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11248900000002

第2章 正确认识当前公民道德的现状

正确认识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前提。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社会的道德现状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评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可以对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势作出比较准确、客观的分析。

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认真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使一度存在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克服,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绩。

第二,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不断发扬光大,热爱祖国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已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理想。热爱中华、热爱祖国,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公民的崇高美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发自内心的炽热的情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亲和力、激励力、辐射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不断涌现,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形成风气。通过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的教育,在人民群众中,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

第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道德带来了变化,带来了新的飞跃。这种飞跃,一方面是抛弃过时消极的旧道德,另一方面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观念将逐步主导社会生活。其主要表现是:在人生价值观上,尊重个性、崇尚自主取代片面的依附意识;在功利观上,“义利并重”取代“重义轻利”;在贫富观上,“勤劳致富”、“勤劳先富”取代“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在交往、交换观上,民主、平等、公正意识取代专制、等级、特权观念;在竞争观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取代“因循守旧”、“与世无争”;在消费观上,适度消费、求真求美取代了禁欲主义。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出现,诸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时间观念、机遇观念、信誉观念、信息观念、管理观念的孕育和产生,民主、平等、法制等意识随之增强,从而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发生新的变化。这些道德观念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人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愤图强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五,中国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了发扬。我们坚持发扬全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中国革命道德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扬。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在社会生活中以新的面貌有力地改变着社会的风尚,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抗洪精神。不惧艰难、勇往直前、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勤俭建国、艰苦朴素的思想和作风,已成为大多数公民的共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尊老敬长、友善互助、敬业乐群、舍己为人等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在新的时期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

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我们既要看到道德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也要看到国内和国外的消极因素对我国道德领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首先,在经济生活中有些人惟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他们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用“欺骗”代替“诚实”,以“失约”代替“守信”,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谋取个人的私利,不惜采取违反法律、背弃道德的种种手段,来坑害他人、坑害群众。这种道德沦丧的行为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就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不断蔓延,屡禁不止,以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障碍。市场经济中的失信不仅存在于市场行为中,更会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诚信的丧失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绊脚石”。

其次,在政治生活中有些干部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严重。有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来,使得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毒瘤。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其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有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地侵袭人们的思想;一些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能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勤务员,而是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老爷。正是在这种内因和外因的结合下,个别党政干部,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考验,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丧失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陷入了损公肥私、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泥潭。

再次,在文化生活中愚昧落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年来,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以及在一段时期内已经绝迹的黄、毒、赌、黑等现象,又死灰复燃。一些歪理邪说也乘机散布各种谎言,蛊惑群众,甚至打着“提高人们道德”的幌子,愚弄人民,其结果败坏了人们的道德,腐蚀了人们的灵魂,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国家的稳定。

最后,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就是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下,一些人混淆和抹杀了它们的界限,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看做是道德,把无私奉献看做是傻瓜,把弄虚作假看做是聪明,把诚实守信看做是愚昧,把挥霍浪费当做“时尚”,把勤俭节约当做“过时”,把“爱岗敬业”当做“傻帽儿”,把投机取巧视为“能干”,等等。正由于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问题上出现了这些错误认识,导致一些人的荣辱观念颠倒和错位,失去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正确的荣辱观念。

三、辩证地看待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与支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可靠基础。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许多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相联系的,因而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其中有些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这些问题,我们才不会因为只看到成绩而盲目乐观,或者只看到存在问题而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