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由来可追溯到隋炀帝时代。相传隋炀帝篡位后,骄奢淫欲,要霸占他父王宠妃,妃子坚决不从,提出要是在元宵节之夜天色不黑,与地上一般,则从婚。隋炀帝马上命令民间,当天夜晚城里挂上大灯笼,农村则要烧火把,于是把天地照得如白昼一般,遂得此妃。而农民们却无意发现甩过火把的田地,年景要比没甩过火把的田地好,于是形成了正月夜里甩火把的风俗。
中和节
据记载此节为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亲自提倡兴起用以祭祀的。为便于记忆,他规定在二月初一以后举行。
中和节要吃太阳鸡糕。太阳鸡糕的制作方法是:用江米制成糕,在糕上用米做一只一寸长的象征鸡的动物,或在糕上印着象征鸡的图案的图形。太阳鸡糕中的鸡,代表着太阳,用太阳鸡糕来祭日,表现了太阳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有人又称中和节为龙头节,然而前者祭日,后者祭龙,应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春龙节
旧时山东惠民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举行。
这一天,当地百姓取出灶下柴灰在地上画一青龙,叫作引钱龙,图个吉祥。此时正好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前一日,习俗和龙抬头节有相似之处。
花朝节
又名百花节。相传这天是花王的生日,或为百花生日。节期不统一,有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等。
清初北京,每到二月十二这一天,人们就到天坛南北廊、永定门外张园观赏牡丹。姹紫嫣红,溢光流彩,文人饮酒唱和,成为一时之胜。
花朝节的形成并流传至今,与人们爱花、爱美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种植花木,绿化庭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间过节时,人们总要在庭院周围种上几棵树,美化环境。在四川成都和云南南华县等地,至今仍保持着月赶花会和赶插花节集会的习俗。
土地会
江苏省武进邹及皖南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日为上地神的生日。群众逢这天要举行“土地会”,意在求土地菩萨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活动从二月初一开始准备,初二正式开始,称为正寿辰。这天,家家户户部赶到土地庙敬献烟火,焚香叩拜。一个宗族的长者主持一宗,集资购买佳肴果品,在土地庙前大设酒筵,气氛热烈。这样既可以拜神敬香,也可以联络农民的彼此感情,使人人和睦相处。
延安火把节
陕西省延安一带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二日举行。节前,家家小孩子都上山打柴。然后把柴火堆到村外最高的山顶上,再覆上一层易燃的柠杀,绑成头大尾小约有五六尺长的火把,晚饭吃过,全村男子一律集中在高坡之上,擂鼓敲锣,震天动地。主持的长者一声令下,人们便点燃火把。主持的老汉提一篮筐,里面放5个鸡蛋和许多香烛纸马,一升五谷杂粮,掺和着铁砂,篮边插着红、青、白、黄、黑5面旗子,后面跟随一青年提下一罐米汤。队伍高举火把跑上山顶。一条条火龙汇聚于山顶,场面壮观。大家围住白天堆好的柴火堆,长者按五行方向挖五个坑,放入5个鸡蛋再插一面小旗,之后众人燃香叩拜,鞭炮齐鸣。最后长者投一火把于柴堆上,众人围着越烧越旺的火堆跑起来,呼喊附和。老汉再把篮里的其他物品及一罐米汤都倒进火堆。人们再顺时针、逆时针各跑三圈之后,将自己手中的火把投入火堆,拼命奔下山来,不许回头。第二天一大早,村民又争抢上山抢拾鸡蛋。他们认为这鸡蛋是龙蛋,吃了这蛋可以升天。
游江节
四川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又称踏青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举行。当日人们纷纷出外郊游。在成都新南门滨江公园附近,布满游船,热闹非凡。此节历史悠久。唐代韩鄂《岁华纪丽》曾载旧时此节的盛况,这天江中彩舫数十只,舟上乐人吹歌弄琴,河沿岸八、九里,观看的人群云集。新南门万里桥一带谓之小游江;大游江气势更大,游船更多。
西湖香市
浙江省杭州市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举行,五月初五日结束。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的“天竺香市”。这天,村民们成群结队,驾香船到杭州各庙宇进香朝拜。以城外天竺、灵隐、净慈、昭庆、圣因和城里吴山各寺为主。到天竺寺要由两人共抬一支几十斤重的大蜡烛送到庙里,并有锣鼓相随。此外“三山香市”也负盛名。香市期间,也是商贩们兜售货物的大好时机。届时各处商点众多,商品琳琅满目,人如潮涌,热闹异常。
龙头节
汉族传统民间节日,又称“二月二”。过节时,人们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展开的。耍龙灯亦缘此而起,此节与人们的农事活动密不可分。相传起源于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亲自扶犁御耕。后世的黄帝,尧舜等纷纷仿效。到周武王,甚至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北方一些地方,二月二早起炒豆子、爆玉米花,有的还一边炒一边唸:“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祈求来年丰收,生活富足。二月二时,北方土地刚刚解冻,万物复苏,春雪催人,人们要准备春耕春种了。
二月二,百虫复苏。江苏一带,这一日还有祭虫的习俗。这天,家家把陈年的糯米、玉米、高粱、芝麻等磨成粉,做成寿桃、卷团等各种果子形状,或鸡鸭猪狗等形状,蒸熟后,插上青竹梢。黄昏时送到田头或祖坟边,据说“百虫神”吃了“斋果”,就不会伤害田中稼禾,当年自然五谷丰登。
做牙
台湾汉族民间节日,每年二月初二举行。每到这一天,商人们要为土地神举行盛大的祭典,俗称“做牙”。(吃犒劳)。晚上,商人们要用供奉的鸡鸭鱼肉,招待伙计、房东和老客户。“做牙”通常要举行两次,一次在二月二,叫作“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再做一次,叫作“尾牙”。
太昊陵庙会
又称人祖庙会。河南省淮阳县一带流传的节日,每年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举行。太昊,又称“人祖”,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因传说中死后葬在这里,并建有陵庙,人们前往祭祀沿习而形成庙会。
庙会期伺,来自全国各地的朝祖者,举行大规模的祭祖还愿活动。朝祖者来到陵庙午门前,边呜锣边磕头,一路点烧写有心愿的黄纸,燃放鞭炮,直到统天殿。殿内太吴像,身高5米,披黄兽皮,手托八卦,头有二角,赤足而坐。朝祖者唱:“南无,天皇、地皇、人皇、伏皂。”反复多次,并以锣鼓为节。一些年老的女性朝祖者,还挑起自制的花篮,二十人左右为一伙,边唱乡俗小曲,边跳。具有复杂步伐和象征意义的娱神舞蹈。多数朝毕者,都要去游览蓍草园和显仁殿。蓍草园的蓍草用来占卜,据说极灵。显仁殿外墙上有一块青石,上有二寸深孔,被称作“子孙窑”,相传无儿无女者以手摸孔,就可以生儿育女。此外还有拴娃娃、争购泥狗等多项活动,其目的均是为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繁衍。庙会期间,城外还有物资交流大会,各种民间游艺表演,给庙会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景东文昌诞
云南省景东一带,汉族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据资料载,文昌本是星宿之名,是斗魁以上六星的总称。人们认为它是吉星,专主大贵,被道教尊为掌文昌府事、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祇。元代延祜三年(1316年),元仁宗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文昌与梓潼合称为文昌帝君。《明史·礼志》载,梓潼帝君本姓张,名亚子,居住在巴蜀七曲山,仕晋战死,人们立庙祭祀他。唐宋两代皇帝多次将其赐封为英显王,元代时加封为帝君。景东一带汉族群众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文昌诞。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当地居民必请道士,设坛祭祀,并献祭品、扎龙船,祈求文昌帝君赐官赏禄,保佑自己功成名就,保佑全家吉祥如意、平安美满。
东华帝君诞
汉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二月初六举行。东华帝君是道教全真教派五祖七真之一。据传,姓王,曾传授老子之道,隐居在昆仑山,号东华帝君。也有书载,东华帝君就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每到此日,人们便到观中,在神像前焚香祭祀,祈求保佑。
惊蛰
汉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左右举行。人们为了求得当年人畜平安,风调雨顺,设案进香,烧纸叩拜,祭祀雷公。山西雁北一带人讲究惊蛰时吃梨。
祠山大帝生日
浙江省湖州一带的汉族民间节日,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当地民间传说,祠山大帝有4个女儿,为风、雨、雪、火。她们在农历二月初八争为父王献寿。火姑娘与三位姐姐发生争吵,便在吴兴和德清二县交界地形成了祠山暴。以后风雨雪三个姑娘到父亲家祝寿的天数就是祠山暴持续的天数。湖州一带人民认为这可以预卜当年作物丰歉,三、四天为好,超过十二天则表明年景不佳。于是当地居民兴建祠山庙,在农历正月初。八日备上好鱼好肉前来祭祀,祈求奉收年景。此节今已不再流传。
二老爷庙会
浙江省嘉善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民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未称帝时,率领义军到达浙江省嘉善一带时,突然有一只猛虎窜出丛林,向他扑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青年猎人挺身而出,同恶虎搏斗,救出了朱元璋,自己却受伤而亡。朱元璋登基以后,为这位青年封侯,并修建庙宇纪念他。当地百姓称为二老爷庙。自此以后人们把农历二月初八日订为猎人祭日,举办庙会纪念他。此节今已不传。
送蚕花
旧时流行于浙江杭嘉湖地区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或腊月十二日)日举行。届时,由当地的寺庙和乞丐头目,把用彩纸剪成的蚕花挨门挨户送给众人。送到时,念唱祝词,每家则送一些钱来。养蚕的人家,把蚕花插于蚕帘旁边,预祝养蚕兴旺。不养蚕的人家,喜欢将花插在门楣上,盼望生活如花似锦。送蚕花的时间,各地略有差异,如金华地区多在正月初四和正月十五之间进行,非养蚕户把花插在灶君位前,养蚕户则把花插在缫车上。
二月礼拜
浙江省余姚一带汉族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至二十日举行。届时村民组成一支浩大的游行队伍走街串巷,敲锣打鼓,鞭炮齐放,后面跟有高跷队等仪仗队伍。十八日走到慈溪浒山小山墩,十九日便到了历山乡的芦城庙、乌山庙。队伍每到一处,都兴办庙会,打拳竞技,比武切磋,决定胜负。此节现已不盛行。
涅槃节
汉族佛教徒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由于佛教对释迦牟尼逝世的年月说法不一,各地纪念佛祖涅槃的时间也不一致。中国大乘佛教教徒一般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届时,佛教寺院要举行佛涅槃法会,挂佛祖像,涌《遗教经》等,并以珍馐佳果,香花灯烛相供奉。
扑蝶会
流行于湖北崇阳、应县等地的民间节日。当地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是百花的生日,这一天女孩要穿耳眼,孩童开始蓄发。因这一天被视为吉日,民间多在这一天嫁娶,园丁们在这天移花接木,老农看天气阴晴以测丰歉,妇女相邀踏青游玩。
祭岳飞
台湾的民间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曾率军队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失地。后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这一天,当地群众准备佳肴果品,到附近悬庙祭祀,怀念和追悼贤良忠臣。
青龙节
广东省潮州等地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夕举行。当地将蛇称为青龙,并奉之为神,每年定期举行迎青龙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用彩绸、鲜花装饰起一顶花轿,抬着青龙神像游行于街市,并有管弦吹打伴奏。一些妇女着盛装扮装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各种造型尾随在青龙轿之后,周围观看的人云集在路边。纨绔子弟争着准备些金缯,馈赠给自己中意的佳丽。谁得到的越多谁名声越大。这叫“得标”。有诗写道:“一枝花开一枝新,公子王孙逐后尘,夺得锦标戴月返,不知春思属何人。”此节现已不流行。
圣王祭
台湾省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行。福建民间相传:陈元光,又称威惠圣王,生于河南光州,是唐朝末年南闽政权的将领。当时福建一带还没得到开发,他便以漳州一带为基地,广施仁政,开发周围七县。也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将领陈元光被皇帝任命为平蛮开漳左卫将军,率兵扫平漳州一带七县乱匪,吸引汉人进入闽地,开发了这片落后地区,深受漳州人民爱戴。他死后皇帝追封为威灵王,漳州人民移至台湾时也将开漳圣王神像迁至台湾。现在台湾省供圣王神像的庙宇有56座。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即圣王诞日,人们都到庙中举行隆重的仪式缅怀这位将军。
木杷节
旧时东北长白山林区的节日习俗,在农历二月十六日举行。
过去的长白山,山高林密,野兽成群,伐木工人(即木杷)生活毫无保障,只好把自己的平安幸福托付给神仙保佑,为了祭祀神仙,每年要过木杷节。到了这一天,伐木把头领着全场的工人到“老爷府”,先杀一口猪上供,插三株草为香,再烧一点纸码,作揖、磕头,祈求神仙赐福。节日过后,有家的伐木工人,可以领钱回家种地,无家的可找地方住下,到来年冬天再上场子伐木。
二月庙会
河北石家庄地区民间节日。当地流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送子娘娘的生日,故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到二十日举行庙会。正会是在十九日。这天,人们汇聚到老母庙,焚香明烛,进献供品。许多人前来求子,如果回去果真生子,十二年后必要前来酬谢,俗称“圆锁”。旧时三教九流都到庙会来进香求菩萨保佑平安,故此庙会香火极盛。庙会上有大戏、杂耍、饮食处,现代还有电影棚。庙会上也有武术表演,花灯活动。届时观者无数,热闹非凡。
总管庙会
浙江省清德一带民间节日。所谓总管,人称金大老爷,曾是金兀术的粮草总管。传说有一次他押粮运草来到中原,不忍目睹百姓饥饿惨死,便将粮草分送给饥饿的人民。他知道军纪难容,便自刎而死。农历二月十七日为总管运粮启程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总管自殉日。浙江省清德一带汉族人民感激他的恩德,为其修像建庙,定期祭拜。
每年在总管运粮启程日、自殉日祭祀两次。会前主持人要先膜拜总管大人。仪式开始时锣鼓开道,青年壮汉争抢抬神轿,按南北轴飞奔几趟,庙会才正式开始。夜晚,舞龙、舞狮、唱戏、武术表演等。各种活动,热闹非凡。届时,四处商贩赶来出售珍奇货物,附近乡民争相前往,观赏节目。也可出售自家农副产品。
招子日
旧时民间节日习俗,流传在浙江西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举行。为观音会活动日。入会的人到这一天要备香烛、纸钱、经卷,到事先约好的地点会齐,分别挑上祭品,到佛寺神像前供奉,烧香礼拜,默祈求子。凡祈祷后恰遇生了儿子的人,来年要出一只大肥鹅,生了女儿的,要出一只大公鸡,来酬谢神灵。
观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