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农耕桑田(兰州历史文化)
11258900000055

第55章 从水车博览园看“水车之都”

水车博览园位于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中立桥码头、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造型,实用的价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因而,兰州也被誉为“水车之都”。

来到水车博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构造别致的大门,大门是木架组成,形似两座山,分别代表着皋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

一进大门,便是水车博览园的主体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小型水车为主体,还荟萃了世界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数十轮水车。其中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水挂子”更加引人注目,体现了兰州人战胜大自然的聪明才智。旁边是水车之父段续的雕像,他表情慈祥生动,好像在思考、在比划,又好像在指挥、在亲临现场“指导”。段续雕塑左侧是南方竹制筒车,就是因为南方筒车,才使段续在1556年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演变,终于使兰州水车名扬四海。到了1952年,兰州市的水车猛增到252轮。只见黄河两岸到处是巨大的水车,流水欢歌不绝于耳。灌溉面积也由解放前的20000多亩扩大到100000多亩,真可谓盛极一时。这让世界上有名的“水车之都”——叙利亚的哈马惭愧万分,因为,历史上哈马水车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0轮,仅及兰州1952年水车总数的八分之一。因此,把兰州称为真正的“水车之都”,一点也不过分。

与水车广场相连的是水车博览园的第二部分——水车园。这里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12轮水车呼呼旋转,成为水车园的主要景观。12轮大型水车顺着黄河一字排开,涛涛黄河水被提起送下,沿着渠道蜿蜒流淌,浇灌着园内错落有致的各类花草树木。旁边的黄河滚滚东去,气势磅礴,与水车、花草、林木相交辉映,再现了古兰州农业生产的辉煌。水车园设计独具匠心,沿着水渠蜿蜒前行,构造精致的各式兰州水车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内,飞溅的水花与汹涌的黄河共舞,令人流连忘返。

水车博览园的第三部分是文化广场。握桥是通往文化广场的重要通道,成为文化广场的主要景观。握桥又名卧桥,是兰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桥梁,为昔日“兰州八景”之一,原址在今西津东路雷坛河上,此桥为仿造。握桥采用巨木由两岸向河心错落前伸,层层递出,呈穹隆形。桥两端各有翼亭,恰似两拳紧握,故名握桥。文化广场除握桥外,还有旅游纪念品商店、黄河奇石馆、兰州近代历史博物馆、演出广场等,以图片、文字、实物、文艺演出等形式反映了兰州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民生民俗,据说把兰州建成“水车之都”是源于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兰州儿童的一个越洋电话,说荷兰有风车,荷兰成了“风车之都”,兰州有水车,兰州应该是“水车之都”。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突发奇想,实际上是一个兰州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一个小孩,感动了整个兰州城,从官员到百姓,兰州人从此闻风而动,一个最能代表“水车之都”的水车博览园诞生了。

公元2005年9月22日,兰州首届中国水车节在黄河南岸水车博览园盛大开幕,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由中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邮政公司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的典型形象,将永久地镌刻在“中国水车”这枚邮票上。隆隆转动了400多年的兰州水车成了中国水车的形象代表,也使兰州成了当之无愧的“水车之都”,将和“风车之都”荷兰一起走向世界。

水车是兰州人民智慧的象征,是兰州农耕文化的象征,是兰州城市的标志。水车博览园的建成,标志着“水车之都”正式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称:看风车到荷兰,看水车到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