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41

第41章 如何帮助父母走出丧偶的阴影?

恩爱夫妻都希望白头到老,“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就是能白头偕老的老夫老妻,也总是先有一个人去世的。

老年夫妻一生中风风雨雨几十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相依恋的感情,一旦突然失去老伴,精神上所受的刺激和打击非常大。老年人丧偶后开始表现为麻木、震惊、不思饮食,继而悲痛欲绝,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不及时调整疏导,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如何使老人从丧偶后的悲痛中解脱出来,除了老人坚持自我心理调节外,子女和家人、亲朋的帮助与体贴也显得非常重要。尤其作为子女,失去父亲或母亲后,自己本身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是为了安慰照顾活着的老人,就一定要注意节哀,化悲痛为力量,帮助父母走出丧偶的阴影。

一、陪父(母)亲离家外出一段时间。料理完丧事后,可陪伴父(母)亲回一趟老家,或走一趟亲戚,或去外地看看老战友、老朋友,或进行一次短期旅游。使父(母)亲离开原来生活的环境和氛围,借此改变老人的心态,避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二、多陪陪父(母)亲。老人丧偶后除了悲痛,心理上最难熬的就是孤独了。老夫老妻相处数十年,突然有一个人去了,心灵上的空虚难以承受,孤独的阴影就会整日围着不散。这时候,子女的陪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人抑郁的心情。如果原来和父母分居的,这时就要考虑请老人回到子女家住。只剩下一位老人了,住在一起子女们照顾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如果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原来的家,在征得老人同意的情况下,子女也可以搬过来,陪老人住上一段时间。最后根据情况变化,再决定让老人搬过去还是子女搬过来。

三、转移老人的注意力。给老人买几盆花、买只鸟、买几条鱼回来,让老人在养花、遛鸟、养鱼中逐步调整心情,或陪老人下下棋、打打牌。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还可以给老人报名上老年大学,或参加书法、绘画、太极拳、老年保健操等活动,培养新兴趣,结交新朋友。另外,最好将已故老人的遗像遗物暂时收藏起来,以免老人经常看到而不断产生伤感情绪。

四、对老人的心结要劝解开导。陪老人不仅要疏导老人不良心情,而且要帮助老人走出自责心理。许多老人丧偶后,常会责备自己过去亏欠老伴的地方。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夫妻相处多年,彼此难免有过失。自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健康。缅怀老伴的最好办法是保重身体,完成老伴未竟之业,这对已故老伴是最好的心理纪念,对自己则是很大的心理上的激励。

五、在生活上多关心老人。老人丧偶后,最体贴自己的人去了,平时安定的生活,顿时会处处碰到困难。尤其是母亲去世后,老父在生活上会出现许多不便。老人喜欢什么食物,如何做得咸淡软硬适宜,许多子女在这之前都是不熟悉的。如果饭菜不对胃口,再加上心情不好,就会影响老人的饮食,进而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人去世后,子女要在饮食以及起居上多加留心,经常做些老人爱吃的食物,征询老人的口味爱好,尽量避免老人因饮食不适而产生的烦恼。

六、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支持和帮助老人寻找新的老伴,建立新家庭。许多老年人再婚后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觉得“生活又有活力和意义了”等等,足以说明再婚确实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境。有位孝顺的儿女,为她即将再婚的妈妈写下了这样美丽的诗篇:

妈妈

今日您出嫁

女儿为您理理白发

尊敬地喊一声您的那个他

只见您脸上飞出朵朵云霞

从今后无数个日日夜夜

相依相伴共享儿孙承欢膝下

妈妈啊

别害怕已经夕阳西下

紧紧地抓住它——

这段美丽的年华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