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介子推是春秋时期跟随晋公子重耳一起流亡的一名大臣,曾割股肉为晋公子充饥。重耳后来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封赏跟随自己的功臣。唯独没有封介子推。子推淡漠功名,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后来想起介子推,便派人去寻找。找不到时,就想放火烧山,以为介子推准会出来。结果反而把介子推烧死在山里。晋文公很难过,便把烧山的这一天作为悼念他的节日,下令民间禁止生火,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大部分习俗与吃冷食有关。最初吃冷食一月,至汉改为三天。寒食节的食品主要有“饧大麦粥”(一种浇上糖稀的麦糕),还有一种枣糕,又名子推饼。馓子也是寒食节的常用食品,酥脆精美,现在在一些城市和农村,馓子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寒食节也是上坟祭祖缅怀先人的节日。在这天人们有扫墓的习俗,还有插“子推燕”之习。“子推燕”即用面粉和枣泥做成饼,捏成燕子形状。人们用柳条挂上这种食品吊在门口,以示纪念。
龙蚕会
浙江桐乡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的农历清明日前后举行,会期三到五天不等。龙蚕会起源于祀祭蚕神的活动。据传,宋高宗时,曾封“马鸣王”为蚕神,传谕各地修建庙宇供奉。桐乡芝村建有蚕神庙,人称“龙蚕庙”。每年清明日,人们便在这里举行龙蚕会。
届时,人们将蚕神像从庙里抬到江中连为一体的两条船上,供以素食果品。蚕农从四方摇舟而来,向蚕神叩拜行礼,祈求蚕神保佑蚕花丰收。礼毕,蚕神被抬回庙中。各种船只开始在江中表演。龙灯船彩灯精致,美不胜收;名阁船彩台高搭,儿童扮演的各种角色,表演精彩于;竿船上,艺人在数丈高的粗竿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打拳船上,拳脚飞腾,惊心动魄;……龙蚕会期间,船只停止往来,围观者终日不散。人们还争相购买蚕花,妇女插于鬓边,男人插于帽檐,祈求蚕神保佑。
踏白船
浙江嘉兴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当地农民以村为一个单位,选出身强力壮的划船能手参加划船比赛。过去每支船上水手穿一色服装,插相同颜色龙凤旗。现在则是穿着普通衣服,只在船头插上各色小旗以示区别。比赛之时,人们先要供上鱼、肉、笋、菜等重礼,到蚕神庙祭拜。然后,在一起埋锅造饭,把祭品做成美味,一同大吃一顿,然后划船比赛才开始。其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有人在船上比武、唱戏,引来观者无数。这个节日本来是民间祭蚕的日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娱乐性节日。
轧蚕花节
浙江湖州一带汉族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清明前后举行。当日,群众纷纷前往含山过节。人们大多乘船而来,有擂台船、踏排船、标杆船等等,你争我赶,一时水面上热闹非凡。当地相传,蚕花娘娘曾在清明这天扮装成一个村姑,在含山一带游玩,留下了蚕花喜气。故这天蚕家妇女纷纷用彩纸扎成花,戴在头上绕山而行,讨个喜气。含山脚下,各种商贩云集,招揽生意,高声叫卖,山上山下一片节日气氛。
浙江拜香会
浙江省湖州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举办,会期十天。届时各地善男信女们汇聚到当地觉海寺,进香叩首,祈祷供祭,虔诚之极。还愿的人还要吊香炉绕街巡行。以示其诚心。觉海寺四周则人山人海,除香客以外,还有各行艺人、江湖郎中,商人摊贩,热闹非凡。
清明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清明在农历三月,一指农历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季的后半段。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因此,便称“清明”。公历时间大约在4月5日前后。二指风俗节日。
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届时,万物返青,广大农村开始春耕春种。在盎然的春意中也是春游者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游春,随着人们的喜爱不同,活动的内容也有区别。有的饮酒赋诗,有的弹吹歌舞,有的放风筝,有的荡秋千,充满生机。
清明扫墓的习俗是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连在一起的缘故。人们在这一天怀念已故的亲人,祭扫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清明节时,各地在饮食上也颇有特色。苏沪一带,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粉,再以豆沙为馅,做成青团。四川成都,则喜欢用炒米作团,用线串起来,再以各种染色点染,制成叫作欢喜团的食品,据说食之,能够解忧。
祛蚕祟
旧时浙江杭州、湖州一带蚕农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清明日举行。旧时认为当地有白虎星等恶煞,威胁着蚕虫的生存。于是,在每年的这一日要祛蚕祟。
祛蚕祟的方法多种多样。一种是在白虎星神像前供上酒肉,让它吃饱喝足,请它不要作祟。另一种方法是在门前画出弓箭图形,使白虎星不敢趋近。还有的贴门神、吃螺蛳,并把螺蛳壳撒在屋上,称为“赶白虎”。当地民间俗传,病蚕名叫“青娘”,灵魂就躲在螺蛳壳内。清明这天食螺蛳,就可使它无处躲身而远走高飞,以确保蚕茧丰收。
林门会
山东曲阜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清明日和十月初一分别举行。每次为三天。是由孔子后裔每月清明到孔林祭祖坟,一些商贩摆设摊点逐步发展起来的。因为地点在孔林门前,所以叫林门会。
届时,从城北门鼓楼到孔林大门前,苍松翠柏下,摊贩商贾叫卖不绝于耳,各路艺人也纷纷登台献技。孔子后代在孔林内祭祖;来自各地的香客,络绎不断。林门会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集会之一。
真清明
旧时流行于长江流域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安徽芜湖一带最为盛行。丙辰清明,适逢农历三月初三,百年少有,三月初三又是民间俗传除难消灾的日子,所以乡间非常珍惜这一年的清明节,称作“真清明”。凡是没有儿子的家庭,“真清明”的前一天就会准备一只大南瓜,第二天早晨将全瓜放入锅中煮烂,午时取出,放于案上,夫妻并肩而坐,同时下筷食之。据说易得男娃(南瓜与男娃谐音)。由于需求量大,南瓜身价陡增,有时一只竟需要七、八块银元。此节现已不传。
橐羊会
流行于甘肃民勤一带的汉族节日,每年清明节举行。相传苏武牧羊时,曾在该县东南苏武山下的蒙泉饮水。民间为了纪念苏武,每年清明,都要赶着驼群和羊群来这里集会。人们登山游春,人畜共饮蒙泉之水,以为乐事。
张神会
浙江省绍兴一带汉族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初六举行,《道光会稽县志》记载:张神姓张,原为明代漕运官吏,曾英勇抗击倭寇,保卫海疆。人们怀念他,便兴修张神庙。相传农历三月初六是张神诞辰之日,人们请社戏,纷纷前往张神庙祭祀,祈求张神保佑,出门平安。在河间水乡,举行龙舟竞赛也是纪念张神的一种方式。
起汕
湖北省宜昌等地渔民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举行。届时,渔民们聚集船上,从黄昏到拂晓,一边高歌,一边用浆或篙拍打江面,歌声古朴苍凉。据说这样捕鱼时才能多有收获。
从三游洞以下,到十二碚以上,方圆数十里以内这个节日很流行。当地渔民称之为“起汕”。王士飞《西陵竹枝词》说:“峡江三月橹声齐,扣拍哀歌高复低。十二碚边初起汕,日拜还过下牢溪。金钗系接髻了枋,了系牟牟聚此乡。江。上西阳归去晚,白萃花花卖鲟鳇。”形象地描绘了当年起汕的情景。
西岳庙会
流行于陕西省华县的民间庙会,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八月初八在城北下庙乡举行。过去,庙会的前一天,要去华山脚下玉泉院取水,敲锣打鼓,仪式非常隆重。据说水象征着财源涌流,百业兴旺。现在庙会期间,百货云集,逛庙会的人们擦肩接踵,热闹非凡,成为一年两次的物资交流大会。
中岳庙会
河南登封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三月初十和十月初十举行两次,会期各为十天。唐朝武则天登中岳(嵩山)封禅,从此便有登封之名。此后,历代封建帝王祭五岳,多在春秋两季,于是沿习成两次庙会。三月春季庙会以嵩山北为盛,前来祭祀的人云集于此,香火旺盛。十月秋季庙会,山南各地进香居多。赶庙会的除香客游人,还有许多商贩和民间艺人。现在中岳庙会已成为人们游山观光和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
白石大会市
浙江省乐清县白石一带民间节日。当地盛产竹木,又有风景秀丽的雁荡山,因此成为商人和云游观光者的好去处。白石大会市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举行。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山民们携带自家产物前来交换,民间艺人前来献艺,手工艺人当场制作出售,大会市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牡丹花会
河南省洛阳市的民间节日,每年谷雨前后举行,花谢时结束。洛阳栽培牡丹,始于隋,盛于唐,尤昌于宋。每至花期.人们举行各种花会、花市、花舞。不论富贵贫贱,都徜徉于鲜花之间,流连观赏。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了牡丹花会的盛况:“花开时,土庶竟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场、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如今,洛阳牡丹誉满天下,已有180多个品种。花开之时,争艳斗丽,云蒸霞蔚。许多海外友人和港澳同胞也都来赏会,会期还举办盛大的商品交易会。
谷雨茶节
湖南民间节日。湖南盛产茶叶,如君山银针,古文毛尖等都久负盛名。因谷雨前采的茶最为清香,所以谷雨节品尝新茶就相沿成习。这一天也就成为湖南民间的茶节。
湖南各地品茶习惯不尽相同。长沙一带,有的人讲究用蟹眼沸的开花冲沏青茶,以品尝其纯正的清香。也有的人喜欢饮在茶中放上茉莉,白菊等香料的花茶。湘东一带,人们喜欢在清茶中放一些炒香的芝麻、黄豆,叫作“芝麻豆子茶”。高寒地区,人们喜欢在茶中放一些老姜、胡椒和盐以温胃散寒,称作“姜盐茶”。湘西湘南等地区,则喜欢把茶叶用油炒过熬汤,冲泡油炸的阴花生、包谷等。称为“油茶”。而常德、益阳一带,则讲究作“擂茶”,风味独特。制作是用泡白了的白米、芝麻、花生、生姜和茶叶一起,放在陶制的“擂钵”中,用特制的山楂木木檑杵擂烂。吃的时候将茶浆放碗中冲泡。冲泡技术非常讲究,水的温度必须恰到好处,冲入茶碗必须敏捷熟练,使冲出的茶水白中泛绿,喝后清香挂齿,回味无穷。
山东祭海
山东省文登、乳山、荣城等沿海地区汉族民间节日。每年谷雨举行。当地渔民相传,每年谷雨日各种鱼都会靠岸。故每年谷雨日,当地渔民举行祭海仪式。人们事先备下香、纸、酒、烛、猪等祭品,待谷雨日前往海岸。不许女性参加。故全是男人在此祭海。人们宰杀全猪,用血把猪身涂红,然后面向大海,焚香明烛,行祭祀大礼,求龙王保佑,出海平安无事,满载而归。祭拜之后,众人狂饮一番,尽兴方散。
三山国王诞
广东省和台湾省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举行。三山国王是广东省饶车县独山、明山、巾山小神的总称。
相传,唐朝时潮州发生一次叛乱,皇帝亲征,在三山神的帮助下,获得全胜。皇帝班师回朝时,册封三山之神为三山国王。又有民间传说,南宋末年,有一位叫陈有连的人发生叛乱。皇帝赵昌亲征,兵败至潮州。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正在无奈之际,忽见对岸三座大山上,旌旗飘动。皇帝对旌旗祈祷,于是有一匹白马从对岸游来,皇帝骑马得以逃脱。从此,人们将三座大山作为三山国王加以供奉。还有一种说法,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南下,张世杰护送端宗皇帝逃到潮州,三山显灵救驾。在台湾有的是将三山神分别供奉,有的是一起供奉的。每逢三山国王诞日,人们纷纷前往庙中,叩首行礼,以祈神佑。
祭孤墓
旧时陕西西安地区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当地曾有传说,唐朝黄巢率军夺取长安时,死亡人数众多,这些鬼魂常来作怪,使农业歉收,人心惶惶。所以当地百姓每逢农历三月十五定期祭祀,以慰亡灵,求得人畜平安,作物丰收。届时,人们纷纷前往郊外孤坟,烧香烧纸,供奉祭礼。
老把头生日
吉林省浑江等地林业和采参业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举行。当地传说,老把头是山东莱阳县人,单身一人闯关东采参,后来因迷路粮尽而死。临死之际,在身边的岩壁上用指血题词,后人发现后,把其葬在占河岸边,称之为老把头坟。其后,他儿子将其尸体运回山东安葬。当地林业工和采参人遵老把头为保护神并形成节日。
每逢三月十六老把头生日,从事林业和采参业的人家,便会焚香祭祀,祈求保佑,避免入山后迷路丧生。祭奠时人们垒石为庙,草墓代香,以为心诚也就可以感神了。进山迷路的人,也要祷告老把头,求他指引自己迷途得返。
祭神庙会
浙江湖州一带的民间节日,分别于农历三月十六、九月十六举行。前一个日子是蒙恬的生日和卜香莲的忌日,后一个日子是卜香莲的生日和蒙恬的忌日。
相传秦朝大将蒙恬是制作湖笔的祖师,卜香莲是笔祖娘娘。当年蒙恬路经此地,曾救起欲投水自尽的卜香莲。他见此处百姓生活艰难,便在卜春莲的帮助下,用羊毫创制了湖笔。并将技艺传给众人,使众人多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在这两个庙会日,人们都要将神像抬出在街镇上游行一番,先至卜香莲娘家地方,后周游方圆十几里,三日后乃止。这时间,蒙公祠前商贩游人云集,唱戏杂耍,十分热闹。
赛团
辽宁省部分地区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举行。据《兴京县志》记载:赛团就是“古赛田之意”。到三月十六这天,村民们来到附近的山神庙、虫王庙,供上果品、食物,摆香设烛,然后焚香行礼,虔诚跪拜,以祈求山神或虫王保佑居家平安,庄稼丰收。拜神以后便饱餐一顿佳肴,尽兴方散。
广胜寺庙会
流行于山西洪洞县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开始举行,会期5天。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扩建于唐朝。当地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是水神的诞辰,此日又是霍泉渠渠民祭神的日子。
相传赵城县与洪洞县共用霍泉渠,两县曾因水纷争。三月十八日洪洞县令被赵城县令打死。一和尚见后,又将赵城县令打死,然后拔剑自刎。后人将三人分埋在分水亭旁。渠民每年这一天要举行祭祀活动。庙会期间,人们到广胜寺祭祀礼拜,祈求水神保佑风调雨顺。庙会时,来自周围各县的商人、香客、游人,汇集于此,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热闹异常。
五庄大会
江苏省泰县港口一带民间节日。当地有5个大庄,每个庄都有庄头,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汉族群众汇聚在此,欢庆节日。届时,寺庙殿堂香烟缭绕,大会场上锣鼓喧天,有撑会船的,有踩高跷的,有摆摊设点兜售商品的。这个节日分别由5个庄子轮流承办,大会期间要请大戏,增添节日气氛。
孙娘娘会
贵州县安顺一带民间节日。当地流传农历三月二十日为孙娘娘寿日。人们为了求得娘娘保佑,合家平安,人丁兴旺,便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做会祭拜。这一天,城里的居民都到附近的长寿庵、静乐庵、金钟山、华严洞、狮子林、清泰庵,焚香膜拜。到会的人如果在近期有得子生女的喜事,要携带红蛋、寿桃分给众人,会上也要赠给他一块长寿牌,以讨个吉利。
注生娘娘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