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35

第35章 为什么对父母的抑郁情绪不可忽视?

抑郁是人们常见的情绪表现,只要及时调整疏导,一般并无大碍。但是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发展到抑郁症,那就不是一般的小毛病了。

虽然抑郁症几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到了老年,其发病率就会增多,这可能与老年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出现紊乱,是一种以精神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

老年抑郁症起病大多缓慢,少数病人在躯体、精神因素作用下起病较急。起病前可有失眠、无力、食欲不振、适应能力下降及各种自感不适等症状。它与正常的情绪低落、心境改变、短暂的伤心、疲乏感等有着较为明确的界限。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存在时间较长、常伴有躯体症状的心身疾病。抑郁症严重时可出现自杀行为,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据调查,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达12~14%,被称为“第一号心理杀手”,及时诊治相当重要。

在老年抑郁症诸多发病原因(如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中,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压力是老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有:1.现实或预期的严重丧失,如躯体器官摘除、截肢或永久性功能丧失;2.病情危重或加重,长期慢性疼痛;3.某些躯体疾病本身,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病变;4.药物;5.有抑郁素质或抑郁性神经症者对许多事物产生抑郁,例如轻微的病情波动;6.亲属或老友患病或去世;7.离异;8.重大挫折,如重大经济损失等;9.子女不孝或虐待等。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压抑、沮丧、痛苦,心境、思维、意志、身体等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产生悲观厌世、自责自罪、食欲性欲下降、心悸便秘、体重明显减轻、多疑恐惧,觉得“活着没意思”,乃至出现自杀行为。

由此看来,对于父母出现抑郁情绪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认为“老年人就那样”,从而漠然置之。应当首先弄清父母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尽可能妥善处理,给予父母更多的体贴关爱,尊重父母并尽力帮助父母走出抑郁情绪的氛围。这时可以请父母平时最喜欢的人来,与父母多聊聊天、拉拉家常,转移父母原来的关注点。同时鼓励父母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果经济条件许可,这时可陪父母外出进行一次远游,或出去走走亲戚。另外家人要关心老人,保持家庭气氛和睦,使父母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发现父母出现抑郁症的可疑表现时,就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治疗。

另外对抑郁症患者要在饮食上注意调节。饮食以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及营养丰富的鱼、鸡、精肉、乳制品为宜,忌肥甘厚味及烟酒、饮料等。

我们无法改造我们的祖先。

——英国女小说家G.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