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进入老年后,就会逐渐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一种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切实际地认为,没有什么自己干不了的事情;另一种则是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即便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事,他们也认为不可能。这两种表现都是在自我概念上出了问题。
上述两种老人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后一种比较多见。这种表现主要问题是出在自我评价、自信与自尊感以及自我监控等方面,其主要特点为低自我形象、低自我评价、低自尊、低自律、低效能和低自主性。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老年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一、疾病造成的身体功能受限和社会功能障碍。
二、疾病导致的各种损失,包括健康、权力、金钱、人际交往等。
三、患病后社会对患者的评价降低,以及偏见和歧视等。
四、更年期。
五、日益衰老。
要帮助老人摆脱自我概念变化的阴影,子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帮助老人多回忆一生中比较得意的事、片断或性格优点,并应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譬如翻看父母年轻时的照片时,情不自禁地说句:“爸爸年轻时真帅”或“妈妈好漂亮”,或赞扬父母在做某件事上“真坚强”或“真仔细”等。帮助父母重新唤起生活的信心,对自我价值做出新的判断。
二是要尽力帮助父母去做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譬如到商场后,年迈的父母可能不敢贸然走上省力轻松的自动扶梯。这时子女应全力保护好老人,在安全的前提下搀扶父母,帮父母在扶梯前迈出勇敢的一步。老人走过几次,可能就不会胆怯了。
三是在生活细节上要注意尊重父母,让父母感到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譬如经常主动地告诉父母一些不会增加他们思想负担的事情,或真诚地征求意见。如:“爸爸妈妈,今天晚饭你们二老想吃点什么?”子女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爷爷奶奶。
四是对父母的最新进步不吝称赞。譬如爸爸中风后顽强地迈出了第一步,爷爷会上网了,妈妈会唱新歌了等等,都应及时赞扬和鼓励。
五是要尽量抽出时间,经常多陪伴父母。
当你自己成为祖父的时候,再来评价你的祖父。
——波斯谚语