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拜观音。汉族宗教节日。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是观音大士的诞辰,农历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都是观音菩萨的香期,人们去进香朝拜,谓之观音会。据清人记载,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北京正阳门城内香烟缭绕,城外的白衣庵、观音院、大悲坛、紫竹林等众多庙宇也都聚会颂经。许多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祈盼平安、得子。妇女们从二月朔日起直到观音会这天,一直食斋饭。诞辰前后一定有风雨,俗称观音报。
浙江省汉族群众也举行观音会,但习俗有所不同。浙江省下阳一带,妇女在观音诞辰那天的二更天到观音庙,跪在观音像前,用香头烧自己的手臂,越多越虔诚,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远离灾难。而绍兴一带,人们要在会稽山香炉峰的南天望庙前举办香市。善男信女提早来到庙里,静坐念佛。在香市这天,山上香客云集,摩肩擦踵,山下摊点众多,酒铺、茶摊不计其数,河面上船只点点,一片热闹场面。如今每逢此节,人们多去郊外游玩赏景。
普陀香期
浙江省舟山一带汉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举行三次,其中以二月十九日最为隆重。这天,香客与游人不计其数。寺庙众僧念经做法,中午共进素斋,俗称“敬佛”,也叫“全体传拱”,夜里还要继续做佛事。烧香之人络绎不绝,年长行动不便的人便指派儿孙前来进香,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崇福堂庙会
浙江省黄岩一带民间节日。当地传说农历正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寿诞,故每年举办庙会,为期5天。届时,人们相携前来烧香求拜,虔诚敬神。有的年份还在沿街挂白幔布,张灯结彩。庙会期间,各村的戏班要唱大戏,还要燃放鞭炮,增添节日气氛。后来庙被拆。如今又在福龙山南坡的山腰重建崇福祥寺,前来进香之人不绝于途。
即墨海祭
山东即墨县周戈庄一带渔民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择吉日举行。海祭时,以周戈庄的渔民为主体,周围的渔民也来参加,形成盛大的庆典活动。
届时,人们在海滩上对着大海。摆上供桌。上面摆满糖果、烟酒、绘有各种图案的大面馍等各种供品,此外还供有两只肥猪,披红挂彩,上面罩有猪板油的脂皮.其状似渔网,象征一网下去,可以捕获肥猪一样的大鱼。每头肥猪两侧,还各供活公鸡一只,取大吉大利之意。海祭开始,渔民们在供物前焚香烧纸,祈求海上保佑自己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此时,岸上的露天舞台上,丝竹歌弦,演戏助兴。旧时,祭品都要投入大海,现在则把供品留下,与亲朋好友欢聚公饮。
解天饷
江苏省吴中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下旬举行。节前各乡土地庙都摆下钱柜,广收银两,称作钱粮。本地民户不论多少,都要献钱,叫解费献纳。如果不交,便有专管香火的人派人沿街催要。钱粮收缴以后,便选一日举办集会。届时,游行队伍庞大,鼓手组成的仪仗在前,土地神位居中,后有车马队伍,当队伍来到穹窿山真观庙后,便焚化金纸裱糊成的玉皇殿庭,由主持向前来参加的人祈福。
社日节
旧时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春分前后5天之内举行。
据考证,女娲即为社神,社日是远古时期婚配的节日。在春分前后,男女们通宵达旦地集体狂欢,在陌上桑间有说不完的情话。但由于古社日之风与封建礼教不合,终被废止,并被改造成祭土地神和谷神的日子。古代的皇帝都设有社稷坛,祭祀社神和谷神。明清的社稷坛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人们在凭吊中可体味古社日节的盛况。
社日活动过去在民间一直很兴盛,每逢社日,人们总要在大树下临时搭起席棚,先祭社神,然后在一起欢乐聚餐。杜甫诗载:“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如今这一节日在汉族地区渐趋式微,但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可以找到其影响。
青节
湖南民间节日。湖南素有粮仓之称,农业生产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农事节气活动非常隆重,插秧时被称为“青节”,伴随着这一节日,有一系列古老的习俗。
过了谷雨,就到插秧时分了。前一段时间,耕牛特别辛苦,为此谷雨这一天,要给牛放假,用药水给牛洗澡,让牛吃甜洒冲鸡蛋。旧时在这一天还要敬祀牛菩萨。
秧苗满垅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来到田头,燃放鞭炮,推出一位最会作田的老“作家”,下田扯第一把秧苗。然后,各家各户才下田扯秧苗,称之为“开秧门”。
青节的食品,多以大块肉、大碗酒为主,佐以鱼虾和盐蛋。大块肉的作法各它有所不同,湘东一带,喜欢吃“糊子肉”(即粉蒸肉),大部分地区喜欢吃“白切肉”,常德地区则喜欢吃“胙肥肉”,它是一种年前用炒糯米,红米,五香粉和盐,腌制的肉食品,等到插秧时,开封食用。
双蝶节
古代汉族节日,以纪念梁山伯和祝英台殉情化蝶而得名,流行于江苏宜兴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举行。
相传东晋永和年间,上虞有富家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游学,路遇梁山伯,后两人作伴在宜兴善卷洞碧藓岩筑庵读书,同窗三年。英台暗示爱慕之情,而梁憨然不知。待后来梁山伯得知实情,祝英台已被逼另嫁。梁思念成疾,不久辞世,埋于清道山下。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绕道痛哭拜祭。突然狂风大作,坟墓开裂,英台跳入坟中,与梁化作一对蝴蝶从坟中飞出。沿袭日久,便成为风俗,节日这一天,人们要到宜兴善卷洞的祝陵,英台读书处凭吊并观赏桃花、蝴蝶。
吴凤祭
台湾省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八月初三举行。吴凤字其玉,康熙三十八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平和县,后随父迁台。因谙熟当地方言风俗,被任命为阿里山通事。为了帮助当地少数民族革除猎人首祭神的旧俗,不惜以身殉职。死后备受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尊崇。民间建有吴风庙、尊奉他为阿里山忠王。届时,人们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和缅怀他。
道信诞辰
流传在湖北省黄梅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道信即太医禅师。民间传说三月初三为其生日。当地的四祖寺要为其举办庙会以示庆贺。这一天,蕲春、黄梅和广济等地的人都来庙会进香。会上还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当地家家户户还要把米粉和芥菜末混合在一起,做成芥粑粑佐餐。
荠菜花生日
江浙一带的民间节日,又称辟蚁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相传这一天是荠菜花的生日,乡间妇女常将荠菜花插于鬓边,以示纪念。在浙江,这一天人们将荠菜花放在桌几和香案上,以厌虫蚁,俗称辟蚁。在湖州一带,农村儿童要到野外采集荠菜花,同米饭一起煮熟,俗称“吃荠菜饭”。
三月会
流行于四川忠县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相传,战国时期,巴蔓子为川东巴国的将领。因经常遭受邻国的侵略,巴国便去楚国请求援助。楚国出兵获胜后,便要挟巴国把忠州等3个城池献给楚国作为报偿。为了保护这3个城池,巴蔓子引颈自刎,以退楚使。忠州城的百姓便把他自刎的日子作为纪念日,以后逐渐沿袭成节日。这一天,城内张灯结彩,燃放鞭炮,人们抬着巴蔓子的像绕城游行,前有仪仗,后有社火,锣鼓齐响,龙狮狂舞,热闹非常。
三月三节
又称上巳节。即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上古时的名称,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至近代很多地方仍过三月初三,如河北保定一带三月三为一个很大的庙会节日,只是此节的原有意义已经被忘却。把它变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如白族),保留下来某些原有的习俗。
传说,三月三日是西王母的生日。在古代的娘娘庙里常供有西王母的神像和牌位。人们到这一天常常到娘娘庙里祈祷求福。三月三,在古代还是一个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洗澡沐浴的节日。人们还煮一些鸡蛋、鸭蛋,熟后涂上一些彩色,再投入流水之中。人们在各处守候,等这些食物漂来时取食,极尽欢悦。
济南三月三
山东省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过去在济南百花洲南面,有一条曲水亭街,街上有座亭子名为曲水亭。这条街位于一股清泉发源之地。每到阳春三月,柳绿翠堤,泉水清澈,水中荷花出泥不染,雅致之极,一片诱人的春色,令人心旷神怡。故此,山东省济南一带汉族人民有在农历三月初三日赏景之俗。这天人们纷纷取水洗濯,叫“修禊”,传说这样可以消除不祥。然后人们以“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在欢宴时,把盛满酒的杯子放入托盘放在水面上,任其顺流而下,当这杯子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不然将受罚三杯。现在这个习俗已不流行。
接三姑娘
安徽省繁昌县一带民间节日,于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当地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因排行老三,人称三姑娘。她在三月三出外郊游,因其貌美,路遇歹徒,三姑娘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便跳到粪坑中自尽以保贞洁。其死后被人尊奉为神,专司保佑年轻姑娘。故当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年轻的姑娘便结伴前来迎接“三姑娘”。清晨,她们把一块烧红的瓦片投入粪坑里,俗称“送请帖”。到了晚上,在一畚箕上披黑纱包头,再插上簪花、骨针,两位姑娘用手托着进入厕所,迎接三姑娘回房。她们用青灰铺在盘中或地上,让骨针在畚箕上任意滑动,在青灰上画出各种图案,祈求幸福和灵巧贤慧。之后,她们燃放鞭炮送三姑娘。整个活动不让已婚妇女参加,更不允许男子偷看参与,也不焚香。此节现已不存,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龙王祭
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在公拉玛村哨口江岸高埠上有座龙王祠,即“松江第一祠”。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当地船工、渔民纷纷前来祭拜龙王。祭祀极隆重,他们摆上果品、香烛、杀宰猪、鸡,并且要黑猪、红鸡,别的颜色不能替代。届时,大家面对龙王牌位行大礼,虔诚祈求龙王爷保佑自己或家人在江上作业时平平安安,免遭不幸。此节现已不存。
龙子庙会
浙江省丽水地区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当地民间传说,龙子菩萨本名戴胄,本是唐朝大理寺少卿,为官廉政,深得百姓爱戴。死后人民修建庙宇纪念他。清朝时,瓯江泛滥,人们在洪水中拾到戴胄牌,用它控制洪水,在水边设坛供奉.被称为龙子牌。后又有人酬集资金修建龙之庙,把龙子牌改成了龙子菩萨。这便是龙子庙会的来源。庙会时,龙子被抬出出巡。清晨,焚香进供,然后龙子出庙,锣鼓开道。还愿的人在轿前,身着红囚衣,扮成罗汉或皂役,也有踩高跷的。前面还有患病的耕牛,披着彩衣,是用来还愿的。龙子轿后面是执事、旗幡。龙子出巡过后,把龙子轿停放在主持家中的祠堂里,待到小满前后。再选个吉日送回龙子庙。
齐河三月三
山东省齐河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把一年中的节日分为人节、鬼节、神节。人节包括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为鬼节;神节则指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相传,三月三日这天山上私自下界的童子要被召回;也有的说三月三,地上的狐精、散仙、黄鼠狼要找替身。当地人为避免孩子被召回或作替身,在三月三这天,不允许孩子出门。富人家还买上彩纸剪成彩纸人焚化,为子“换身”,穷人家则把孩子鼻子上抹上黑灰,让孩子丑些以免被抓去作替身,这都叫“打灾”。此外,齐河县在这天还兴拴娃娃。婚后不育的媳妇到娘娘庙去烧香叩拜,并给巫师些银两。巫医给她一根红线。她可以从一堆泥娃娃中任意拴上一个回家,这便是娘娘赐子。如果果真生子,就把泥娃娃放到墙洞里,每逢三月三都要上供,精心保存,千万不得损坏。
千佛山庙会
山东省济南一带民间节日。当地盛产柿子,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各举行一次庙会,也叫柿子会,相比而言,九月初九的庙会更为繁盛些。
庙会上有许多柿子摊,一个挨一个,供游人选购。赶庙会的人一为进香祈福,二为品尝柿子,三为登高赏菊。人身插茱萸,尽情领略野菊花的风姿。古诗人朱照作诗《重阳节同挈酒历山登高诗》中写道:“闲招三两友,把酒醉南山。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石棱秋有骨,苔点雨留斑。磴道归来晚,空罍挈月还”。在庙会期间,各种商贩摆摊于路边,有种用山楂串成的项链最受青年喜欢。现在这种习俗已不流行了。
双忠庙会
浙江省海宁县一带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相传唐朝尚书左仆射兼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兴兵反唐。名将开元进士张巡便于当日起兵讨伐,连连获胜。后他同雎阳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守雎阳。安禄山部下尹子奇率兵十万,攻打雎阳城。敌众我寡,终因粮草已尽,在坚守几个月之后二人被俘,拒不投降,被安禄山杀害。因许远是浙江海宁县人,家乡的人们便修建双忠庙,供奉张巡、许远。后沿习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庙会以纪念两位英雄。庙会期间,到处彩灯高悬,百姓纷纷前来进香叩拜,怀念二人的忠良殉国。此节现在已不大盛行。
太保庙会
浙江省丽水一带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相传唐代时候当地有一口水井,远近数里的乡亲都喝这口井里的水。一天瘟神施毒于井;被温琼看到。他便一步不离井边,对前来挑水的乡亲讲此水有毒。村民不信,温琼见苦苦哀求无济于事,便投身井中以明其理。人们将他捞出时,他全身黑灰。人们方知温琼所言是真。皇帝闻知亦感佩他的壮举,迫封他为思靖王。清朝时,村民为他修建庙宇,每年三月初三盛办庙会,称作太保庙会。
庙会这天,太保出巡所经的街道全用白布遮盖,判官清道,鸣锣开道。人们装扮成各种神煞,在太保神像后有仪仗队和还愿的人群。队伍前头还要有数十名腰扎白布,手持小凳的还愿者,小凳上绑扎白毛巾,下面插着香,他们三步便回头一拜。太保出巡完毕,打道回庙时,人们弄响手中器物,直冲进殿堂,以此赶走屋里闲神。这天人们还要搭台演戏。太保出巡意为人们驱除瘟疫,保佑乡村长年平安无事。
鄞江三会头
浙江省鄞江县汉族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十月初十举行。沿袭至今。
会日那天,各地商贾八方百姓蜂涌面至,敬神拜灵。庙会上热闹非凡,有表演杂技的,有比武练拳的,还请来戏班唱大戏。其中以十月初十的庙会最热闹,因那时正是秋收过后农闲时节。如今的鄞江三会头充满现代气息,已发展成一个大型的物资交流性的集会。
游南山
江苏省武进县南宅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南山位于武进县雷堰桥镇,春暖花开之时,层峦叠障,山花烂漫,景色宜人。招来无数春游踏青的乡民。一时满山欢声笑语,当地农谚有:“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至今这一风俗仍十分兴盛。
寒食节
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里举行。汉时定为清明节前三天,至唐宋,减为清明前一天。后世往往将清明、寒食二者混同。但内容上看是有区别的。至今北方农村仍有过寒食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