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11248900000011

第11章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带头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45年,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各族人民庆祝大会》一文中说,对于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全世界无产者的修养和举动实质上都是人道主义的。我们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要求。在革命队伍内部实行官兵平等、上下级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同志关系;在军民关系中,实行军民平等、军民一家,要求军队尊重老百姓,爱护老百姓,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调戏妇女;对已经投降和俘虏的敌人,不虐待他们,而是优待他们;对少数坚决与人民为敌的敌人,则坚决打击他们,消灭他们;对一些愿意重新做人者,则实行给出路的政策等。这种革命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前身,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则是革命人道主义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无比广阔的前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使广大人民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归于一致,劳动人民之间建立起了真正团结、互助、友爱的关系。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以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老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的福利政策。同时,除对少数民愤极大,不镇压不足以平民愤的坏人外,对那些凡是能够改造的罪犯都尽可能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就是尊重所有公民的价值和尊严。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强调:首先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和尊严。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广大人民群众虽然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相反,一小撮剥削阶级和反动派,对社会很少或没有作出任何贡献,却受到社会的倍加“爱护”和“尊重”。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必须把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其次,要尊重和维护所有公民的各种合法权利。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所有公民各种应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证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社会尊严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二是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尊重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要求,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全体社会主义劳动人民,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最根本的内容和要求。党和政府不仅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注人民群众的要求、情绪和愿望,而且要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条件。对在艰苦环境下或有害健康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对人群中的老弱病残者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更要多关心、保护和照顾。任何对老弱病残的痛苦、不幸、灾难漠不关心、视而不见的态度和行为,都是缺乏最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背离的。三是必须同人民的敌人作斗争。对人民爱,对敌人恨,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基本要求的两个方面。爱护人民就必须打击敌人,只有打击敌人才能真正做到爱护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敌对阶级的残余分子、贪污腐败分子、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分子的存在,只有坚持打击这些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才能保护国家的利益,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二、大力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在道德实践中,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我国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人民群众又是社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各项工作中采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态度。从这个根本态度出发,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格和尊严,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腔热情地对待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否则,对人民群众不理解、不关心,不尊重,甚至高居于人民群众之上,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受到动摇。同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必须依赖集体才能生存,每个人也只有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和主人翁地位,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理解人,就是相信他人,相信群众,理解和鼓励他人的志向、爱好和追求,能够容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关心人,就是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地爱护他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尽力为别人分忧解难。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有对他人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与他人发生同样感受的情感,是看到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看到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的情感。有同情心的人会像使自己得到快乐和使自己摆脱痛苦一样地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摆脱痛苦。这种行为的目的,不但毫不为己、毫无私心,而且还往往是自我牺牲的。因此,有同情心的人能够理解和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困难,从而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和实际上的帮助。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尊重他人、视他人善举为怪诞、置他人危难于不顾、对不义之恶缺少起码的正义感、对他人之困难麻木不仁等现象,都与缺乏同情心有直接的关系。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有容人之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有着自己合法的权利。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发展自己的人生爱好、培养自己的人生兴趣的权利。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志向、选择和思想与自己不同,就不予以支持和帮助,甚至还打击报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他人的想法,关心他人的疾苦。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还要有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那些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对恶人恶行视而不见,对他人危难冷漠无情的行为,表面上看来具有道德中立的意味,实际上是一种反道德的行为。那些对犯罪分子的残暴行为熟视无睹、见死不救和麻木不仁的看客们,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却是在纵容犯罪,使犯罪分子有恃无恐。这些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因为他们毫无人道主义精神。面对他人的危难,我们每个人都有急人所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道德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