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15

第15章 “楼兰”中的发现与猜想

站在罗布泊干涸的湖盆中,楼兰如此的真实,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历史曾经跳动的脉搏,但是一切又是那么不确定,每次重新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都会增添一分新的神秘,这就是楼兰的魅力。

“微笑的公主”

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洗礼,她留在嘴角的一丝纯真笑意仍没有泯灭。但她却将家族、部落的迁徙经历,楼兰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都带进了坟墓。

罗布泊的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河墓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座船形棺木正在开启。紧绷在棺木上的牛皮断裂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像从幽深的海水里传出的某种震响。一个微笑从棺木中传上来,一个凝固而永恒的微笑,但是这个微笑生动而具有感染力,以至于让看到的人都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这是一具年轻女性的木乃伊,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楚楚动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这是一个具有欧洲白种人特征的美人,她让人想起70年前贝格曼向人们介绍的“神秘微笑公主”。

70年过去了,当又一位“公主”的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浮现时,一个在沙漠中沉睡了近4000年的文明被现代人唤醒。然而这位神秘公主的身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变迁,人们仍然不得而知。

神秘丈字

“这里(楼兰)讲述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既不夸张,亦无编造,只是缺少细节……”考古学家林梅村说。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表明,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

佉卢文创制、使用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此后数百年当中,一直流行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即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中亚著名的古代部族大月氏进入这一带,并建立了贵霜王朝。有证据表明,佉卢文是贵霜官方文字之一。从公元3世纪起,贵霜王朝趋于瓦解,而伴随贵霜王朝的分崩离析,这本是“土著”的佉卢文也自印度消失干净,再无哪个地区、部族还流行佉卢文。然而,奇怪的是,佉卢文在印度消失的同时,却突然出现在中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城邦:于阗、鄯善……成为本就神秘莫测的古国楼兰的“国语”。

在东汉失控西域时,鄯善尚无使用文字、信奉佛教的记载。仅不足百年,一种曾盛行于异地的贵霜文化就出现在塔里木东端,其间肯定发生过什么我们尚不了解的事件,难道楼兰民族与贵霜有什么难以探悉的内幕联系?

楼兰古城废弃之谜

公元4世纪最初的20年,当中原大地一片厮杀之时,今天甘肃和塔里木盆地南缘,在凉州刺史张氏家族的经营下一派和平、繁荣景象。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楼兰古城的最后一任西域长史——李柏离任后,楼兰城数百年来所拥有的繁华和喧嚣都蒸发了,仿佛一夜之间,它的名字从史书上彻底消失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水断城空

美国人亨廷顿认为第四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了30%,古楼兰人被迫大批迁徙。

英国人斯坦因说,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一直处于干旱状态,至今没有多大改变,但河流水量连年大减,因此楼兰古城的消亡与降水量无关,而是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所致。由此可以看出,水这个关键因素的缺乏导致楼兰废弃,即“水断城空”。

路断城空

考古学家王富葆教授,通过对湖心沉积物的研究分析,对“水断城空”的观点提出了疑义。他认为:9000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7次较大的水体剧烈变化。尽管具体每次变化的时间不好说,但罗布泊干涸和充盈的反复交替却是无疑的。

罗布泊主要活水源是孔雀河,楼兰古城当年的生产和生活亦仰仗这条母亲河。如果孔雀河下游干涸或者改道,湖会干涸,而城也跟着废弃,即湖和城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一个生态环境下的两个组成部分,一荣俱荣,一枯俱枯。楼兰古城被废弃的时间是在公元4世纪30年代之后,依照亨廷顿和斯坦因的“水断城空”说,这个时期楼兰古城周围,包括罗布泊应该遭遇了巨大干旱。但是,这次干涸仅仅是七次干涸中的一次,为何偏偏是在这个时候楼兰人废弃了古城?况且,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1500多年的时间里,罗布泊数次充盈(也意味着孔雀河充盈),为何楼兰古城附近再无类似的人类文明出现?

“水断城空”说在新的证据面前站不住脚了。许多学者认为楼兰古城被废弃,社会、政治原因是主导因素,即由于楼兰所在的丝绸之路支线日益被另外一条支线取代,古城失去繁荣的基础,大量劳动力离散,没有了人类维护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比如河渠淤塞、河流改道),最终废弃。这派观点被称为“路断城空”说。然而,“路断城空”说却无法充分解释曾经繁荣数百年的丝绸之路路线为何发生偏移。

沙进人退

楼兰古城佛塔附近地层打开了一个剖面,在剖面第四层的沉积物里,地质学家们发现了芦苇和水生螺化石等一些浅水生物,而在紧邻的第五层里发现的却是干枯的焦木。这说明楼兰古城遭遇了一场突发而至的灾难。

如果因人类活动,农业过度开发,植被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沙漠扩大,势必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渐变过程,或呈阶段性,那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然而在楼兰古城遗址中所发现的简牍,其年代记载都突然止于4世纪30年代,没有发现明确署有4世纪中叶及其以后的遗存。所以“沙进人退”的理论也不能成立。这也再次证明了楼兰的废弃是突然事件。

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东西——炭。炭的出现,只能是一种事件的结果,那就是火灾!但目前还无法确定是人为火灾,还是自然森林火灾。如果是人为,最有可能的就是战火。残酷的战争让盛极一时的楼兰覆灭了,但这也仅仅是人们的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罗布泊身世之谜

关于罗布泊“身世”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斯坦因和斯文·赫定曾提出罗布泊是“游移湖”,但谁也拿不出最直接的证据。

美国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曾经轰动了世界。这张照片的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而且有明显的“耳轮”、“耳孔”和“耳垂”。

专家学者经过采样分析认为,“大耳朵”的形成是湖水迅速退缩形成的,并判定“大耳朵”形成的具体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4~5年内。同时发现:罗布泊干涸的湖盆不是由湖边向湖心递降,而是呈波状起伏,最高点竟然位于湖心。卫星航片上形状像人的耳朵的环状构造其实是环状的盐壳。专家最终得出,由于塔里木河河道和水量的变化,罗布泊与邻近另一湖泊长期存在着彼此盈缩和互为消长的关系。

今年秋季的考察活动中,专家们就在罗布泊发现了一池清莹的湖水,这是20多年来,第一次在罗布泊里见到真正的湖水,这也再次证明了人们此前的推理。

楼兰,这座迷失的文明古城,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仿佛塔里木盆地的季节河,奔涌之后,于漫漫黄沙之中隐去了踪迹。今天,我们揭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然而它依然若隐若现,依然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