56章 “梨园之乡”的生态旅游

“春末夏初,正是兰州梨花开放的时节。黄河岸自兰州城起一二里之遥,仍可以望见成林的初放梨花,绿中吐白,河上清风,时常带来岸上花香,顿时感觉一种恬静清逸的安舒……”这是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于1957年3月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述的兰州“梨园之乡”皋兰什川梨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皋兰什川距离兰州20千米,以梨树梨花名扬四海,被誉为“梨园之乡”。光树龄300年以上的梨园就有12000多亩,枝繁叶茂,意态万千。中外植物学家参观后称赞是“世界植物界的奇迹”、“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梨园博物馆”。每当春暖花开时节,这里便成了梨花的世界。远看蓝天涌白云,格外妩媚;近看一个个姿态万千的梨树,像美丽的仙女一般,艳丽多彩,魅力十足。有时,像朵朵白云飘荡在茫茫大海,有时,则像穿着白纱的美丽新娘,妩媚动人。什川的春天,可以说是梨花的海洋。老人们在飘落的梨花下谈天说地,情侣们则在漫天飞舞的梨花中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天真烂漫小孩子双手捧着从天而降的无数花瓣,追逐着自己童年的梦。特别是那雨后的梨花,更是娇媚动人。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在他的《封神演义》中描写苏妲己则以梨花形容她的娇媚:“那妲己泪如雨下,笼烟芍药,带雨梨花,千百娇媚,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蛾离玉阙……”梨花绽放时,梨园内有当地民间艺人演唱梨园鼓子,热闹非凡。

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时期,什川农民从一棵精心挑选的梨树上采摘了一筐梨带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收到梨后寄来20元钱,让中央办公厅给什川农民写信表示感谢,并称赞梨“味道极好”。从此以后,什川人将这棵梨树命名为“连心树”,意喻翻身农民和领袖心连心。

关于什川梨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爷爷和孙子两人迷了路,一老一少在夜幕降临之时来到了什川,又饥又饿的他们只好睡在梨树下面过夜。第二天早上,爷孙俩睁眼一看,却惊奇地发现身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梨花。爷爷惊喜地说:“这哪里是梨花,分明是雪白的银子呀!”爷孙俩急忙翻起身,向梨园深处走去。后来,不但得到当地人的帮助,从此在什川安家落户,一门心思经营梨树,果然换回了雪白雪白的银子。

金秋时节,一棵棵梨树挂满了硕果,压弯了腰的梨树满怀自信,像个丰满的少妇。“天把式”踩着云梯,吼着土秦腔,穿梭在梨树之间,腰间的绳子像一根根飞荡的秋千,一筐筐一篮篮黄灿灿的“金元宝”便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果农家里,丰收的喜悦立即在果农的脸上荡漾开来。

如今的梨园,真可谓梨的世界。不仅品种多达十多种,而且品质优良。不仅新建了风景旖旎、奇石根雕美不胜收的“华夏奇园”,还从1999年以后,每年举办大型的梨花会,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广大游客在感受到百年梨园的无限魅力后,感慨地说:“梨园之美,纯在天然,贵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