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户外生存手册
11242400000128

第128章 户外止血三法

1.压迫法。如果伤口流血,就要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这种方法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压迫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专业性强,需要经过系统培训。

2.包扎止血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出血,最终还是要用包扎来解决出血问题。包扎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3.填塞止血法。这是一种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止血法,方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这种的方法的风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需,尽量不采用此法。

小知识 野外如何上止血带

1.准备止血带: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带、三角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材料。外出前请准备若干,不要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做代用品。

2.找准止血位置:上止血带的位置要求严格,上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段,禁止扎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时间内损伤神经而导致残疾;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上段,尽量不在小腿、前臂上止血带,因为小腿、前臂都有两根骨头组成,无法捆扎夹在两根骨头中间较深的动脉。

3.用心操作:上止血带前,在肢体无骨折的情况下,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减少出血量,并严格遵守下列要求:一是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二是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三是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四是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交代给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