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42

第42章 “美丽的谎言”是对父母不诚实吗?

前些年,在对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宣传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久久难以忘记:

孔繁森曾两次进藏工作,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西藏人民。孔繁森因公不幸殉职后,家人对他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隐瞒了真情。善良的老人说什么也想不到,他的“森儿”会永远地离她而去。老人天天念叨她的“森儿”为啥不回家来看她。家人就哄骗老人家说:孔繁森现在工作忙,一时回不来,前几天还打回电话问候你老人家呢。等过一段时间,他忙完了就会回来看你。于是老人就信以为真,又天天盼着儿子回家。

我们说,在这件事上,虽然家人对孔繁森的母亲说了假话,可是谁还会责怪孔繁森家人的做法呢?谁还会认为家人对孔繁森母亲不诚实呢?相反,家人编造的这一“美丽的谎言”,充分体现了对孔繁森母亲的一片爱心。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一晴天霹雳告诉孔繁森年迈体弱多病的母亲,后果将会是什么?老人能经受得起这样致命的打击吗?

中国的家庭教育,要求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不说假话,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发扬光大。但是子女,尤其是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在对待父母的大事小事上,就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子女对父母凡事都原原本本、实话实说,而不问这样做的后果,这就有点迂腐之嫌了。

子女在与父母,尤其是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生活中,相互交流时有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一、多报喜少报忧,或者是只报喜,不报忧。像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孔繁森的例子,如果把儿子去世的噩耗告诉老人,说不定会让老母亲一口气上不来。即便是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我们也不忍心让老人的晚年在思儿的泪水中度过。因此,对于父母的亲人、好友等发生变故的消息,告不告诉父母,何时告诉,以何种方式告诉,要全盘考虑环境因素、父母的性格特征、父母的身体状况等,决不能莽然从事。

二、寻找快乐,忘记忧愁。和父母在一起,多回忆快乐的往事,多谈论快乐的话题,多做快乐的事情,少回忆伤心的往事,少谈论不快的话题,少做可能引起忧伤的事情。譬如对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要和其少谈论死亡之类的话题。对父母探望危重病人、举行亲人遗体告别、参加追悼会等活动要谨慎选择,以免给父母心理增加过重的思想负担。

三、对父母的病情,特别是查出大病甚至绝症时,要对告诉的时间、方式等认真定夺。如果告诉他们实际病情,处理不好会加速其病情的恶化,提前走完人生之路,令人遗憾。如果不告诉他们实际病情,有时父母会错过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诸如想见某人、想办某事等,或想吃点什么,想给子女交待点什么等等,同样也会留下遗憾。当然也有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后,会坦然面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虽不能免死再生,但可以延长生命,让生命焕发出最后的光彩美丽,从而尽可能了却父母的心愿,做到死而无憾。究竟如何选择,没有现成答案,一切都要根据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和可能的效果而定。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