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11248900000009

第9章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形态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形态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的各种规范,都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要求,正确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全体公民关注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全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需要深刻理解“人民”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人民”同所谓“人”或“人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个根本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应当包括一切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广大群众。

在我们的国家,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公民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是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并给予他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既有先进性的要求,又有群众性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包含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多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因此,在贯彻和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时,应当特别考虑和注意为全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既然是一种以求利为目的的经济,因此,我国原有的道德规范就不再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人还认为,市场经济是以求利为最大目的的一种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个人的利益驱动的,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可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的核心的。这种错误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忽略了我们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由于受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而不允许个人利益以任何名义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反映到社会的道德关系中来,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核心只能是为人民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944年,毛泽东同志以《为人民服务》一文来纪念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1957年,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文中,他更突出地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认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就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他又说,“中国共产党的含意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更进一步地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面前,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发展,最集中地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他认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已经成为考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试金石。江泽民同志还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重大政治意义。“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根本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首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从人民利益中引申出来的,而以往其他社会形态的道德,都是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是建立在追求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服务的对象是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它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方面,要逐步摆脱各种落后的经济制度,要借助新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在政治方面,消灭剥削阶级统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并逐步消除阶级差别和城乡差别,使全体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管理者。在精神文化方面,要消灭剥削阶级垄断精神生产和精神财富的局面,要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发展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优秀文化。其次,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始终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归宿,而以往其他社会形态的道德,都是为统治阶级少数人服务的。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作为指导运动的价值目标导向,必须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总之,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上,表现在道德基本原则的殊异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总是强调个人利益的至上性,总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上,总是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人的行为善恶与否的根本尺度。他们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道德信条。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他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强调以他人和人民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先;强调在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实行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集体利益的结合,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自觉地服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它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抛弃了为人民服务,也就等于毁掉了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就等于丧失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